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 袁達偉 閻融 朱琨
摘要:目的:在腫瘤外科教學中,使用微課形式教學,探究其效果與價值。方法:本實驗,選取60名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輪轉醫(yī)師,并將學員醫(yī)師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學生采用微課教學形式,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教學結束后,通過考核及調查,對比兩組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結果:考核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并且學生對此種教學方式滿意度較高(P<0.05)。討論:在腫瘤外科教學中可采用微課教學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及理解。
關鍵詞:微課;腫瘤外科;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3-0083-02
微課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是整合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及跨平臺應用,以微視頻、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微反思等內容進行教學的模式,對于微課教學,其體現(xiàn)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特點,在特定的教學期間,對于學生針對性強,得益于集合眾多優(yōu)點,該方法獲得了在臨床教學過程中的廣泛應用。腫瘤外科作為一個專業(yè)性非常強的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表現(xiàn)為較強的實踐性以及綜合性,這就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本研究以在我院腫瘤外科學臨床教學中應用微課,并對微課教學的開展及效果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一、教學對象和方法
1.教學對象與分組:選取2018年9月—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進行輪轉醫(yī)師的60人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微課教學組(實驗組,n=30)和傳統(tǒng)教學組(對照組,n=30)。
2.教學方法:對照組學生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應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即教師講解以及PPT授課。實驗組學生主要應用微課教學。首先制作微課相關教學課件以及視頻,限制微課平均時長約為15—20分鐘,力求內容目標突出、言簡意賅。對于手術知識教學,針對手術的流程、手術操作方法以及手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等情況加以重點講解。完成授課后,對學生展開考核,并進行滿意度調查。
3.統(tǒng)計學方法: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GraphpadPrism8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組間資料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9月—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外科的60名實習醫(yī)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30人中,男性13例(43.3%),女性17例(56.7%),年齡為 21—23歲(平均年齡22.01±0.59歲);實驗組30人中,男性14例(46.7%),女性16例(53.3%),年齡為21—23 歲(平均年齡21.65±0.6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考核成績對比:實驗組30例學生理論考試成績?yōu)椋?3.5±5.6)分,操作考試成績?yōu)椋?6.5±2.1)分;對照組30例學生理論考試成績?yōu)椋?3.3±4.3)分,實踐操作成績?yōu)椋?4.5±4.7)分;在考核成績方面,實驗組學生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P<0.05);具體情況見表2。
3.臨床教學滿意度:統(tǒng)計顯示,試驗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為83.3%,且試驗組學生學習興趣及自學能力提高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三、討論
目前腫瘤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②腫瘤科教學課時數(shù)少,教學內容繁雜,有些重點、難點、疑點等問題老師無法在課堂上完全講解透徹;③知識繁雜、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腫瘤疾病的診治不僅需要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醫(yī)學知識,更需要綜合內科學、外科學、診斷學、影像學等相關專業(yè)知識。腫瘤的治療更新速度快,而教材卻相對滯后。因此,對腫瘤教學進行優(yōu)化,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
微課雛形最早起源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以及英國納皮爾大學教授提出的一分鐘演講。現(xiàn)今微課概念是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課有許多特點,包括:①教育性:采用短小精悍的在線教育資源,卻能夠解決實際教學問題;②目的性:微課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短的時間達到教學目標;③趣味性:微課能夠吸引學習者熱情、主動學習,加深記憶,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氣氛,避免冗長枯燥的課本式閱讀;④共享性:微課適合在線觀摩課例,也可下載到終端設備實現(xiàn)移動學習,適合醫(yī)學生反復觀摩、反思和研究。
將微課運用到腫瘤外科教學模式中,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將學生學習主動性顯著提高。本研究得出,在腫瘤外科教學過程中選擇微課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及理解,增加學習主動性,提升教學滿意度,效果突出,值的在今后教學工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1.
[2]Kee T 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3]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 Cation,2009,55(26):A1,A13.
[4]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32(6):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