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成
左耳一個較大的缺口成為了這頭公象的標志,這很有可能是在和其他公象爭斗時候留下的。
初春午后,一頭壯年雄象來到江邊喝水。它是這片區(qū)域最健碩的一頭雄象,并“擁有”一個由十余頭成年雌象和幼象組成的家族。旱季最后的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日子,它們補充好水份后,大多會再泡一個消暑的江水浴。等到太陽落山后,大象才會動身去覓食。
作為現(xiàn)存第二大陸生動物,它們有著非凡適應(yīng)能力。從海平面到超過海拔3000米的環(huán)境,亞洲象在草原、熱帶常綠和半常綠森林、干性的落葉林和灌叢,以及次生林和灌叢等一些不同的棲息地中。它們每天需要大量的食物,會花費一天2/3的時間覓食,成年亞洲象每天可以攝入150公斤食物,產(chǎn)生約100公斤糞便,非常有利于植物種子的傳播。除了各種草、樹皮,根莖外,人類栽種的香蕉,水稻,甘蔗等作物也是它們喜愛的食物。同時,它們需要飲用大量淡水,以及在水中沐浴,因此亞洲象的活動不會遠離水源太遠。為了獲得足夠的食物,一個大象家族的活動范圍非常大,可達數(shù)百平方公里。
歷史上,亞洲象在中國廣泛分布于北方地區(qū),那時北方氣候溫暖濕潤。隨著氣候變化和人口擴張,自周朝之初,亞洲象的分布范圍由黃河流域南移,至南宋已經(jīng)縮至南嶺以南,明清時期云南之外的亞洲象完全消失。如今僅有200-300頭亞洲象殘存于云南西雙版納、臨滄和思茅區(qū)域。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量森林轉(zhuǎn)變成人類用地。在西雙版納等地人象沖突不斷加劇。目前殘存亞洲象棲息地嚴重破碎化,它們經(jīng)常會進入村寨農(nóng)田取食農(nóng)作物,遭人類驅(qū)趕報復(fù)的亞洲象更易傷人。雖然相關(guān)保護部門和機構(gòu)一直努力采取各種方式緩解人象沖突,但幾乎每年,仍有人在這種沖突中喪生。
亞洲象
Elephas maximus
哺乳綱 長鼻目 象科
IUCN RED LIST :瀕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