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昌
摘要:解題技巧是一門學問和藝術,它包括遇到難題的冷靜分析,審題的方式等.在遇到新情境、新模式、新問題時,可借助解題技巧找到解題思路,從而順利求解問題.
關鍵詞:解題技巧;模型;類比;通性通解
高考物理,很多學生有畏懼心理.這是因為高考物理不僅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應用數學能力,還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解題技巧是一門學問和藝術,它包括遇難題的冷靜分析,審題的方式等.本文試圖從解題技巧方面幫助考生迅速找到解題思路,爭取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1 情況不明,討論先行
有些問題表述不明晰,此時可將所有可能羅列出來,逐個分析.如電學題中的帶電體,不能認為一定帶正電;相互接觸的物體就一定存在彈力等,
例1如圖1所示.物體A疊放在物體B上,物體B置于水平地面上,兩物體間的接觸面傾斜.物體A的左側靠在光滑的豎直墻面上,關于兩物體的受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B對物體A的作用力方向一定豎直向上
B.物體B對物體A的作用力方向一定大于物體A的重力
C.地面對物體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D.地面對物體B的作用歹大小可能等于物體A、B的總重力
分析 本題只說明墻面光滑,其它接觸面光滑或粗糙未交待,遇到這種情況就需分情況討論.如果A、B接觸面光滑,B對A的作用力方向為垂直于接觸面向上,B受地面的摩擦力,地面對B的作用力大小大于A、B的總重力;如果A、B接觸面粗糙,B對A的作用力方向可能豎直向上,B不受地面的摩擦力,地面對B的作用力大小等于A、B的總重力,
答案D
2 辨析異同,確定模型
似曾相識的題目需仔細分析,已知條件、問題情境、求解問題是否與曾經做過題目完全一樣,一定要認真分辨,不能依葫蘆畫瓢.解題時不要糾結于是否做過,而是要辨別出異同,確定好模型.
例2如圖2所示,導線框(由半圓弧及其直徑構成)處于垂直于紙面的有界均勻磁場中(半圓直徑與磁場邊緣重合),磁感應強度大小為玩.該導線框從圖示位置開始繞過圓心O、垂直紙面的軸以角速度ω勻速轉動半周,在線框中產生感應電流.若使導線框保持圖示位置不動,產生與導線框轉動半周過程中同樣大小電流,則磁感應強度隨時間的變化率大小為( )
分析動生電動勢有兩種產生模式:平動切割,轉動切割.轉動切割分為繞垂直于磁場方向的軸和平行于磁場方向的軸兩種形式.本題看似可類比交流電的產生模型,其實相當于一根導體棒轉動切割,切割部分為電源,其它部分為用電器.
答案C
3 難題拆分,盡力拿分
壓軸題綜合性較強,不要想著一兩下就解決,要分析過程,能夠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較簡單的問題,盡力拿分.
例3 工程技術人員欲將一不計質量的底座A送到井底,由于底座與井壁間摩擦很大,技術人員采用了如圖3所示的裝置.圖3中重物B質量為m,重物下端連有一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技術人員先將重物B放置在底座A上,觀察到底座不動;然后在重物上逐漸疊加壓塊,當所加壓塊質量達到m時,底座開始緩慢下沉,移去所加壓塊,將重物B提升至彈簧下端距井口為H處,自由釋放重物,底座被撞后下沉h1,后停止.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不計空氣阻力.
(1)求底座下沉過程中與井壁間的摩擦力大小f和彈簧最大形變量AL;
(2)求撞擊下沉時底座A的加速度大小a和彈簧的彈性勢能Ep;
(3)以后重物每次都從距井口H0處自由釋放,若第n次撞擊后,底座A恰能到達井底,求并深H
分析 本題運動過程復雜,重錘往返運動,又涉及彈簧,易混易蒙.如果將復雜的過程拆分,逐段分析,逐步求解,就可以拿到該拿的分數,甚至拿全分.第一問A開始緩慢下沉時知其所受合力為零,由平衡可求出形變量;第二問只要對A第一次下沉運用功能關系即可求出彈簧彈性勢能;第三問只要沿著第二問的思路求出A第二次下沉深度,第三次下沉深度,就可發(fā)現規(guī)律,利用歸納法求出結果.
4 大膽類比,巧妙解題
類比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的一種思維形式和邏輯方法.解題時常遇到一些較為陌生的情景,若能合理聯想,將問題一般化、類比、拓展等,則會有新的發(fā)現,用熟悉的模型去類比處理新問題
例4如圖4所示,薄金屬板MN(可認為無限大)原來不帶電.在其右側距離為d的位置上放入一個帶電量為q的正點電荷,產生了如圖4所示的電場分布.P是點電荷右側到點電荷距離為d的一點,則P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為( )
分析研究發(fā)現,題圖所示的電場分布與等量異種電荷右側的電場分布相同(如圖5所示).可以大膽類比,P點的電場強度由兩等量的異種電荷共同激發(fā).
答案A
5 回扣基本,通性通解
生疏情景的問題,不能很快打開思路的,這時需要回歸到書本、基礎知識,要堅信再難題也能用高中知識解決.
例5 溜索是一種古老的渡河工具,現已演變?yōu)橛螛讽椖?如圖6所示,滑輪、保險繩索與人體連接,粗鋼索兩端連接在固定樁上,人從高處平臺的A點出發(fā),借助幾十米的落差,沿鋼索順勢而下,滑過最低點C,到達B點時速度為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人滑到C點時速度最大
B.人從A滑到C的過程中,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
C.人滑到C點時的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
D.鋼索對左側固定樁的拉力小于對右側固定樁的拉力
分析本題有一定難度,情境生疏,但要堅信高考所考知識方法均能在教材中體現,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所接觸.速度最大對應的特征是加速度為零,人滑到最低點C時,因在水平方向有速度,水平方向會受阻力,合力不為零,選項A、C錯誤;A點、C點重力功率為零,可推理出重力功率的變化,選項B正確;分別對左、右兩部分鋼索研究可以確定選項D正確.
答案BD
6 歸納總結,揣摩意圖
有些題目初看起來超出考試范圍,應反復辨證揣摩命題意圖,就會有思路,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例6某實驗小組準備測量電源的內阻,提供的器材如下:
A.待測電源E(內阻約為lOQ)
B.電源Eo(電動勢Eo比待測電源的電動勢E略大)
C.電阻箱(0 -99.9Ω)
D.電阻箱(0 -99999. 9Ω)
E。定值電阻Ro
F.靈敏電流計G(O -30μA)
G.均勻金屬電阻絲及滑動觸頭
H.開關、導線若干
(1)該實驗小組采用如圖7所示電路,先將開關S1 、S2閉合,再將滑動觸頭P與均勻金屬電阻絲試觸,根據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偏轉角度與方向調整滑動觸頭P的位置,并____(選填“減小”或“增大”)電阻箱Ri接入電路的阻值,反復調節(jié),直至靈敏電流計指針不發(fā)生偏轉,此時均勻金屬絲左端A與滑動觸頭P間的電勢差UAP____(選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待測電源E的路端電壓.
(2)實驗小組改變電阻箱R2的阻值重復進行實驗,按照(1)中的方法調節(jié)到靈敏電流計指針不發(fā)生偏轉.用刻度尺測量滑動觸頭P到均勻金屬絲左端接線柱A間的距離,并記下此時電阻箱R2的阻值,根據上述步驟測得的數據,作出電阻箱R2接入電路的阻值R與對應PA間距離L的關系圖象1/L-1/R,如圖8所示,算出該圖線斜率為k,圖線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則待測電源E的內阻測量值為____.
(3)實驗中,電阻箱R:應選用____(選填序號“D”或“E”).
(4)請寫出由金屬電阻絲引起誤差的一個原因:_______.
分析本題有兩個電源,若兩個電源對電路均有影響則題目超綱,所以只有一種情況為兩個電源分別處于兩個獨立的電路中.
答案(1)減小,等于;(2)k/b;(3)E;(4)通電后溫度變化使金屬絲電阻變化(金屬絲粗細不均勻、長度測量的讀數誤差等)
考試時要相信自己的解題能力和知識貯備,相信自己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順利解題;考試時遇到未見過的新情境、新問題、新模式,也要充分利用掌握的解題技巧幫助打開思路,步步為營,攻尖克難,在最佳的思維狀態(tài)中發(fā)揮出應有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龍國.芻議高考物理考前注意事項和答題技巧[J].理科考試研究,2016,23(15):58.
(收稿日期:2019 - 03 -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