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育薇 張智君 謝雨朗 梁英豪
1.達州北平口腔門診部 達州 635000;
2.四川文理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達州 635000
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患者在正畸治療后牙齒自信心、美學關注、心理影響及社會功能均得到明顯改善,而整體自尊、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無顯著變化[6-7],正畸治療能改善青少年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中的情感和社會幸福感方面的指標[8]。初戴固定矯治器所引起的不適與不便可使青少年女性患者、非自愿就診和拔牙矯治患者產生一定的焦慮與抑郁情緒[9]。治療初期,患者常常因為矯治器引起的說話、吞咽不適和異物感而在公眾面前缺乏自信,這種負面影響會隨著療程的進展逐漸減小[10];3個月后,患者熟悉正畸醫(yī)師并習慣了正畸治療,焦慮水平有所下降[11];1年后,患者的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水平增加,且個體的自尊水平對其有顯著影響[12]。長時間使用口外矯正裝置(口外弓、頭帽等)可能會增加青少年患者及其父母的抑郁水平,而焦慮水平無明顯增加[13]。治療中,對青少年進行心理認知行為干預能有效降低疼痛感,減少托槽脫落率,縮短療程[14]。目前國內外雖有一些針對青少年正畸患者治療期間心理狀況的研究,但在同一研究中所采用的心理學專業(yè)指標較少,研究工具多為某單一的心理學量表,更多的關注其心理學焦慮、抑郁等消極指標,缺乏對心理學積極指標及人格特質的關注,沒能對青少年正畸患者治療中的心理狀況進行全面描畫。也鮮有研究將正畸治療中的青少年患者與未矯正的普通青少年各項心理學指標進行全面的比較,探討二者心理狀況的差異。本研究擬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全面地評估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心理狀況,并比較其與普通青少年群體的組間差異,增加該領域的研究證據,為基于青少年正畸患者心理狀況的整合治療提供借鑒。
研究對象來自達州北平口腔門診部正畸科門診就診的青少年正畸患者和達州市第一中學在校學生,納入標準:1)12~18周歲;2)無精神疾病;3)無急、慢性疾病;4)具有良好的讀寫和理解能力;5)3個月內無重大應激事件。
從門診收集到的229名正在接受正畸治療的青少年患者為試驗組,其中男79人,女150人,平均年齡(1 4.6 9±1.6 1)歲,平均治療時長(12.98±8.94)月。納入標準:自愿接受正畸治療,使用金屬固定矯治器矯正,已粘接矯治器3個月以上。
在達州市第一中學發(fā)放800份調查問卷,排除規(guī)律作答和空白率10%以上的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677份,再從中隨機抽取231名有治療需要但未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為對照組,其中男114人,女117人,平均年齡(14.17±1.54)歲。納入標準:自覺牙齒不整齊有矯正的需求,無正畸治療史。另選取229名無矯治需求未進行正畸治療的青少年為空白組,其中男111人,女118人,平均年齡(14.76±1.47)歲。納入標準:自覺牙齒整齊無矯正必要,無正畸治療史。
1.3.1 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 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包括個人和支持力2個維度共計27個題目,采用5點計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韌性越好[15]。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1。
1.3.2 羅森伯格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 SES由5個正向計分和5個反向計分的項目組成,采用4點計分,1表示非常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總分范圍是10~40分,分值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16]。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0。
1.3.3 中國大五人格問卷簡版(Chinese big five personality inventory brief version,CBF-PI-B)CBF-PI-B包含神經質、嚴謹性、宜人性、開放性和外向性5個維度,每個維度有8個項目,共有40個項目,采用6級計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6表示完全符合[17],最后對每個維度分別計算得分。5個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神經質0.81,嚴謹性0.81,宜人性0.76,開放性0.80,外向性0.78。
1.3.4 自評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SDS共有20個項目采用4點評分,1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4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有。將20個項目的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數(shù),即得到標準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抑郁傾向越明顯[18]。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6。
1.3.5 自評焦慮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SAS共有20個項目,采用4點計分,1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4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有。15項按l~4順序正向評分。5項按4~1順序反向計分。將20個項目的得分相加得到粗分,粗分乘以1.25后取整得到標準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焦慮傾向越明顯[18]。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
1.3.6 Campbell幸福感指數(shù)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WB) IWB包括總體情感指數(shù)和生活滿意度2個問卷,前者由8個情感項目組成,后者則由1個滿意度項目組成,兩者的得分進行加權相加即為總體幸福感指數(shù)[19]。得分越高代表幸福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3。
1.3.7 生活滿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 SWLS共有5個項目,采用7點計分,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用數(shù)字1~7表示,得分越高代表生活滿意度越高[20]。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4。
1.3.8 容貌滿意度量表 容貌滿意度量表由9個條目組成,采用3點計分,1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得分越高代表個體對自己的容貌越滿意[21]。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2。
青少年正畸患者由研究者在臨床病例中一一收集,非正畸青少年由經過培訓的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整群施測,所有測試都經過了受測者本人的知情與同意。
對測量獲得的有效問卷進行數(shù)據錄入,在SPSS 23.0中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運用的主要統(tǒng)計方法是描述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
對試驗組、對照組和空白組的測試得分進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其群組差異,結果發(fā)現(xiàn),3個群組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進一步對不同群組的差異進行事后檢驗,具體結果亦見表1。
表 1 不同群組青少年心理狀況與群組差異比較結果Tab 1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group differences among adolesc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事后檢驗分析如下。
1)心理韌性:試驗組>空白組>對照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心理韌性水平較未矯治的同齡人好,未矯治的青少年中,牙齒不齊者較牙齒整齊者心理韌性更差。
2)自尊:試驗組>對照組>空白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較未矯治的同齡人高,未矯治的青少年中,牙齒不齊者較牙齒整齊者自尊水平高。
3)大五人格分維度結果如下。
A神經質:試驗組<對照組/空白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神經質得分較未矯治的同齡人低,未矯治的青少年中,牙齒不齊者與牙齒整齊者無明顯差異。
B嚴謹性:試驗組>對照組/空白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嚴謹性得分較未矯治的同齡人高,未矯治的青少年中,牙齒不齊者與牙齒整齊者無明顯差異。
C宜人性:試驗組>對照組>空白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宜人性得分較未矯治的同齡人高,未矯治的青少年中,牙齒不齊者比牙齒整齊者高。
D開放性:試驗組>對照組/空白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開放性得分較未矯治的同齡人高,未矯治的青少年中,牙齒不齊者與牙齒整齊者無明顯差異。
E外向性:試驗組>對照組/空白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外向性得分較未矯治的同齡人高,未矯治的青少年中,牙齒不齊者與牙齒整齊者無明顯差異。
4)抑郁:試驗組/空白組<對照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抑郁水平低于牙齒不齊未矯治的同齡人,與牙齒整齊未矯治的同齡人無明顯差異。
5)焦慮:試驗組/空白組<對照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焦慮水平低于牙齒不齊未矯治的同齡人,與牙齒整齊未矯治的同齡人無明顯差異。
6)幸福感指數(shù):試驗組<對照組<空白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主觀幸福感低于未矯治的同齡人,未矯治的青少年中,牙齒不齊者較牙齒整齊者幸福感低。
7)生活滿意度:試驗組>空白組>對照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生活滿意度高于未矯治的同齡人,未矯治的青少年中,牙齒不齊者較牙齒整齊者生活滿意度更低。
8)容貌滿意度:試驗組/空白組>對照組。表示正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青少年容貌滿意度高于牙齒不齊未矯治的同齡人,與牙齒整齊未矯治的同齡人無明顯差異。
研究旨在探討配戴金屬固定矯治器的青少年患者與未矯治的青少年心理狀況差異,考慮到初戴固定矯治器所引起的不適與不便可使矯治患者產生一定的焦慮與抑郁情緒,為排除其可能對研究結果產生不利的干擾,研究中的試驗組均為已接受金屬固定矯治器治療3個月以上的患者。
心理韌性是個人面對生活逆境、創(chuàng)傷、悲劇、威脅或其他生活重大壓力時的良好適應,它意味著面對生活壓力和挫折的反彈能力,屬心理學的積極指標。自尊是人們對自我價值、長處、重要性總體的情感上的評價,屬心理學的積極指標。大五人格是對人格特質的描述,有5個分維度,其中:神經質是指個體情緒的狀態(tài),體驗內心苦惱的傾向性,屬心理學消極指標;嚴謹性是指人格特征與意志有關的內容和特點,屬心理學積極指標;宜人性是關于人際交往中的人道主義或仁慈方面,屬心理學積極指標;開放性是指個體對體驗的開放性、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屬心理學積極指標;外向性是指個體神經系統(tǒng)的強弱和動力特征,屬心理學積極指標[22]。抑郁和焦慮自評量表常用于抑郁癥和焦慮癥主觀感受的評價,屬心理學消極指標。Campbell幸福感指數(shù)量表用于檢測受試者目前所體驗到的幸福程度,生活滿意度量表則用于評價受試者目前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主觀感受,體像煩惱容貌滿意度分量表則是用于評價受試者對自己容貌滿意與否的主觀感受。
結果顯示:青少年正畸患者與未矯治的青少年,在多項心理學指標均有差異。具體來說,在心理韌性和自尊的積極心理學指標上,青少年正畸患者好于未矯治的青少年。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正畸的青少年本身的心理韌性和自尊水平較高,更愿意改變自我現(xiàn)狀和接受正畸治療的挑戰(zhàn),較未矯治的青少年對正畸治療有更加主動的需求;另一方面,正畸治療過程中,原本牙列不齊的青少年患者的牙齒整齊狀況得到改觀,可能對其的心理狀況產生了積極影響,使其心理韌性和自尊水平提高,這與O’Brien等[23]的研究結果類似。本研究未矯治的青少年中,牙齒不齊者較牙齒整齊者心理韌性更差,可以推斷,錯畸形對青少年的心理韌性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有研究[24]顯示: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與其正畸治療需求有顯著關聯(lián)。
人格方面,青少年正畸患者的神經質水平較未矯治的同齡人低,而嚴謹性、宜人性、開放性和外向性的水平均高于未矯治的同齡人,說明正畸治療中的青少年的人格特質優(yōu)于未矯治的同齡人,并不比未矯治的青少年差。而Hansen等[25]的研究表明,患者的人格特質與他接受正畸治療的意愿有相關性。其中大五人格中高宜人性的患者更愿意接受各種復雜的正畸裝置,依從性更好;高神經質的患者則依從性較差,開放性和外向性的人格特質與患者的正畸治療意愿無顯著相關性。還有研究[26]表明青少年患者及其監(jiān)護者的人格特質對可摘活動式矯治器的配合程度產生影響,故正畸醫(yī)師應給予適當關注。
青少年正畸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與牙齒整齊的青少年無明顯差異,但明顯低于牙齒不整齊的青少年。未矯治的青少年中,牙齒不齊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較牙齒整齊者高。推斷由于錯畸形患者表現(xiàn)出如焦慮、抑郁、窘迫等負面情緒,而正畸治療過程中牙列狀況的改善,可能降低了錯畸形的青少年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
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幸福感指數(shù)較未矯治的青少年低,而生活滿意度較高,牙列不齊的青少年較牙列整齊的青少年幸福感指數(shù)和生活滿意度均較低,推斷錯畸形會對青少年的主觀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造成一定的影響,正畸治療也許能增加青少年的生活滿意度。而治療中幸福感指數(shù)的進一步降低,則提示在治療中應給予患者心理撫慰。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容貌滿意度高于牙列不齊的青少年,則提示正畸治療過程也許能夠增加青少年對自己的容貌的自信,與Kenealy等[27]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同時測量了人格、心理韌性、生活滿意度、抑郁和焦慮等多項心理學指標,對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了全面的綜合考察,并比較了他們與未矯治的普通青少年群體的群組差異,結果表明:青少年正畸患者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但并不比未矯正的普通青少年差,與牙列不齊未矯治的青少年相比:表現(xiàn)出更高的心理韌性和自尊,更低的神經質、更高的嚴謹性、宜人性、開放性和外向性,更低的焦慮抑郁水平,更低的幸福感指數(shù)和更高生活滿意度,以及更高的容貌滿意度。提示正畸醫(yī)生,在正畸治療的漫長過程中,須關注青少年患者的心理狀況,必要時給予心理上的幫助,并充分調動其積極心理要素以提高治療及預后的效果。對于錯畸形有矯治需求的青少年來說,正畸治療不但不會對其帶來心理學的負面影響,而且興許能夠改善其心理狀況,提示正畸醫(yī)生應及時對其進行正畸治療的干預,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