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我媽是我媽,證明自己還活著……諸如此類的“奇葩證明”已被納入了治理之列。但以往要求開這類證明的,多是職能部門,而在湖南張家界,有學校也“有樣學樣”地提出了這般要求。
近日,張家界慈利縣巖泊渡派出所就被要求證明“楊某的孫子是其孫子”。老人楊某與孫子同在一個戶口上,而戶口上清楚地記錄著楊某與孫子的祖孫關系,但該學校仍要求提供“孫子是孫子”的證明,才肯允許老人的孫子入學。為讓老人辦事順利,該派出所開出了一張力懟“奇葩證明”的證明。
雖然屢經(jīng)整治,可各類“奇葩證明”仍未銷聲匿跡。如今,就連學校也加入此“行列”,這也說明,屢禁不絕的“奇葩證明”有其頑固性。為了徹底杜絕“奇葩證明”,從有關部門到專家再到公眾,都沒少想招。公安部等多部委曾就此下發(fā)文件,地方也多出臺過權力清單等,目前這些措施明晰了“該做”和“不該做”的問題。在有些地方,還有些官員、部門因此受到問責。
治理奇葩證明,就該從機制上構成投訴、曝光、問責、處罰的完整鏈條,加強震懾。這不單是針對職能部門,無論學校還是企業(yè),只要要求開“奇葩證明”,那都是故意刁難人,都得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