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音古勒
摘 要:新疆溫泉縣蒙古族短調的產(chǎn)生與當?shù)孛晒抛迦嗣竦纳詈惋L俗習慣密不可分,同時也受到了當?shù)氐乩須夂颦h(huán)境、歷史因素和語言習慣等因素的影響?,F(xiàn)如今,新疆溫泉縣蒙古族短調已成為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但其在傳承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很有研究的必要。
關鍵詞:新疆 蒙古 短調
一、短調的概念
在溫泉縣,當?shù)孛晒抛迦税讯陶{稱為“肖西特兒嘟”,但在內蒙古的蒙古族卻把短調稱之為“包古尼道”,在新疆的部分蒙古族把短調稱之為“阿合勒都”,可見短調在不同的地方,其稱謂是不同的。蒙古族的短調對應的是他們的長調民歌“鳥口圖音嘟”,主要是指代那些曲調比較短小的歌曲。由于溫泉縣的地理環(huán)境屬于蒙漢混居半農(nóng)半牧區(qū),所以短調民歌在這里流行。其特點是節(jié)奏輕快,旋律短,與長調有明顯的區(qū)別。它們通常用兩句或四句式的,節(jié)拍相對固定,歌詞短、活潑、歡快、幽默。除了這些特點,溫泉縣蒙古族短調歌詞也有一定的傷感,通過演唱短調來表達人們對內蒙古草原生活的向往。
二、溫泉縣蒙古族短調的主要種類
在溫泉縣,蒙古族的短調民歌有很多種類。蒙古族短歌可分為以下幾類:歷史歌、贊美歌、懷念歌、情歌、舞蹈歌、兒童歌曲等。
三、溫泉縣蒙古族短調的音樂特征
(一)旋律特征。溫泉縣蒙古族短調以中國傳統(tǒng)五聲音階調式為基礎,主要由五聲音階組成。溫泉縣的蒙古族短調民歌都是以12356音為主的,其中出7音出現(xiàn)得很少。五聲音階的歌曲主要有《接情人》、《我的心啊只獻給您》、《花糖》等,六聲音階的歌曲有《加娃(一)》、《加娃(二)》等。其中,《花糖》是溫泉縣蒙古族十分具有代表性。這是一首贊美之歌。人們把糖果獻給優(yōu)秀的人以表達贊美之情。這首歌的旋律歡快,起伏比較大。
(二)節(jié)奏特征。溫泉縣蒙古族短調民歌多為即興創(chuàng)作,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對于蒙古族來說,善于用短調來表達情意。因溫泉縣多山,蒙古族受地形影響,其短調在節(jié)拍上多以2/4拍和4/4拍為主。因為蒙古語重音多是落在單詞的第一個音節(jié)上面,所以在短調民歌當中,節(jié)奏多是前長后短,單拍子的歌曲比較多。
(三)調式特點。在溫泉縣蒙古族短調民歌中,以五聲調式為主,有少量民歌是六聲調式的。在調式中,多是微調,其次是羽、宮、商調,很少出現(xiàn)角調式。在少量的六聲調式民歌中,7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比較多,相比之下,4出現(xiàn)得非常少,且兩個音不會同時在一首歌中出現(xiàn)。
四、溫泉縣蒙古族短調的傳承現(xiàn)狀調查
(一)自然傳承。家庭傳承是蒙古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最基本形式。在家庭中,長者大多擅長歌舞、吹、彈、唱,孩子從小就聽父母唱短調民歌,受他們的影響自然而然就會了,不需要經(jīng)過任何專業(yè)的教學培訓。在草原上放牧,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感情,歌頌生命,贊美自然,為長輩祈禱,牧民的孩子以這種方式來豐富放牧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傳承短調民歌。
(二)教育傳承。在溫泉縣蒙古族中,教育傳承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式,這種傳承離不開民間藝人。這些藝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大草原中,深愛著蒙古族文化,且樂于參入基層的文化活動。他們整理和收集了大量的短調民歌,為短調民歌的傳承和發(fā)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專業(yè)傳承。專業(yè)音樂教育趨于專業(yè)化、理論化,使得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族短調音樂缺乏一定的原始聲態(tài)魅力。學習專業(yè)音樂知識,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在消極方面,它削弱了各民族的音樂特點,使蒙古族短調民歌喪失了鄉(xiāng)土氣息。在積極方面,它有助于運用更有效、更科學的方法來發(fā)展和繼承民間短調音樂。專業(yè)音樂教育,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和發(fā)現(xiàn)民族音樂的本質,有助于保護各民族的原生態(tài)音樂,有利于民族音樂的“走出去”。
五、溫泉縣蒙古族短調民歌傳承的思考
(一)重視學校教育,開設短期重點培訓課程。在傳承和發(fā)展蒙古族短調民歌,應該從孩子教育開始,這一過程需要依靠學校教育來實現(xiàn)。溫泉縣的蒙古族小學中,并沒有開設音樂課程。有一些學校的條件比較好,開設了音樂課程,但是在音樂課程內容沒有和蒙古族短調民歌相關的教學內容。如果長期這樣,蒙古族短調民歌可能會漸漸失傳,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短調民歌的傳承和發(fā)展。不通過學校來傳承短調民歌,會出現(xiàn)文化斷層現(xiàn)象,即年輕的蒙古族兒童不再熟悉和了解本民族的短調民歌。
因此,當?shù)卣臀幕逃块T應該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提前進行干預,組織民間藝人和專業(yè)人士編訂一些蒙語短調民歌作為音樂教材,要求學校在每一學期的音樂課程中都計劃學習幾乎短調民歌。通過學校來舉辦定期的培訓,讓蒙古族的音樂教師對短調民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定期舉辦短調民歌比賽活動,通過比賽來擴大短調民歌的民間影響力,通過學校教育來擴大蒙古族短調民歌的覆蓋面,幫助培養(yǎng)蒙古族孩子熱愛和傳承本土文化的觀念,使學校教育作為補充民間傳承方式的重要手段。
(二)重視以蒙古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以蒙古語為母語的音樂教育,其重點是保持本土生態(tài)民俗傳承?,F(xiàn)如今,溫泉蒙古語短調難以傳承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語言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要重視以蒙古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讓母語教育發(fā)揮它應有的價值。失去母語的孩子就等于失去了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在蒙古族音樂中,蒙古語是其音樂的標志性特征。除了音樂風格和音樂旋律之外,它是一種最具辨識度的因素。
溫泉縣許多小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漢語,一般在學校講普通話,寫漢字,學習的是漢族文化。這種方式若從接受新事物、新價值觀的角度看,可以豐富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但從民族文化原生態(tài)的角度來說,這種形式喪失了民族特色。特別是在蒙古語的音樂教育中,只有用蒙語唱短調民歌才是正宗的,如果用漢語唱它,即便能讓更多人理解歌詞意思,但最重要的是失去了本民族的特點和韻味。
因此,建議地方政府和國家相關的教育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使得在蒙語班學習蒙古語的學生可以享受優(yōu)惠政策,并為他們以后的就業(yè)提供一些便利的條件,從而減輕文化流失所帶來的損失。
(三)加強收集、整理和研究蒙古族短調民歌。在重視母語音樂教育的同時,加強收集、整理和研究溫泉縣蒙古族短調民歌。利用現(xiàn)代化的音視頻設備來采集,建立專門的短調民歌檔案,以便能夠真實地反映出蒙古族短調民歌的原生態(tài)。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編輯、利用和宣傳,使之為群眾所接受。每年溫泉縣都會舉辦不同規(guī)模的蒙古族短調民歌比賽,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比賽,選拔優(yōu)秀的蒙古族短調民歌歌手,擴大其在民間的影響力。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門培訓,為收集、整理和研究蒙古族短調民歌提供人才方面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評.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民歌的特色[J].北方音樂,2014(03):34-35.
[2] 吳磊.淺談新疆蒙古族民歌——長調與短調[J].大眾文藝,2013(05):127.
[3] 玉梅.新疆巴音郭勒蒙古族短調民歌旋律形態(tài)探析[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1,8(03):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