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琪琳 唐穎慧 薛敬東 李粉萍
陜西省中醫(yī)醫(yī)院肝病科 (陜西 西安, 71000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為我國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查體肝酶異常的首要原因,發(fā)病率約為20.09%,且呈增長趨勢[1]。來自上海、北京等地區(qū)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普通成人B超診斷的NAFLD患病率10年期間從15%增加到31%以上[2]。根據(j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推薦意見[3],治療 NAFLD 的首要目標為減肥和改善胰島素抵抗,預防和治療代謝綜合征(MetS)、2型糖尿病(T2DM)及其相關并發(fā)癥。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減少體重和腰圍是預防和治療NAFLD及其并發(fā)癥最為重要的治療措施。我們開展的中醫(yī)無饑餓禁食療法是根據(jù)受試者禁食后的體質變化辨證論治、加服中藥進行干預的一種新型禁食療法,自2018年11月開展以來,對45例NAFLD患者進行了有效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1至12月在陜西省中醫(yī)醫(yī)院肝病科住院,明確診斷為NAFLD的患者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23~70歲,平均(42.8±12.6)歲。納入標準:根據(j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標準[3],有彌漫性肝細胞脂肪變的影像學或組織學證據(jù),并且要排除乙醇(酒精)濫用(男性飲酒折合乙醇量<30 g/d,女性<20 g/d)等可以導致肝脂肪變的其他病因。排除標準:①年齡在18歲以下和70歲以上;②心、肝、腎功能嚴重受損;③血糖控制不良,需要連續(xù)注射胰島素;④繼發(fā)性高血壓;⑤合并神經(jīng)、精神異常者;⑥妊娠、哺乳期婦女;⑦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治療方法 中醫(yī)無饑餓禁食療法:患者入院后,在正式接受中醫(yī)禁食治療之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住院禁食療法分為緩沖期、禁食期、飲食恢復期,共8 d。第1~2天為緩沖期,3斤水果分3~4次食用,飲水3 L。第3~7天為禁食期,第3天(禁食第1天)進行腸道清潔,晨起玄明粉30 g,加溫開水500 ml口服清潔腸道,開始禁食。禁食期間每天飲水3 L,配合中藥湯劑口服。第4~6天不需要腸道清潔,第7天予溫開水清潔灌腸,步驟同第3天。第8天為飲食恢復期,飲食由半流食到健康飲食。
中藥湯劑以益氣健脾、燥濕化痰為法,方藥由黨參、黃芪、黃精、枸杞子、生山楂各30 g,陳皮、清半夏、茯苓各12 g組成。肝火上炎者于方中加菊花、夏枯草各10 g;陽虛者加桂枝、制附子各10 g;陰虛者加玄參、知母各10 g。禁食期間1劑/d,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1.3 觀察指標與方法 每天由專人負責測量并記錄體重、體重指數(shù)、腹圍、體脂率。入院后完善血尿糞三大常規(guī)、生化全套、心肌酶譜、凝血功能、甲狀腺功能、心電圖、上腹部B超、胸片、肝纖維化無創(chuàng)掃描肝臟受控衰減參報(CAP)值、體脂分析檢查;禁食期間每日監(jiān)測尿常規(guī);出院時復查血常規(guī)、生化全套、心肌酶譜、凝血功能、甲狀腺功能。每日填寫?zhàn)囸I感評分量表。
2.1 患者治療前后體重、腹圍、體質指數(shù)及體脂率檢測結果 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體重、腹圍、體質指數(shù)及體脂率比較
2.2 患者治療前后TG、GLU及CAP值檢測結果 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前后TG、GLU及CAP值比較
2.3 患者治療過程中饑餓量表評分情況 見表3。
表3 患者治療過程中饑餓量表評分比較
NAFLD是一種與遺傳易感、熱量過剩、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胰島素抵抗和氧化應激等因素密切相關的復雜疾病[4]。隨著脂肪肝程度的加重,在進展為脂肪性肝炎階段后,10年內(nèi)肝硬化發(fā)生率為15%~25%[5]。NAFLD不僅可以導致肝病殘疾和死亡,還與代謝綜合征(MetS)、2型糖尿病(T2DM)、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結直腸腫瘤等的高發(fā)密切相關[3]。目前,NAFLD尚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節(jié)制飲食、增加運動和修正不良行為是NAFLD及其并存心血管和代謝風險的一線治療方案[6]。
中醫(yī)無饑餓禁食療法是將傳統(tǒng)中醫(yī)藥元素和禁食療法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療法。早在《莊子·逍遙游》中就有關于“辟谷”的記載,源自道家養(yǎng)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yǎng)生方式。禁食療法在歐美為一種成熟、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可治療脂肪肝、高血壓病、脂質紊亂、肥胖、T2DM等多種疾病[7]。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醫(yī)無饑餓禁食療法后患者體重、腹圍、BMI及體脂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5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入院查甘油三酯異常,出院時復查甘油三酯顯著下降;有11例患者入院查空腹血糖異常,經(jīng)治療,空腹血糖均恢復至正常水平。禁食第1天,患者能量攝入較前明顯減少,但患者本身儲存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可被利用,血糖水平不會顯著下降,因此無明顯饑餓感。禁食第2天開始,血糖水平逐漸下降,糖異生作用加強,脂肪分解加速,患者會出現(xiàn)饑餓感、乏力、頭暈等癥狀。而饑餓評分量表顯示,患者禁食期間無明顯饑餓感,這與中藥湯劑的作用密不可分。
NAFLD屬中醫(yī)“濕阻”病范疇,且多兼有肥胖。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味, 久之脾氣虛弱,水谷精微不布,聚而成痰濁,阻于肝脈而形成NAFLD。《石室秘錄》曰:“肥人多痰”?!毒霸廊珪るs證謨》:“五臟之病,雖俱能生痰,然無不由乎脾腎,蓋脾主濕,濕動則為痰”?!疤怠必灤?NAFLD 發(fā)病的始終,所以痰濕是形成 NAFLD 的重要病理因素[8]。患者禁食期間予中藥湯劑早晚2次口服,本方益氣健脾,燥濕化痰。黨參味甘性平,有健脾補肺,補氣養(yǎng)血,生津之功效?,F(xiàn)代研究表明黨參具有保肝作用,可以單獨或與其他藥材配伍起到治療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腹水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尤其在降血脂和治療NAFLD方面效果顯著,此外,黨參還有降血壓、降血糖、抗衰老、抗腫瘤等作用[9]。黃芪具有“補氣之長”,主要成分多是小分子活性物質,其中黃芪甲苷類主要是能源物質和碳源物質,參與供能、供氧以及蛋白質、糖類、脂肪代謝等生物過程;黃芪可預防肝糖原的降低,改善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抵抗[10,11]。黃精補氣養(yǎng)陰,健脾益腎,具有增強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及降血糖作用[12]?!侗窘?jīng)》中記載枸杞:“味苦寒,主五內(nèi)邪氣,熱中消渴,周痹。久服堅筋骨,輕耳不老”。山楂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jīng),《本草綱目》言其“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研究表明,山楂膳食纖維具有潤腸通便、驅鉛以及降血脂功效[13]。陳皮、半夏、茯苓即為二陳湯的組方,半夏辛溫而燥,最善燥濕化痰,且能降逆止嘔;輔以橘紅理氣,燥濕化痰,使氣順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滲濕,使?jié)駸o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