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明
趙季平代表了(20世紀)80—90年代中國電影音樂史,他是這一時期的里程碑和巨匠。(張藝謀)①王平:《念曲不盡滾滾來,辛勤耕耘結(jié)碩果——淺論趙季平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的藝術成就》,載賀藝主編:《趙季平電影音樂作品研討會文集》,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81頁。
趙季平的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自《黃土地》始,趙季平已為近70部題材多樣的電影配樂,并先后獲得一系列國內(nèi)外重要的電影音樂獎項。在趙季平創(chuàng)作的電影音樂中,80年代電影音樂是其電影音樂風格的肇始。趙季平80年代電影音樂中,黃土風格電影音樂最為典型。本文所指的黃土風格,是趙季平80年代電影音樂中故事與音樂均取材于中國北方,能夠鮮明體現(xiàn)影片故事發(fā)生地風土民情的音樂風格。趙季平80年代的黃土風格電影音樂在抓住電影思想的同時,通過巧妙地移植、加工、改編各類民間音樂素材,創(chuàng)作出既符合大眾審美,又能深刻揭示電影靈魂的主題音樂。電影《黃土地》音樂中濃郁的“尋根”意識,電影《紅高粱》音樂中強烈的反叛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通俗歌壇“西北風”現(xiàn)象,也是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符號。趙季平80年代的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中,《黃土地》是其黃土風格電影音樂形成的標志。而《黃土地》的電影音樂,是整部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黃土地》改編自柯藍的小說《深谷回聲》,編劇張子良將原著中故事發(fā)生的場景移植到1942年陜北南泥灣附近的一個山村,而電影最終將情節(jié)固定在1939年初春黃土高原那千溝萬壑的貧瘠土地上。
藍花花式的簡單故事和采集民歌的情節(jié)線索構(gòu)出了《黃土地》完整、獨特的藝術構(gòu)思。③趙季平:《電影〈黃土地〉音樂創(chuàng)作札記》,《人民音樂》1985年第9期,第20頁。
《黃土地》的拍攝者們緊扣尋根文化,并把“翠巧”的形象提升到民族和時代的主題上——面對時代的變遷,古老的華夏民族兒女該何去何從。他們順利地找到了影片拍攝的突破口,即:運用詩意的描繪,刻畫炎黃子孫不畏艱險生生不息的頑強,以及面對時代發(fā)展變化的吶喊與迷茫。
《黃土地》這部片子,明面上講了一個叫翠巧的陜北女子投奔八路的事,我們進而想表現(xiàn)的,是在近乎凝固的生活狀態(tài)中,人的掙扎與渴望。生命在過于緩慢與不變之中,便不能耐,便有宣泄之欲,便存迸發(fā)之勢。④張藝謀:《“就拍這塊土!”——〈黃土地〉攝影體會》,《電影藝術》1985年第5期,第55頁。
《黃土地》構(gòu)思的精彩之處在于其關注到社會轉(zhuǎn)型的環(huán)境下中華民族的新覺醒?!饵S土地》隱晦地觸碰到人類的終極拷問——我們要到哪里去?由導演陳凱歌⑤導演陳凱歌,攝影張藝謀,編劇張子良,美術何群,音樂趙季平。領銜的拍攝團隊,是“文革”后北京電影學院招收的第一批學生,畢業(yè)后一起到廣西電影制片廠,成立“青年攝制組”,并開始籌拍《黃土地》:
最早凱歌拍《黃土地》想用西麟兄寫音樂,也不知怎么陰差陽錯弄成我了。我后來見西麟兄,他才說這事??赡軇P歌覺得西麟兄個性太強,合作起來西麟兄主觀意識太強烈,凱歌又是主觀意識更強烈的人……⑥趙世民:《樂壇神筆趙季平》,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頁。
拍攝組求賢若渴,找到西安音樂學院,經(jīng)過饒余燕、屠冶九等老師推薦,陳凱歌等親自走訪比較,認為趙季平為影片作曲最合適⑦趙世民:《樂壇神筆趙季平》,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頁。。據(jù)趙季平回憶,陳凱歌最終決定請自己寫《黃土地》音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力薦?!饵S土地》情節(jié)簡潔,內(nèi)容具有思想性。電影上映后引起一定反響,影片獲得瑞士盧長諾國際電影節(jié)銀豹獎、英國倫敦國際電影展大獎、香港第三屆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等獎項。由于影片為音樂留出很多空間,趙季平在拍攝影片之前便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請來陜北采風時令導演組印象深刻的民歌手賀玉堂,陜西歌舞劇院女歌手馮健雪參與錄制?!饵S土地》之所以有人將其歸為音樂片,主要是考慮到音樂在片中所占比重及對劇情發(fā)展所起的重要作用⑧李陀曾查證,“《黃土地》中唱歌的鏡頭累計起來竟達1100英尺左右?!痹斠娎钔?《〈黃土地〉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當代電影》1985年第2期,第38頁。。由于音樂在《黃土地》中的占比很大,音樂的重要性又各不相同,《黃土地》的音樂可以分為主題音樂和背景音樂⑨關于“背景音樂”的概念,《電影藝術詞典》認為:“影片中起陪襯、背景作用的音樂。一般情況下不參與劇情的發(fā)展,具有概括性,它所表達的情緒比較單一、平穩(wěn)、不多變,為影片營造一個藝術化的音響空間?!痹斠娫S南明、富瀾、崔君衍主編:《電影藝術詞典》,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12月修訂版,第375頁?!饵S土地》的背景音樂,又因其內(nèi)容較多,可以分為主題音樂變體和其他音樂材料,在此不贅。。影片4位主要角色,趙季平創(chuàng)作出符合各自性格特點的主題音樂:《女兒歌》《尿床歌》《鐮刀斧頭老镢頭》《正月里來正月正》。
《黃土地》的主題音樂
本文主要分析最具代表性的主題音樂——《女兒歌》《鐮刀斧頭老镢頭》與《正月里來正月正》。
《女兒歌》是女主角翠巧的主題音樂,也是《黃土地》主題音樂的代表。影片中的《女兒歌》由馮健雪錄音。在影片中,翠巧這個不滿13歲的小女孩,由于母親去世早,家里的繁雜全由她一人擔當。辛苦之余,翠巧總會“不經(jīng)意”地唱起《女兒歌》。面對八路軍采風戰(zhàn)士顧青對“南邊”延安新生活的贊頌,翠巧內(nèi)心羨慕不已。然而不幸終究到來,翠巧在被迫嫁人后毅然逃走,在為投八路軍而孤身渡河時消失于滔滔黃水。翠巧這個角色是陳凱歌升華小說思想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翠巧身上展現(xiàn)了年輕一代對新生活的渴望與追求。為了突出這種覺醒意識,《深谷回響》中“翠巧兒”唱的《藍花花》在影片中蛻變而成《黃土地》中翠巧的《女兒歌》。歌詞由陳凱歌親自編寫。拍攝前期趙季平與陳凱歌有過深入交流,在拿到《女兒歌》歌詞不久,歌曲旋律很快便創(chuàng)作出來。不僅如此,關于《女兒歌》的創(chuàng)作時間,趙季平也有自述:《女兒歌》是《黃土地》拍攝之前就已錄制完成的。⑩李爾葳、榮韋菁:《趙季平:黃土地上的放歌者》,《電影藝術》1994年第1期,第18頁。
《女兒歌》在《黃土地》中一共出現(xiàn)過11次,其中有3次是作為完整的主題音樂而出現(xiàn)的?!杜畠焊琛返牡谝淮纬适?,出現(xiàn)在全片第二本第15幕,鏡頭123—133之間。鏡頭先是以全景展示黃河奔流不息,而后由遠到近,收到翠巧的背影:“六月里黃河冰不化,扭著我成親是我大……”歌聲隨翠巧打水的動作而起。三段音樂歌詞不同,鏡頭也在相應變化:翠巧漂水、打水、抬水,由近及遠,既與之前的景深形成交替,又能與人物動作和音樂有很好的承接關系,呈現(xiàn)出陜北女孩的質(zhì)樸形象。
譜例1.《女兒歌》第一次呈示的弦樂引子?該譜例來自電影《黃土地》后期錄音總譜手稿(定稿)。
第一次《女兒歌》的呈示中,音樂結(jié)構(gòu)為ABA三段體,加變宮的六聲商調(diào)式。A段是規(guī)整的上下句結(jié)構(gòu):三個大的下行音樂線條附著在商調(diào)式凄涼的旋律中;B段以控訴般的緊湊音型述說著女兒的不幸;A段再現(xiàn)以歌詞“不想我的那親娘再想誰”唱出廣大女性在傳統(tǒng)社會中悲劇宿命的嗟嘆?!杜畠焊琛返暮吐暼趸宋鞣胶吐暤墓δ苄?引子中的和聲配置為b1DⅦ-TSⅥ-SⅡ,結(jié)尾的二級和弦省略了三音,代之以#c1音,形成“b-#c1-#f1”的和聲架構(gòu),突出調(diào)式的五聲性色彩。類似情況在弦樂組伴奏的和聲序進中也時有出現(xiàn)。和弦外音的加入,更增添了民族和聲的效果。
《女兒歌》與馬思聰《思鄉(xiāng)曲》的旋律框架很相似。從旋法上看,《女兒歌》與《墻頭上跑馬》樂句的起音、落音分別為加變宮六聲音階中的“商”音及“羽”音,以及圍繞“商”音及“羽”音的旋律進行?!杜畠焊琛返呐淦鞣浅>珶?在管弦樂隊中加入琵琶與中阮,豐富彈撥樂器的音響組織。弦樂組的引子,鋪陳一個長線條引入主題。弦樂與木管配搭的音型織體,豐富了影片單調(diào)的黃土色彩,形象刻畫翠巧內(nèi)心的柔美。翠巧演唱時,弦樂伴奏藏在人聲之后,以支聲方式進入。雙簧管運用小字二組的柔美音區(qū),配搭單簧管形成高低聲部,豐富主題音樂的音響效果。樂段連接材料是引子的變體,干凈洗練?!杜畠焊琛分黝}音樂材料簡潔,配器清晰,充分發(fā)揮每一件樂器的特色,豐富了翠巧的形象和影片主題。
八路軍文藝戰(zhàn)士顧青是《黃土地》的男主角。影片中的故事情節(jié),是以顧青的到來和在當?shù)夭娠L、在翠巧家的勞動與生活為主線展開?!剁牭陡^老镢頭》是顧青的主題音樂,歌唱部分第一次完整出現(xiàn)在第五本第30幕,鏡頭297—303之間。畫面背景安排在一個光禿禿的山坡,當憨憨唱完《尿床歌》之后,顧青開始教憨憨習唱《鐮刀斧頭老镢頭》,翠巧坐在旁邊聽得入迷。隨后,顧青和憨憨兩人邊唱“鐮刀斧頭”邊放羊,逐漸遠去。緊接著的是《鐮刀斧頭老镢頭》第二次呈示,以旋律的弦樂全奏鋪陳,配合以翠巧滿面春風挑擔回家的暖色調(diào)特寫。顧青的仰拍鏡頭和映照在翠巧臉上的陽光,顯示出顧青對翠巧的巨大影響,和翠巧對“公家人”新生活的無限向往。這一幕設計恰如歌劇《白毛女》的《扎紅頭繩》,是全片最溫暖的瞬間之一。
譜例2.《鐮刀斧頭老镢頭》
圍繞北方山歌常見的“徵、商、宮、徵”4句落音建構(gòu)的旋律框架,趙季平創(chuàng)作了《鐮刀斧頭老镢頭》的主題音樂。《鐮刀斧頭老镢頭》中“商—徵”、“宮—徵”的雙四度疊置,是山西民歌常見的旋法特征,恰好符合顧青作為“公家人”,一個外來人物的音樂形象。旋律中的力量感與色彩性,也體現(xiàn)出黨的堅毅形象和新時代的文化氣質(zhì),這與翠巧《女兒歌》的柔婉和翠巧爹《正月里來正月正》的沉郁完全不同。二拍子的進行曲風格,是來自蘇聯(lián)革命歌曲的音樂元素。這種深受蘇聯(lián)革命文藝觀影響下的革命歌曲創(chuàng)作手法,在上世紀40年代延安邊區(qū)歌曲中非常普遍。趙季平捕捉到邊區(qū)文藝特有的音樂基質(zhì),符合故事發(fā)生地的時代背景。《鐮刀斧頭老镢頭》簡潔有力的旋律與節(jié)奏,是對邊區(qū)音樂文化的標簽式概括。旋律中透露出的朝氣蓬勃,以及節(jié)拍、節(jié)奏中展現(xiàn)出的樂觀進取精神,契合這位青年八路軍的藝術形象?!剁牭陡^老镢頭》的音樂氣質(zhì)深深地印刻在翠巧的心里,也為她最后決定奔赴延安起到了重要作用。
翠巧爹,在影片中展現(xiàn)出陜北農(nóng)民的基本形象。生活的壓力使得他面對新事物不免帶有沉疑與恐懼。這個47歲的莊稼漢,臉上溝壑般的皺紋卻顯現(xiàn)出60多歲的老態(tài)?!墩吕飦碚抡肥谴淝傻闹黝}音樂,第一次完整出現(xiàn)在第六本第40、41幕,鏡頭329—339之間。在翠巧家的窯內(nèi),顧青向翠巧爹表達了準備回延安的意思。為了避免顧青無法交差,抑或為了滿足顧青的需要,老父親決定為他唱一首酸曲兒,便是《正月里來正月正》。
譜例3.《正月里來正月正》
《正月里來正月正》旋律繼承了商調(diào)式的四句體民歌形式,加變宮的六聲音階。“商—徵”、“羽—商”的四度上行是前兩句旋律的主要亮點;兩個大的下行線條完成了后兩句的旋律進行。歌詞中“十三上定下就十四上迎,十五上守寡到如今”是全曲的痛點。趙季平曾提到,《正月里來正月正》取材于安塞民歌《光棍哭妻》?趙季平:《電影〈黃土地〉音樂創(chuàng)作札記》,《人民音樂》1985年第9期,第21頁。。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正月里來正月正》與《三十里鋪》在旋律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度镤仭吩陉儽奔矣鲬魰裕厩{(diào)及其變體是很多陜北秧歌、地方小戲的重要素材。《正月里來正月正》與《三十里鋪》在樂句框架、骨干音構(gòu)成、旋律基本走向等方面都有相似之處。但在音樂性格上,兩首歌曲各有張弛:一個是遲滯凝重,一個是活潑可愛。從歌詞內(nèi)容上看,《正月里來正月正》與《三十里鋪》也各有抒發(fā),一個是命運慨嘆,一個是妹盼情郎。除此之外,《黃土地》還為翠巧的弟弟憨憨設置了主題音樂《尿床歌》,曲調(diào)改編自安塞民歌手賀玉堂演唱的志丹民歌《禿子尿床》?趙季平:《電影〈黃土地〉音樂創(chuàng)作札記》,《人民音樂》1985年第9期,第20頁。。
《黃土地》中的4位主要人物,可以說是導演在改革開放之初,對中國社會群像的4種典型概括:以翠巧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迫切希望獲得新生;以顧青為代表的新興力量,朝氣蓬勃;以翠巧爹為代表的保守勢力,純樸、守舊、愚昧;以憨憨為代表的新時代兒童,天真無邪?!饵S土地》留給觀眾深刻印象,音樂對影片主題與人物性格的表達是重要體現(xiàn),尤以《女兒歌》為代表。陳凱歌創(chuàng)作于《黃土地》前期采風的《女兒歌》歌詞,是翠巧想要突破藍花花式命運的體現(xiàn)。趙季平對《女兒歌》歌詞的深切理解與音樂的準確表達,是導演和作曲家的珠聯(lián)璧合。顧青是延安來采風的八路軍文藝兵,音樂形象中進行曲結(jié)構(gòu)基礎上的五聲性旋律走向,便是革命性、時代性特點的體現(xiàn)。在電影原著中憨憨并未出現(xiàn),這個角色的設置,就是要翠巧盡快嫁人。翠巧爹的音樂形象,必須突出莊稼漢的基本特質(zhì)。《正月里來正月正》的一唱一嘆,具有超越畫面的凝重與肅穆。
評判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水平,有兩個重要標準:其一,能否創(chuàng)作具有藝術性的主題音樂;其二,能否在樂思展開中體現(xiàn)出豐富多樣性。《黃土地》的主題音樂,是對這兩個標準的完美注解。趙季平曾多次提到,《黃土地》是他與電影音樂的初戀?趙世民:《樂壇神筆趙季平》,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頁。2011年7月趙季平在中央音樂學院講座時,又提及此事。?!饵S土地》的電影音樂,也使得趙季平80年代電影音樂的創(chuàng)作模式得以確立:創(chuàng)作之前,趙季平通過實地采風,了解影片發(fā)生地的民間音樂,搜集創(chuàng)作素材。進入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每部影片的主題音樂都經(jīng)過精心琢磨與巧妙組織,緊扣人物性格?!饵S土地》主題音樂的感人旋律,體現(xiàn)出作曲家飽含人文關懷的真摯表達。《黃土地》主題音樂中弱化和聲的功能性、強化和聲的民族性,以及管弦樂隊中加入民族樂器,突出故事發(fā)生地區(qū)的民間音樂元素等音樂手法,在80年代創(chuàng)作的《月月》《紅高粱》等黃土風格電影音樂中繼續(xù)發(fā)展,體現(xiàn)出黃土風格的音樂標簽。
《黃土地》是趙季平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電影音樂,也是趙季平黃土風格電影音樂的濫觴。與同時代的電影音樂相比,趙季平的《黃土地》音樂,形象概括影片主題,緊扣影片人物性格特征,形成獨具特色的創(chuàng)作基因。趙季平在電影音樂領域逐漸脫穎而出,靠的是對劇本的深刻理解,對主題音樂及背景音樂藝術性、畫面感與音畫結(jié)合的敏銳把握,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以中國北方傳統(tǒng)音樂素材為核心的黃土風格。這也使得《黃土地》與之后的《紅高粱》等電影音樂,具有極易辨識的特點?!杜畠焊琛穼θ宋镄愿衽c命運的深切關懷,體現(xiàn)出高尚的藝術胸襟。音樂形象標簽化,是一個作曲家成功的重要標志,電影音樂亦然。趙季平以《黃土地》為標志的黃土風格電影音樂,對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音樂以及80年代中國音樂的發(fā)展,都具有積極且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