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清
那年七月,公司組團到“一帶一路”節(jié)點國家孟加拉推銷商品。出達卡國際機場后,我們推著幾個樣品箱步行到出站口。一大幫的哥熱情地招徠生意,一個戴眼鏡舉著“歡迎中國哥們打的”紙牌的小伙子格外打眼,我們選了他。小伙子叫阿里,為更多地接到中國“財神”,工余苦學中文,對達卡市內的每條街、每幢高樓、每個批發(fā)市場,中國駐達卡的商務處、海關倉庫等熟悉得很。
阿里徑直把我們送到中國商人經(jīng)常下榻的酒店,發(fā)現(xiàn)不少“中國元素”:門童會用中文打招呼,房間內備有燒水壺,頂樓還有一個川菜館。我們感覺良好,便與阿里簽了租車協(xié)議。
阿里綜合素質的確很高。他對路線熟悉,還兼任導游。每次把我們帶到指定地點,他就在旁邊找個地方靜等,還提前打開車內空調。想給他買瓶可樂降溫,阿里說自己帶有礦泉水;邀他參加宴請,阿里更是擺手,說要遵守職場“規(guī)矩”;他不要給他單獨點工作餐,自己找個角落吃自帶的烤餅,喝瓶裝水。
包車協(xié)議到期結賬后,我們?yōu)樗峁┑母咚疁史拯c贊,他說“應該的”。道別時,阿里露出一口潔白的牙,推了推眼鏡,熱情拍著我的肩說:“歡迎再來,中國哥們!一定記得還包我的車喲!”
在孟加拉,我們體驗到了“巴鐵”那樣的兄弟般的熱情。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國家不斷開花結果,“巴鐵”與“中國元素”必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