◎文/北京·丁啟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宰相房琯因為賀蘭進明的進讒、排擠,被貶為邠州(治所在今陜西省彬州市)刺史。杜甫跟房琯是布衣之交,替房琯說過話,因而遭到連累,被撤掉了他平生最重要的職務、相當于監(jiān)察部門官員的左拾遺,出任華州司功參軍。華州即今天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qū),司功參軍相當于現(xiàn)在市政府秘書長一類的職位。這一年,杜甫四十七歲。
杜甫出長安城金光門,往華州赴任,想起去年四月自己逃出被安史叛軍圍困的長安往鳳翔(今陜西寶雞市鳳翔縣)投奔新任皇帝李亨,也是從金光門出的城,感慨系之,寫了一首詩,這首詩題為《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詩中有“近侍歸京邑,移官豈至尊。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四句,表達了心中對賀蘭進明的憤怒和對朝廷的眷戀。
金光門距離華州一百八十余里,時當盛夏,天氣炎熱。不難想象,杜甫這一路走得辛苦,走得郁悶,身心俱疲。
從乾元元年六月離開長安到華州上任,至次年七月棄官離開華州,攜家到秦州準備隱居事宜,杜甫在渭南的時間前后共一年有余。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杜甫的處境很窘迫,生活水深火熱,他感慨時事、憂愁蒼生、懷念親友,先后寫下了三十多首詩,其中《贈衛(wèi)八處士》《洗兵馬》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皆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可見,渭南這一年,是杜甫平生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個高峰。杜甫這一時期的若干詩歌,也給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時期渭南地區(qū)的山水景物、風土人情留下了珍貴的記錄。今天我們贊嘆“三圣故里”渭南豐富深厚的歷史人文遺產(chǎn),不能忽略了詩圣杜甫及其若干膾炙人口的詩歌作品。
這里我將根據(jù)歷代學者對杜甫這一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時間的編年認定,按照時間先后,進行簡單的介紹——
被貶華州,心情不好,杜甫不禁想起了跟自己有相似遭遇的老朋友高適。因為奸臣李輔國的讒毀,已經(jīng)做到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的高適,被調(diào)回京城,改任掌管太后、太子家事的太子少詹事。杜甫在題為《寄高三十五詹事》的詩中,表面上是責怪飛黃騰達的老朋友疏遠自己,不給自己寫信,“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實際上主要是表達跟高適間的惺惺相惜之情。
華州鄭縣官道旁有一條名叫西溪的水流,溪水清澈,景致不錯,溪邊有座亭子,名叫“西溪亭”。杜甫寫了一首《題鄭縣亭子》的詩,“巢邊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遠趁人。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表面寫景,實則寓意小人趨炎附勢、君子孤獨憂傷。
初到華州,出門就能看見華山。杜甫寫了平生第二首題為《望岳》的詩,從“安得仙人九節(jié)杖,拄到玉女洗頭盆”,“稍待西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從詩句看,杜甫當時并沒有登上華山,但是似乎準備到秋天天氣涼爽時再登山。詩中“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是對華山形勢的生動描寫。
虎落平陽被犬欺。被逐出朝廷的杜甫,在華州不但沒有遇到能賞識他的才華并加以禮遇的頂頭上司(他人招待一頓飯,杜甫都會鄭重其事將其寫進詩歌,但這期間的詩歌只字未提及郭姓刺史,可見這位頂頭上司完全不把當時已經(jīng)詩名很大的杜甫當回事,沒有絲毫的體恤優(yōu)待),反而受到了欺壓。一首《早秋苦熱堆案相仍》,形象地表現(xiàn)了當時公務的繁重和生活的艱苦:“七月六日苦炎蒸,對食暫餐還不能。每愁夜中自足蝎,況乃秋后轉(zhuǎn)多蠅。束帶發(fā)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蹋層冰!”天氣炎熱,食欲不振,夜間毒蝎橫行,蒼蠅飛舞,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還有處理不完的公文案子!杜甫顯然是懼熱體質(zhì),恨不得有塊冰,赤腳踩在上邊。日后的一代詩圣,當時完全是一幅苦逼小吏的囧相。
不過,杜甫就是杜甫,這樣的時候,他也不忘關(guān)心時事,關(guān)心軍事形勢,希望安史叛軍早日被剿滅,寫下了《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留花門》等詩篇。
被梁啟超譽為“情圣”的杜甫,這個時期也沒有忘記思念、惦記眾親友。想念不知死生、天各一方的兄弟姐妹,見《遣興三首》;看到一匹瘦馬,想起好友房琯,見《瘦馬行》。當然,杜甫也自傷孤獨?!丢毩ⅰ罚骸疤鞕C近人事,獨立萬端憂?!?/p>
這一時期,杜甫也并非日日在愁眉苦臉中度過,他到過藍田,有過跟朋友飲酒的快樂時分,有《九日藍田崔氏莊》《崔氏東山草堂》等詩為證。
進入冬季,杜甫的思念并未冬眠。一首《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二首》,“何人卻憶窮愁日,日日愁隨一線長”,“孤臣此日腸堪斷,愁對寒云雪滿山”,表現(xiàn)了他對任左拾遺時同僚的思念之情。
冬末,杜甫告假去了一趟東都洛陽,可能是到老家陸渾莊處理家事。在湖城縣東遇到老朋友孟云卿,在劉顥家里住宿,被盛情款待了一頓,酒醉飯飽?!叭松鷷喜豢沙?,庭樹雞鳴淚如線”,不免感慨一番。
這個冬天,杜甫有口福。在閿鄉(xiāng)縣,姜姓縣尉招待他一頓難得的生魚片、白米飯。因為招待熱情,給杜甫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他在《閿鄉(xiāng)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中,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生魚片的制作過程,“饔人受魚鮫人手,洗魚磨刀魚眼紅。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嘴春蔥。”
這一時期,杜甫寫了《憶弟二首》《得舍弟消息》《不歸》等詩,表現(xiàn)了對胞弟和客死他鄉(xiāng)的一位堂弟的思念與悼念。他也表現(xiàn)了對時勢的關(guān)切,寫了《觀兵》《洗兵馬》等詩。其中《洗兵馬》一詩喊出了“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兩句,表達了他對和平生活的渴望。
杜甫于初春時節(jié)從洛陽返回華州。這一路上,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大獲豐收,“三吏”“三別”都是這七百里左右道路上的見聞之作。
著名的《贈衛(wèi)八處士》一詩,一般學者都將它系于上一年冬季,但是詩中“夜雨剪春韭”一句,分明說的是春季。據(jù)此可以把它放在這里?!叭松幌嘁?,動如參與商”的感慨,”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的簡單飯菜,“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钡膫校甲阋粤钊艘蛔x難忘。
這一趟洛陽(鞏義古時候?qū)俾尻?,今歸河南省鄭州市)至渭南華州的旅途,對于杜甫、對于唐詩、對于中國文學史,都意義重大。
又到了夏天,杜甫討厭的夏天。
從洛陽故里回到華州的杜甫,很快便發(fā)出了感嘆?!断娜諊@》:“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至今大河北,化作虎與豺。浩蕩想幽薊,王師安在哉。”干旱的天氣,尚未平定的安史叛亂,令杜甫憂心如搗?!断囊箛@》“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何由一洗濯,執(zhí)熱互相望。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xiāng)。北城悲笳發(fā),鸛鶴號且翔。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夏夜納涼又想起了戰(zhàn)亂,想起了遠離家鄉(xiāng)的士卒……這真是日里憂夜里愁,憂愁未有盡頭。
《舊唐書》記載,這年(759)四月朝廷因為久旱,“徙市雩祭祈雨”;《資治通鑒》記載:“時天下饑饉,九節(jié)度圍鄴城,諸軍乏食,人思自潰?!薄杜f唐書》本傳:“甫為華州司功,屬關(guān)輔饑,棄官客秦州?!碧瞥缘弁踔潦看蠓蚨家詽h朝為學習榜樣,官員可以自行棄官而去,不會加以追究責罰。杜甫就是利用這一寬宏大量的制度,立秋后不久即棄官離開華州,攜家前往秦州,終其一生未能再次回到渭南。一首《立秋后題》有“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應該是準備棄官時表明心跡的一首詩。
杜甫一生,早年幾次長途、長時間漫游,晚年為避天災人禍,攜家漂泊西南、荊湘,用王安石的話說,是“餓走半九州”。到過的地方不少,居住過的地方很多。居住過一年以上的地方,除了渭南,還有鞏義、洛陽、齊趙間(應該是兗州)、長安、成都、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等。但是,渭南時期是杜甫人生中比較不幸的一年。古人云,國家不幸詩家幸,我們可以仿照它說一句:杜甫不幸,渭南幸。這一年里,詩圣杜甫所創(chuàng)作的近四十首詩歌,精品不少,內(nèi)容豐富,渭南人民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