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小晚 謝玩玩
《史記》中載,侯生和盧生本要為秦始皇求長生不死藥,但因覺得秦始皇太貪戀權(quán)勢,就偷偷跑了。秦始皇認為他們不僅背叛了自己,還在背后說自己的是非,簡直死不足惜,一怒之下,下令把人坑的坑、流放的流放。
這個故事充滿漏洞。侯生、盧生逃跑的理由有三:秦法嚴苛、秦始皇太過勤政、秦始皇重法不重儒。其他都好說,但為什么突然亂入了儒生?是因為侯生、盧生為儒生抱不平,所以被牽連了?然而并沒有。秦始皇后面抱怨的全是騙他的方士,他們沒做好本職工作就算了,還在背后誹謗,天天教唆沒文化的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說,秦始皇那么生氣是因為發(fā)現(xiàn)這些人在挑戰(zhàn)他的權(quán)威,此時他的用意也被點出來了—他要讓天下人知道,不可妄議朝廷、妖言惑眾。然而在這里,被坑的人又變了,從最開始的“方士”到“文學方術士”,再到“諸生”,也就是說,方士逃跑事件最后演變成了儒生被坑的慘劇。
秦始皇建立了相對進步的司法機構(gòu),按律這些人該怎么處置呢?《史記》中,劉邦曾說過,一個人如果犯了誹謗罪,不僅他要被棄市處死,全家都要被殺。妖言惑眾的人,秦法怎么處置呢?也是滅族。顯然跟活埋都沒關系。
如此看來,這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拉仇恨故事,但幕后黑手會是誰呢?
坑儒這個說法最早是由孔子的第10世孫孔安國提出來的,他也是司馬遷的古文經(jīng)學老師。然而秦漢初年的儒生都沒提過這件事,就連西漢初年的賈誼在《過秦論》中也只說秦始皇焚書,殺的是豪杰,與儒生無關。孔安國的老師也沒提到任何關于坑儒的事。不僅如此,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到的焚書坑儒,前后也不完全一致?!肚厥蓟时炯o》中寫焚書坑儒,《儒林傳》中卻說坑殺的是方士。
那是不是有人篡改了《史記·秦始皇本紀》?現(xiàn)在看到的《史記》是東漢明帝后的版本,與司馬遷所寫的恐怕大有出入。而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家的地位。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與儒家水火不容的法家,當然成為被詬病的對象。
大秦是典型的法家政治,選官“唯辟田與勝敵而已”,包括當時焚書所留下的也不過是“醫(yī)藥卜筮種樹”這些實用書籍。在這樣的情況下,儒生不免被冷落,出現(xiàn)侯生等人所說的“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的情況。更何況,秦始皇焚書、禁止私學一事,的確斷了很多儒生的活路,被儒生怨恨也是理所當然。而孔安國作為孔子的世孫,對秦始皇有此評價也不足為怪了。
到了西漢末年,侯生、盧生逃跑的故事又有了新的進展?!墩f苑》中寫得就跟傳奇話本似的,前面還是兩人準備潛逃,秦始皇大怒,坑殺諸生,結(jié)果反而讓這兩人跑了。后來好不容易把侯生抓回來了,侯生面諫,“今陛下奢侈失本,淫泆趨末……”秦始皇默然良久,竟放了他。
這樣的段子是不是很熟悉?是的,那就是千百年來儒生勸諫君主的范本,這跟方士有什么關系?看來侯生已經(jīng)忘卻自己方士的身份,或者憐憫被他們牽連的四百多個儒生,所以替他們教訓了秦始皇一頓,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關于這個故事,后世腦洞越開越大。在東漢衛(wèi)宏的《詔定古文官書序》中,被坑殺的人暴漲到七百多,被殺也變成了被誘殺。然而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從《漢書》開始,“燔詩書,坑儒士”就成了貼在秦始皇身上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