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粉青
要真正打破傳統(tǒng)的因循守舊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英語閱讀課教學就必須在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讓閱讀課教學真正有效、高效。為此,可以“五點教學法”為抓手,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何為“五點教學法”?它包括5個方面內容:趣點、重點、難點、疑點和亮點。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將“五點教學法”滲透到閱讀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學生在沒有正式進入英語文本學習之前,他們實際上已經(jīng)儲備了一些與即將學習的文本內容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導入環(huán)節(jié)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激活學生的“前語篇”。為此,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先前經(jīng)驗而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經(jīng)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jīng)驗?;谶@樣的考慮,閱讀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應該為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的對話與契合做準備。以學生的興趣來激活他們的相關生活經(jīng)驗,讓導入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趣點。
以牛津譯林版《英語》八(上)Unit2 School lives Reading為例,學生在學習Reading之前已經(jīng)對British English和American English間的差異有所了解(二者在讀音和表達法上的差異),也積累了一些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課外活動、課程學習等)。本節(jié)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讓學生觀看BBC拍攝的紀錄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為契機,進行文化差異解讀,讓學生在了解英國學校生活的同時,了解中西方校園生活的差異。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活他們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為本節(jié)課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and 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的學習做準備。
再如,以牛津譯林版《英語》七(上)Unit6 Food and lifestyle為例,學生在本單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已經(jīng)積累了相關食物的英文表達,能夠表達自己的喜好。在文本閱讀之前,我們可以一檔紀錄片ABiteofChina來點燃學生的頭腦風暴,激活他們腦海中已有的關于食物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梢酝ㄟ^以下問題激活學生的“前語篇”,為更好地進行文本閱讀做準備:After you saw A Bite of China,can you name more food that popular in Yangzhou?Which kind of Huaiyang cuisine(淮揚菜)do you like best?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思維導圖是以視覺形式闡明在知識領域里學習者是怎樣使概念間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它是對特定的主題知識結構的一種視覺化表達。本質上它屬于促進認知和語義建構的腦力工具,它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習者記憶學習,解決問題,發(fā)展發(fā)散思維。就英語閱讀教學而言,我們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促進學生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和加工,以自己原有的經(jīng)驗系統(tǒng)為基礎對文本信息進行編碼,建構自己對文本理解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緊扣文章重點,構建文本的基本框架;在細讀過程中從結構、內容和語言三個方面對課文進行閱讀;鼓勵他們完善先前的思維導圖,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
以八(上)Unit 5 Reading The story of Xi Wang為例。第一步是快速閱讀。此過程既是快速閱讀的過程,也是初步建構思維導圖的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問題,幫助學生緊扣“重點”,構建有關文本的思維導圖的基本框架:Read the story of Xi Wang quickly,then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Para:_________:sth about Xi Wang.
Para:_________:thegrowth of Xi Wang.
Para:_________:theproblems of pandas
Para:_________:actionsto protect pandas.
第二步是細讀,該過程分為三次。第一次,鼓勵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運用scanning skills閱讀paragraph1-3,對the growth of Xi Wang有進一步的了解。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對Xi Wang在各個生長階段的情況有了系統(tǒng)而清晰的了解。第二次,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運用scanning skills閱讀paragraph 4,對熊貓的生存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第三次,讓學生在把握整體文章的基礎上,討論如何采取措施保護野生大熊貓,激發(fā)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細讀文本的三個步驟分別以解決“難點”為契機,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了如下的有關The story of Xi Wang的思維導圖。
讀后活動是語言的輸出環(huán)節(jié),它既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鞏固,又為學生提供交流互動、活躍課堂的機會。讀后活動要像投石擊水一樣,在學生的腦海中激起浪花;讀后活動的教學要像磁石一般,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對文本結構、內容的把握上來。這樣的課堂才會呈現(xiàn)“亮點”和“閃光點”。
以牛津譯林版《英語》八(上)Unit 5 Reading The story of Xi Wang為例,在本節(jié)課讀后活動的處理上,筆者設計了如下的任務:Design a poster:First,introduce the living habits and the danger which giant pandas are facing,then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call people to protect giant pandas according to the mind-mapping below.筆者要求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就如何保護野生大熊貓給出自己的建議。這樣的活動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文本的結構和內容有較深刻的理解,還可以激發(fā)他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想法,升華了主題,體現(xiàn)了“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