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華 周俊宇 王 浩 蘇世新
(深圳市光明區(qū)動植物檢驗檢測中心,廣東深圳 518000)
生豬屠宰檢疫對于防止病害、劣質豬肉流入市場以及生豬流行病控制保護公共衛(wèi)生安全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根據豬寄生蟲病的剖檢病變和診斷方法,筆者所在屠宰場生豬屠宰過程中對檢出蛔蟲病例肝臟進行數據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由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檢出肝臟寄生蟲病5388例,因此導致豬產品不合格需無害化處理造成的經濟損失為16.16萬元,檢出比例為0.33%。
豬蛔蟲病變剖檢主要表現蟲體寄生少時剖檢一般無顯著病理變化。如多量感染時,診斷要點臨診癥狀在初期多表現肺炎病變,肺的表面或切面出現暗紅色斑點。由于幼蟲的移行,常在肝上形成不定型的 灰白色斑點及硬變。如蛔蟲鉆人膽管,可在膽管內發(fā)現蟲體;如在大量成蟲寄生于小腸時,可見腸黏膜卡他性炎癥;如由于蟲體過多引起腸阻塞而造成腸破裂時,可見到腹膜炎和腹腔出血。
生豬宰后過程中豬蛔蟲病例肝臟的典型剖檢變化如圖1所示。
豬蛔蟲是一種淡黃色、圓柱狀的大型線蟲。雄蟲長12~15cm,尾端向腹面彎曲;雌蟲長20~40cm。蟲卵大小為60~70μm×40~60μm,黃褐色或淡黃色,短橢圓形,卵殼厚,最外層為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卵內含一個未分裂的胚細胞。成蟲產出的蟲卵隨糞便排到外界,污染水源和土壤,在適宜的溫濕度和充足的氧氣環(huán)境中,發(fā)育為含幼蟲的感染性蟲卵,豬吞食了感染性蟲卵而感染,在小腸內,幼蟲逸出并鉆入腸壁毛細血管,經門靜脈到達肝臟,再由血液循環(huán)經心臟到肺臟。幼蟲在肺臟中停留發(fā)育,蛻皮生長后,隨黏液一起到達咽,進入口腔,再次被咽下,在小腸內發(fā)育為成蟲。在豬體內由蟲卵發(fā)育為成蟲需經2~3個月,豬蛔蟲在宿主體內可寄生7~9個月。豬蛔蟲主要危害2~6月齡的豬群,病豬一般表現為生長緩慢、消瘦,被毛粗亂無光、黃疸,采食飼料時經常臥地,有時咳嗽、呼吸短促,糞便帶血?;紫x的寄生破壞了胃腸道黏膜,妨礙營養(yǎng)吸收;蛔蟲的發(fā)育還與豬機體爭奪營養(yǎng),并且分泌一些毒素影響豬的生長發(fā)育,使得豬飼料報酬降低。針對檢測到豬蛔蟲病的豬場,對于該病的防控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表1 生豬屠宰檢疫中豬肝寄生蟲病例統計結果
(1)應定期驅蟲。種豬配種前,要進行驅蟲;懷孕母豬在其懷孕前和產仔前 1~2周進行驅蟲;仔豬斷奶前驅蟲,并在4~6周后再驅蟲一次。
(2)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豬蛔蟲病的流行與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有密切的關系。采取綜合措施,及時清除糞便,并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huán)境,散播病原。保持飼料,飲水和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
(3)治療。對豬蛔蟲有效的驅蟲藥常用的有:敵百蟲,每千克體重8~20 mg拌料;賽嘧啶30~40g/kg拌料;丙硫咪唑,l0~20 mg/kg一次口服;左旋咪唑,4~6 mg/kg肌肉注射,或8 mg/kg口服;伊維菌素,0.3 mg/kg皮下注射。
綜上所述,生豬屠宰檢疫是監(jiān)測和防控豬蛔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豬蛔蟲病造成養(yǎng)殖戶一定的經濟損失,應引起相應的重視。采取合理飼養(yǎng)管理和生豬屠宰檢疫監(jiān)控,可有效防治豬蛔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