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鄧超與俞白眉搭檔又來。與這對搭檔此前的作品相比,喜劇風格已經退居其后,用父子溫情與勵志元素來探討嚴肅話題,成為《銀河補習班》的主要訴求。
馬皓文不單是作為一名父親出現于故事里的,更多時候,他是那代知識分子群體的縮影。
圍繞“應試教育”產生的“唯分數論”、“差生歧視”、“軍事化管理”、“過度補習”等弊端,都被影片態(tài)度鮮明地批判了。片中博喻學校教導主任閆主任,承擔了教育弊端的一切負面影響,給人一種“批評到閆主任”為止的印象。也有觀眾認為,故事快結束時,把“教改”當成解決問題的救命稻草,是一種“投降主義”,這使得影片陷入爭議——它是否真的在討論教育問題?
我覺得不是。教育問題與父子感情,或只是《銀河補習班》的虛晃一槍,用來制造討論度與吸引力,形成它的商業(yè)價值,促使更多觀眾走進影院,而在內里,《銀河補習班》的另一嚴肅內核,是在討論一代知識分子的生存與尊嚴,包括他們命運的曲折變化給整個社會帶來的沖擊與影響。
當年周星馳的《長江七號》,父親的戲份就遠遠大過了兒子,《銀河補習班》更甚,它比《長江七號》更為關注父親,無論有關父子感情的情節(jié)制造了多少淚點,《銀河補習班》總是會習慣性地把聚焦點放在父親身上。
影片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講起,一直講到2019年馬皓文(鄧超飾)的兒子馬飛(白宇飾)坐火箭進入外太空,電影用30年來的標志性事件與流行歌曲制造了令人十分熟悉的時代背景,觀眾通常會關注到時代的發(fā)展與變化,而忽略馬皓文命運變化與時代之間的聯系,實際上,馬皓文不單是作為一名父親出現于故事里的,更多時候,他是那代知識分子群體的縮影。
鄧超在《銀河補習班》里的表演,容易讓人聯想到張藝謀電影《歸來》中陳道明飾演的陸焉識,馬皓文與陸焉識這兩個角色的身上,有著高度相似的知識分子氣質——儒雅,隱忍,能以豁達的態(tài)度面對命運的不公。許多人只認識電視劇與綜藝節(jié)目里的鄧超,卻不知道,鄧超是最適合演知識分子角色的演員之一,他能把知識分子身上的那種落寞與沮喪詮釋得極為到位。
這是個典型的悲劇人物,單位設計的大橋垮塌,他承擔了主要責任,出獄后一生受辱,而實際上是被徒弟陷害替單位背了黑鍋……在精心的構陷面前,馬皓文是無力的,他幾乎沒有反抗的勇氣與力氣,坐牢是他唯一的命運。
《銀河補習班》以馬皓文為線頭構建了三條權力關系線,一是馬皓文與單位、同事之間的關系,二是馬皓文與學校、校領導之間的關系,三是馬皓文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在這三條權力關系線上,毫無疑問馬皓文都是最弱的那一方,之所以被侮辱、被損害,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一直嘗試在捍衛(wèi)自己身上的驕傲,而驕傲的人,在過去的時代所遭遇的打擊,曾經締造過無數悲劇。
比如父子故事制造的諸多淚點,最具錘擊效果的,是白發(fā)蒼蒼的馬皓文對希望他繼續(xù)忍辱負重的兒子說的一句臺詞,“我是一個驕傲的人”。馬皓文堅持多年申訴自己的冤案,在小酒館暴打當年陷害他的徒弟,這些都是他捍衛(wèi)自身驕傲的一種做法,而擊碎他的驕傲也很容易,就是兒子也加入“污泥濁水”,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銀河補習班》的基調是勵志的,結局是圓滿的,但也要看到這個故事背后隱藏的深深的遺憾與內在的崢嶸,那是一種過去歲月留給一個群體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