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馬強 朱鎮(zhèn)鎮(zhèn)
(1.延安市中醫(yī)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陜西 延安 716000;2.延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與結(jié)核科,陜西 延安 716000)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一種急性缺氧性進行性呼吸衰竭,且病毒性肺炎是其發(fā)生的首要原因。而一旦發(fā)生重癥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將進一步增加患者死亡風險,影響患者預后[1-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重癥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臨床資料,進一步探討其預后的影響因素,為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j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癥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臨床資料,根據(jù)預后不同分為死亡組(42例)和存活組(18例)。死亡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6.58±6.75)歲;感染源:科薩奇病毒8例,H1N1病毒10例,巨細胞病毒12例,真菌6例,細菌4例,混合2例。存活組中男11例,女7例;年齡19~43歲,平均年齡(29.65±6.47)歲;感染源:科薩奇病毒4例,H1N1病毒4例,巨細胞病毒6例,真菌2例,混合2例。納入、排除標準見相關(guān)文獻[4]。
1.2 方法 詳細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病例資料,記錄患者年齡、性別、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氧合指數(shù)、吸氧濃度(Fi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pH、凝血酶原時間(PT)、C反應(yīng)蛋白(CRP)、血沉、降鈣素原(PCT)、總膽紅素(TBIL)、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血小板、血紅蛋白(Hb)、白細胞計數(shù)(WBC)及ARDS分度情況,其中由氧合情況進行ARDS分度。評價指標:記錄存活組及死亡組患者年齡、性別、機械通氣時間、氧合指數(shù)、ARDS分度等情況,并進行Logistic分析。
2.1 單因素分析 兩組性別、FiO2、PaO2、PaCO2、pH、PT、CRP、血沉、PCT、TBIL、Scr、BUN、Alb、血小板、Hb及WB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年齡及重度ARDS比例明顯高于存活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及氧合指數(shù)水平明顯低于存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重癥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預后的單因素
2.2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經(jīng)Logistic分析,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及ARDS分度是影響重癥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預后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P<0.05);年齡小及氧合指數(shù)高為重癥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預后保護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P<0.05)。見表2。
表2 影響重癥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預后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重癥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易造成肺功能紊亂及肺組織損傷,引起呼吸受阻,降低血氧供應(yīng),誘發(fā)心臟衰竭、低氧血癥等并發(fā)癥,明顯增加病死率。雖然近些年醫(yī)療科學技術(shù)水平有所增加,但治愈ARDS的方法較為少見,且仍有較高的病死率[5-6]。因此,詳細了解影響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及時制定有效干預措施對改善其預后有著重要作用。
有關(guān)研究指出,嚴重呼吸道肺部疾病、術(shù)后切口感染、重度腺體炎癥、多種臟器創(chuàng)傷及血液感染等疾病是誘發(fā)或加重ARDS的因素,將明顯增加臨床治療程度,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本研究中,死亡組年齡高于存活組,且經(jīng)Logistic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是影響其預后的危險因素,表明年齡、ARDS分度的增加將明顯影響患者預后。分析其原因為隨著年齡增加其機體免疫力、器官功能等將明顯下降,特別是肺組織彈性變?nèi)?,明顯降低呼吸及咳嗽能力,同時還將降低免疫系統(tǒng)對病菌的抵抗能力,且因高齡患者常并發(fā)心腦血管及呼吸系統(tǒng)疾病,進而加重病情發(fā)展,增加死亡風險[8-9]。因此,需密切監(jiān)護高齡特別是合并多種并發(fā)癥患者,對病情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及時做好預防工作。同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死亡組重度ARDS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存活組,且氧合指數(shù)較低,經(jīng)Logistic分析氧合指數(shù)及ARDS為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有助于早期診斷和判斷病情。氧合指數(shù)是ARDS分度的標準,可對患者病情進行判斷,且在氧合指數(shù)一定的情況下,高吸氧濃度與死亡率的升高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10-11]。但氧合指數(shù)易受吸氧濃度、機械通氣時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無法對ARDS的嚴重程度進行準確判斷。本研究結(jié)果中,死亡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存活組,且經(jīng)Logistic分析發(fā)現(xiàn)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為影響其預后的危險因素,表明重癥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需長時間接受治療。分析其原因為適當延長機械通氣時間,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機體獲得充足的氧氣,確保機體正常的氧合作用,維持肺泡正常形態(tài),避免因肺泡萎縮而加重病情進展,促進呼吸窘迫患者存活率提高[12-13]。大量研究[14-15]表明,機體感染病毒后因自身免疫水平降低,極易產(chǎn)生病毒和細菌的交叉感染情況,加之血小板大量消耗將損傷機體凝血機制,引起多種并發(fā)癥,且隨著炎癥反應(yīng)的不斷增加,將增加病情控制困難程度,影響患者預后。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死亡組CRP、Hb、WBC、血小板含量等與存活組比較未見明顯差異,此結(jié)果可能與樣本數(shù)量小有關(guān),造成結(jié)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對試驗真實結(jié)果的可能性造成影響,故需擴大樣本數(shù)量進一步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重癥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為患者年齡、機械通氣時間、氧合指數(shù)、ARDS分度、住院時間,故臨床治療中需及時采取干預措施,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