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風(fēng)
食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再生障礙性貧血在醫(yī)學(xué)療法的基礎(chǔ)上配合飲食療法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就對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飲食療法做一個簡單介紹。
1.參鹿粥
原料:人參3~5克(或黨參15~20 克),紅棗5枚,鹿角霜1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制法:先煮參、棗、鹿角霜兩次,合并藥液,加入粳米煮粥,調(diào)入適量紅糖。
方法:可做早晚餐或點心。有補(bǔ)益陽氣、溫經(jīng)止血之功。
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引起的神倦懶言、形寒肢冷、倦怠無力、腹冷隱痛、便溏、便血、崩漏等癥。
2.膠米粥
原料:阿膠10 克,黃酒1湯匙,糯米50克。
制法:糯米洗凈,加水500 毫升,煮至米開花粥將稠,加入已烊化的阿膠(阿膠10克,加黃酒1湯匙,隔水燉至烊化),邊煮邊攪,至粥熟。
方法:每日2次,早晚食用。有滋陰補(bǔ)血之功。
功效:適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之陰血不足者。
3.杞桃雞丁
原料:核桃仁150克,枸杞子90克,嫩雞肉50克,食鹽2克,白砂糖20克,胡椒粉4克,雞湯150克,芝麻油20克,干淀粉15克,植物油、蔥、姜、蒜各適量。
制法:枸杞子洗凈,核桃仁用開水泡后去皮待用。雞肉切丁,用食鹽、白砂糖、胡椒粉、雞湯、芝麻油、濕淀粉兌成滋汁待用。鍋燒熱加入植物油,待油燒熱時,放入雞丁快速滑透,倒入漏勺內(nèi)瀝油。鍋再置火上,放50克熱油,下入姜、蔥、蒜片煸炒,再加入雞丁,接著倒入滋汁,速炒,隨即投入核桃仁和枸杞子炒勻即成。
方法:每日早晚食用。
功效:有補(bǔ)腎壯陽、補(bǔ)氣血之功。適用于貧血、營養(yǎng)不良等。
4.參芪鴨條
原料:黨參、黃芪各15克,陳皮10克,鴨子1只,食鹽2克,紹酒10克,醬油6克,生姜6克,蔥白15克,植物油適量,上湯500克。
制法:黨參、黃芪洗凈后切成斜片,陳皮切成絲,待用。鴨子宰殺后褪毛,開腹去內(nèi)臟、頭及爪,洗凈,瀝水;姜切片、蔥切段待用。鴨皮用油抹勻,下入八成熱的油鍋中炸至呈金黃色撈出,用溫水去油膩,盛入砂鍋內(nèi),加紹酒、姜片、蔥段、黨參、黃芪、陳皮、食鹽、醬油、上湯,用中火燒沸,改用文火煮至鴨熟取出。倒出原湯,用紗布濾凈待用。將鴨子拆出大骨,鴨肉切成條狀,放入大湯碗內(nèi)擺好,注入原湯即成。
方法:每日早晚食用。
功效:有益氣健脾、生血補(bǔ)虛之功。適用于貧血、營養(yǎng)不良等。
5.羊骨糯米粥
原料:羊脛骨1根,糯米100克,大棗10枚,紅糖少許。
制法:先將羊脛骨砸碎,用水煮,去渣取湯,后加入米及棗同煮粥,待熟時,加紅糖少許調(diào)服。上為2日量,單食或佐食。
功效:有益氣養(yǎng)血之功。適用于氣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黃、乏力、倦怠,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