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民 魯鵬 蔡軍盈
摘 要:隨著當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在所有刑事案件中的比例不斷地增長,這就使得很多的個人信息被不當收集或者惡意使用。其中一些人在由于金錢的誘惑下,一些個人或者部門違反法律規(guī)定,將其所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給他人或者組織并謀取利益。這種違法現象在我國的很多地方已相當嚴重,進而導致了一系列的犯罪現象,比如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進而引發(fā)了諸多的社會問題。
關鍵詞:公民個人信息;隱私權;財產權;人格權
中圖分類號:D92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7-0217-01
作者簡介:賀建民(1977-),男,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本科,河北工程技術學院,助教;魯鵬(1984-),男,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本科,河北工程技術學院,助教;蔡軍盈(1985-),男,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研究生,河北工程技術學院。
(一)公民個人信息的定義
在現實中公民個人信息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無法用具體的語言來描述。筆者認為,現實中公民個人信息通常是指“姓名、性別、年齡、證件號碼、個人健康狀況、照片、職業(yè)、家庭住址、聯系方式、出生日期、家庭成員、聯系方式、銀行卡號和密碼、單位名稱和地址、QQ號碼、微信號碼以及各類個人網絡終端信息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所獲得的各種信息等?!?/p>
(二)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現實需要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高度發(fā)展,人們在網絡終端上使用的個人信息呈急劇增長的趨勢。在現實工作、學習、生活中人們頻繁的使用網絡交易。面對此情況,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利益的誘惑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由此而引發(fā)的大量的網絡安全隱患。現實中很多人都遭受到過不良信息的騷擾、詐騙電話等,而造成這樣現象的罪魁禍首就是公民個人信息被他人所竊取。隨之關于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案件大量出現。
(一)立法不健全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制定了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來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但目前我國的法律則只是在刑法中關于個人信息保護有所規(guī)定,并且內容過于籠統。
鑒于目前社會中關于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案件越來越多,而刑法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不太可能經常性對之以修改,那么越來越多的犯罪方式帶來的新型犯罪,就無法對其完全進行制裁。筆者認為我們制定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勢在必行,使之與目前的刑法交相呼應,進而更好的保護公民的利益。
(二)立案標準模糊
雖然我國的刑法中有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內容,但是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具體內容卻沒有十分清晰的界定,盡管很多專家對于個人信息的內涵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但是并沒有最終統一的觀點。我國刑法將個人信息犯罪案件規(guī)定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除了公民以外的其他人的個人信息是否也應納入法律保護,這一切都有可能會導致司法機關對此類案件的立案標準不明,這就很有可能會有一些犯罪分子成為漏網之魚。
(一)制定專門的法律——《個人信息保護法》
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有專門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法規(guī),雖然我國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有著相關規(guī)定,但作為專門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個人信息保護法》還是急需出臺,使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二)完善刑法中的泄露公民信息罪
目前我國刑法關于泄露個人信息罪在主觀上被定性為故意,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掌握著大量的個人信息,比如:銀行、政府部門、培訓機構、商家、學校、中介、保險、房地產、家裝、餐飲、證券等。這些人員很有可能因為疏忽而造成個人信息外泄,那么一旦這些信息被犯罪分子利用,就會造成嚴重后果?,F實中的活生生的例子徐某某高考信息被盜取因而遭受詐騙事而最終導致其自殺。所以公民個人信息盡管可能是因為個人信息的所有人或者擁有人都會造成重大損失和嚴重傷害。所以筆者建議在對于泄露個人信息罪的主觀上應當包括過失。
從犯罪主體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犯罪的主體應作延伸性解釋,把所有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個人、單位和組織都列為本罪的犯罪主體。
公民個人信息的外延內容過于廣泛,那么關于其內容范圍需要在法律規(guī)定中進一步明確。
我國刑法對于泄露公民信息達到“情節(jié)嚴重”的程度方可量刑,那么什么是“情節(jié)嚴重”就應當做出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或者司法解釋。
建立一套完整的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對于掌握個人信息的單位、組織和個人加強管理,加強對其監(jiān)管,從機制上杜絕泄露個人信息的各種可能性。
最后加強公民個人信息自我保護的教育,提高公民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意識。
[ 參 考 文 獻 ]
[1]楊崇蔚.澳門個人資料保護制度[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2]張明楷.犯罪構成體系與構成要件要素[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齊愛民.信息法的產生與體系化[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4]李曉輝.信息權利研究[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
[5]蔣坡.個人數據信息的法律保護[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
[6]黃祖帥.中國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