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HUGO SZE
今時今日,生理成熟但心智未熟的成人屢見不鮮。容易發(fā)脾氣、沖動的特質(zhì)不再是孩童專有。人的成長,與父母管教方式有莫大關(guān)系。世上沒有育兒圣經(jīng),指引父母如何教出面面俱到的孩子。不過,若要孩童日后懂得管理情緒,或可參考北極圈的因紐特原住民。本文轉(zhuǎn)載自CUP網(wǎng)站。
已故人類學家讓·布里格斯,曾于1963年到加拿大西北地區(qū)(今努納武特)的因紐特原住民小區(qū),展開為期17個月的實地考察。其后,布里格斯把考察所得,于1970年結(jié)集成書《Never in Anger》,講述因紐特人如何培育孩子,掌握成人應有的人格,以及處理孩子偏差行為的方式。
布里格斯當年成功說服一個因紐特家庭“收養(yǎng)”自己。當時,大部分因紐特人家庭,仍沿襲幾千年來的生活方式,夏天住帳篷,冬天造冰屋。在原住民環(huán)境成長、曾拍攝因紐特人相關(guān)電影的導演Myna Ishulutak表示:“我們直接從動物身上獲取食物,如魚、海豹和馴鹿?!?/p>
對來自城市的布里格斯而言,當?shù)厣瞽h(huán)境也許十分惡劣,不僅沒有鋪平的道路、供暖設(shè)備及商店,冬季氣溫更可低至—40℃。布里格斯生前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盡管已努力抑制心中的不滿和憤怒,但身處因紐特小區(qū)的自己,性格仍像野孩子一樣?!拔页R苑瓷鐣姆绞秸故咀约旱母≡辏鷲灇?、謾罵,甚至做一些他們從不做的事情發(fā)泄?!辈祭锔袼怪杂谩耙昂⒆印毙稳葑约?,是因為在因紐特小區(qū),即使只是表現(xiàn)出沮喪或煩躁的態(tài)度,已是軟弱及孩子氣的象征。
據(jù)她觀察,當?shù)厝藢ι钌喜蝗缫庵?,均用平靜態(tài)度處之。例如,曾有人在冰屋內(nèi)煮茶,令冰層破損,但屋內(nèi)眾人的神情均無變化,“罪魁禍首”更只是淡然說出一句“太糟了”,便再添滿茶壺。另一次,一條花了好幾天時間織成的釣魚線,首次使用時立即斷裂。突如其來的事情卻沒招來情緒突變,只聽到有人冷靜地說:“把它們接起來?!?/p>
在著作Never in Anger里,布里格斯記錄了這些觀察,但疑問長留心中:因紐特父母如何把容易發(fā)脾氣的幼兒,教養(yǎng)成冷靜的成人?1971年,布里格斯終于發(fā)現(xiàn)線索。當時,她看見一名年輕因紐特母親,與自己約兩歲的兒子在石灘上玩耍。這位母親拿起一塊鵝卵石,對兒子說:“打我!繼續(xù)來,要更大力打我?!蹦泻⑾蚰赣H扔石,母親喊道:“嗚嗚,十分疼!”眼前所見,令布里格斯大惑不解,一切仿佛與自己對因紐特文化的理解矛盾。
孩子發(fā)脾氣,父母不會立即懲罰,過后再上演好戲教育。
當布里格斯明白個中道理后,表示:“這位母親采用了一項十分有效的育兒方式,教導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憤怒。這是我見過最有趣的育兒策略之一?!?/p>
一切原來都是一場戲。假如真有小孩發(fā)怒,父母不會作出懲罰。相反,待孩子冷靜過后,好戲便正式開始。父母用做戲向孩子展示,行為不端將會引發(fā)什么現(xiàn)實后果。扔石的情節(jié),令母親呼痛,正是他們的“身教”。布里格斯認為:“這種做法為孩子提供經(jīng)驗,引導他們向理性思考發(fā)展?!备改高€能在戲中按孩子表現(xiàn),不斷提出問題,母親可能會再問:“你不喜歡我嗎?”直至孩子停止扔石。
Ishulutak認為,這些戲劇,教懂孩子不要輕易被激怒?!案改附棠阍谇楦猩献儓詮?,不把什么都當回事,亦不要害怕被人戲弄?!蓖ㄟ^戲劇,孩子們從小便有機會練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此外,臨床心理學家勞拉·馬卡姆透露,當?shù)厝私甜B(yǎng)孩童的要點,在于不要吆喝?!爱敽⒆痈械讲话矔r,父母吆喝他們停止叫喊,以此解決問題?!比欢@樣只是教導孩子如何生氣?!跋喾矗每刂谱约浩獾母改?,會協(xié)助孩子學懂自制?!?/p>
但假如父母不用憤怒的語氣與孩子說話,如何令他們“聽得入耳”?Goota Jaw現(xiàn)于努納武特北極學院擔任幼師,她指出,數(shù)千年來,因紐特人全靠一種方法巧妙地達到育兒目的:“我們用故事教導孩子。”假如要孩子遠離兇險的海洋,以免淹死,Jaw說:“不要呼叫:‘不要靠近水!’”因紐特父母早已采取預防措施,且向孩子述說一個關(guān)于水的故事?!?/p>
這是海怪,背后有個只裝小孩的大袋。假如走得太近,便把你拖到海中,帶到另一個家庭。
“如此,我們便毋須呼喝孩子,因為他們已收到訊息。”
Ishulutak亦分享了孩童時代,父母為教自己在冬天要戴帽所說的故事。“父輩如此告訴我們,假如沒有戴帽子就外出,極光會把你的頭當成足球踢?!睂⒆觼碚f,這些編造的故事,或許使人害怕,然而,口講故事一直是父母教育孩子價值觀及行為的關(guān)鍵方式。
心理學家蒂娜·韋斯伯格解釋:“通過有興趣的事物,我們的學習成效最好。就故事的性質(zhì)而言,當中有很多東西比陳述一件事更為有趣?!彼a充:“一些危險的故事,就像磁鐵一樣吸引孩子,產(chǎn)生緊張感覺,由此變成一種有趣的互動。孩子們認為這很有趣,成人亦如是?!贝送猓?017年一份研究稱,經(jīng)分析89個狩獵采集部落后,發(fā)現(xiàn)他們會以故事形式,向他人傳遞尊重性別、避免沖突等價值觀。成人的道理,未必需要三令五申,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可能更易入口。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