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林忠
課改,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課改,喚醒了校長,師生也覺醒了。有些教師就扛著“我的課堂我做主”的大旗,放開一切顧忌,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卻把教育引入了偏離的、迷茫的途中,干著“隨性教學”的事,導致教育越位、失位。
教育是一場負重前行,是深埋在師者心中的火種。教師不僅僅是一份職業(yè),更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高尚事業(yè),教育的過程是對生命的禮贊。因此,在教育問題上,我們不能信馬由韁,而應該有敬畏之心,敬畏教育、敬畏課堂、敬畏學生、敬畏知識。
一、教師要敬畏課堂
教師,不是一個普通的職業(yè)。課堂是教師職業(yè)的主陣地,它承載著太多的職責與擔當,是神圣之地。敬畏教師這一職業(yè),就是要敬畏課堂,對課堂教學抱有虔敬的態(tài)度應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敬畏課堂的老師,每走進教室,都是帶著一份敬仰,一份虔誠,十分珍惜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課前精準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不拔高目標,也拒絕高談闊論。
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群先生有一次回母校講課,三天的課,竟然寫了七天教案,前前后后準備了一個多月,他還擔心講不好。著名教師黃愛華說過:“要想課堂精彩深沉,課前必須精心預測?!睘榱松虾谩秷A的認識》這一課,他用了一個月去打磨。一天,在騎車回家的路上因專注地思考課堂的一個練習設計,他竟撞到停車場的欄桿上,摔了個人仰車翻……大師們敬畏課堂,認為課堂是神圣的,容不得馬虎,否則就對不起學生。翻開教育史冊,大師們無一不是敬畏課堂的典范,事跡令人動容。三尺講臺,筆墨人生。有了敬畏之心,心中就有了方向,行為準則就有了規(guī)范。一位擁有敬畏之心的教師,面對工作,應該謹慎、嚴肅、一絲不茍。對課堂充滿敬畏,也是對自己的促進,這應是教師必備的品質。將每一節(jié)課都視為全新的挑戰(zhàn),將每一堂課都視作自我的超越。對課堂的敬畏,需要我們敬業(yè)、精業(yè),時常審視師者的角色、責任和使命,時刻提醒自己“我是誰?”“我在做什么?”“我怎樣做會更好?”常思索、常反省工作行為:教學準備是否充足?教學方法是否適當?教學氛圍是否和諧?教學手段是否實用?……
教育是慢工程,不是做應景文章。教育是人的事業(yè),不是物的工程。敬畏課堂的教師,會特別尊重教育規(guī)律,視課堂為神殿,心懷虔敬,窮其一生,窮其所有,默默奉獻。
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蔽覀円鹬亟逃?guī)律,不拔苗助長,也不急功近利。教室不是自由市場,教師不應挖苦學生,也不應體罰學生。敬畏課堂的老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展開平等對話,思其所思,耐心聆聽學生“拔節(jié)”的聲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輝之中。這就要求我們從關注每一個學生開始,從尊重每一個學生開始,從成全每一個生命發(fā)展開始。
二、教師要敬畏學生
一名懷有敬畏之心的教師,面對孩子,要如藝術品愛好者一般欣賞和愛護自己的珍品,對學生悉心呵護、悉心照顧。德國著名哲學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史懷哲說過:“只有我們擁有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xiàn)出它的無限生機。”學生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是正在成長的具體、鮮活的生命。敬畏學生,教師就要承認個體的差異,寬容生命的多元,愛護個體的獨特,彰顯個人的智慧,發(fā)掘孩子的潛能;學生是有尊嚴的,他們渴望尊重,希望進步,期望成功……這些都需要教師維護生命的尊嚴,滿足生命的發(fā)展需求,促進生命的快樂成長,助力生命的完美展現(xiàn)。
(一)敬畏是平等之上的無盡關懷
學生雖年小,可塑性卻很強。他們有朝氣、有活力,更有創(chuàng)造力。就連毛主席也不得不承認:“世界是屬于我們的,也是屬于你們的,但歸根結底是屬于你們的?!碧招兄壬哺嬲]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嘲笑中有愛迪生?!本次穼W生,就要把學生放在平等的基礎上,正確看待學生的差異。我們的任務是幫助他們,促使其人生更精彩、更完善,而不是按照我們的所謂“意愿”對他們的人生大加改造。教師要以全身心的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把學生的需要變成工作的最大動力源泉。具有平等思想的教師,能夠想學生之所想,不給學生亂扣帽子,不諷刺挖苦學生。相反,他們總能用師愛去面對困難,化解矛盾。作為教師,關懷學生,就得像母親一樣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他們成為朋友。愛學生,就要像母親對待自己的兩個孩子那樣,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公平對待所有學生。
教師有了深厚的愛生之情,學生才會向教師敞開自己的心扉,接受教師的教育(愛)。師生相遇是一種難得的緣分,教師應傾其所能,為學生的人生成長助力、加油。只有把不同差異的學生放在平等的天平上,給予無私的關懷,以敬畏之心對待每個學生,才會使學生健康成長、不斷進步。要用喜愛的目光去注視學生,常與他們拉拉手,并撫摸撫摸孩子的頭,讓他們在一種充滿關愛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下一個瓦特、下一個牛頓、下一個愛迪生,就有可能出自我們的課堂。
(二)敬畏是尊重之下的細心扶助
敬畏學生,就要從內心深處去尊重學生。既要尊重他的人格,也要尊重他的個性。教師要以敬畏之心面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孩子們是脆弱的,容易受到傷害,需要教師去精心呵護,呵護他們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精神健康。
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分析學生,找出每個學生潛在的優(yōu)點,新的生長點。知識的學習,不僅取決于孩子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的情緒、態(tài)度、動力等,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訓斥、鄙視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教師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耐心的幫扶和教育。課堂上要想到他們,把較簡單的問題交給他們回答,讓他們表現(xiàn),而不是將其放在被“遺忘的角落”里“默默無聲”,要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增強其自信心。課后,教師也要主動關注他們的學業(yè)完成情況,給予個別輔導,鼓勵他們自己多思考,力爭獨立完成。批改作業(yè)時,學困生的作業(yè)要當面批改、精批細改,還要幫助學生找出錯因,加以改正。講評作業(yè)時,同樣要想到學困生,哪怕只有點滴進步,也得充分肯定。同時,教師要與家長密切配合,隨時了解學生在家中的情況、動態(tài),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和家長的教育理念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化解他們心中的堅冰,才能喚起他們生命中的自尊與自信,從而取得較好的轉化效果。
都說“誤谷誤一季,誤人誤一生”。教育的失誤是世上最大的失敗。教師需要敬畏學生,并且要有為學生生命奠基的使命感。
三、教師要敬畏知識
人類依靠知識的疊加、傳播及更新,從蠻荒走到了文明。假如沒有知識的疊加、傳播和更新,那么我們還將生活在“風餐露宿”“茹毛飲血”的狀態(tài)中。因知識的助推,社會的巨輪才能不斷前進,人類的文明史才得以不斷書寫。因此,我們理應對知識充滿敬畏。牛頓曾說:“在宇宙的奧秘面前,我只是一個海邊拾貝的兒童?!笨梢?,牛頓對知識的謙卑和敬畏。作為傳授知識的教師,自然更應該敬畏知識才是。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貌似與時代“脫軌”了。越來越多的教師的思想在“轉變”:“想怎么學就怎么學”“孩子你太偉大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些想法(觀念)屢見不鮮,更多的人是在求多求快求全求好?!昂献鲗W習”“電教演示”等“時尚”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然而,萬事皆有度,學習也亦然。拿“想怎么學就怎么學”來說,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是快樂的,教師的教學是輕松的”,教師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選擇個人喜好的方式參與活動,看似尊重學生的差異和需求。可現(xiàn)實是,大多學生隨意舍棄學習內容、避難就易……看到的只能是表面的“自由與熱鬧”。教師放棄自個兒的“首席”角色,讓學生去“自主”,成為旁觀者,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就成了“自由學習”。
開放的課堂不等于放開課堂。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引。如果教師都不考慮實際學情,在孩子還沒有掌握一定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及良好的學習自覺性時,就放手讓他們做“自由體操”,這無疑是在建構空中樓閣,看到的只能是美麗的海市蜃樓罷了。
習總書記說過:“教師工作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眰鞑ブR就要敬畏知識。敬畏知識就是要熱愛知識、向往知識,對知識懷有謙恭的態(tài)度。敬畏知識就要積極獲取知識,不斷伸長知識的長度、拓延知識的寬度、發(fā)掘知識的深度。敬畏知識就得嚴謹?shù)叵驅W生傳授知識,堅持真理,以理服人,容不得有任何偽科學的存在。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應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引路人。教學過程始于解惑,還應發(fā)展到新的起點上的反思、質疑。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也是科學發(fā)展的動力。因此,教學應當是把學生從一個知識高地帶向另一個知識的制高點,而不是“隨意學習”“想學什么就學什么”那么簡單。
不難發(fā)現(xiàn),近年來很多課成了博彩的舞臺,課堂上聲、光、電齊上陣,小組討論、動手操作齊歡樂??此茖⒄n堂交給了學生,實際上學生又一次成了教師“表演”的配角。每一種鮮花都要等待屬于自己的最佳時節(jié)開放,知識的傳授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給予其足夠的發(fā)展空間。敬畏知識,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要嚴謹、要科學;不可似是而非,不能模棱兩可;不武斷,不凌人。要敬畏就必須理性。人生不是短跑,是一場馬拉松。春天開花,秋天結果,學生的成長需要時間。學習需要夯實基礎,不得拔苗助長;學習需要務實漸進,不得浮于表面。大道至簡。無論教學披上什么新包裝,“務實”“求真”還得是它永恒的主題。教師要摒棄形式化的東西,讓課堂“安靜”下來,“干凈”起來,那些喧賓奪主的做法,應當予以摒棄。
敬畏知識,讓我們變得博學;敬畏學生(生命),讓我們懂得尊重;敬畏教育,讓我們懂得教育的莊重與神圣。懂得敬畏,會讓教師變得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