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橋
日子好過了,便開始瘋長,一晃到了“五一”跟前。
該給自己放個假了。我馬上想到最時髦的“復興號”。對!乘“復興號”去上海。想想,絕對有趣和熱血。便以最快的速度選好了時間、訂好了北京南去往上海虹橋的G155次“復興號”車票。
一乘上高鐵,一廂馥麗。
“鐵路變化太大了,我坐過很多火車,這是最高級的……”坐在我身后的旅客正在與家人通電話。
一
咣當、咣當,剛擠上火車就開動了。
1981年夏天,我從醫(yī)校畢業(yè),懷揣著一紙襄樊鐵路分局的“調令”,第一次從襄樊乘火車前往六里坪鐵路醫(yī)院報到。
這是趟慢車,從襄樊站始發(fā)到六里坪150公里,5小時到達。一開車就滿員了。人真多,毫不夸張地形容,個個都是戰(zhàn)斗般地擁擠,大汗淋漓地摩擦,震耳欲聾地喊叫。
窗外皆是無窮的信號燈,電線桿,標志牌;一路上走走停停,經常會車、讓車。那個慢真是慢,既使慢也幸福,就要成為鐵路職工了,滿腦子都是憧憬。
火車蝸牛似的,好不容易到了谷城站。一開窗,突然一根扁擔伸進來,很快,順著這根藤兒就像摘西瓜似的,一溜兒爬上來6個身強力壯的老鄉(xiāng)連同他們的行李,原本塞得滿滿的車廂塞得更滿。
咣當、咣當、火車到了老營站。停穩(wěn)后,從里往外看,站臺上排著的幾支隊伍,一下子變了形,蜂擁般地涌向車門口。
幾分鐘后開車鈴響了,火車滑動起來。我們以為天下大吉,想透透氣。剛打開窗戶,一個黑色皮包像手榴彈一樣“嗖——”的飛了進來,把茶幾上對面旅客剛吃一半的盒飯砸翻在地。還沒等人們反應過來,一個身穿皮夾克的中年男子已經敏捷地鉆進了車窗,踩著他用皮包“炸”開的道路,跳到地板上,面對怒目而視的旅客,連連說,“請包涵,請包涵!”,然后從從容容地賠了盒飯錢,趕緊離開找位置去了。
終于到六里坪站了。走走停停10個小時,足足晚點了5小時。給了我一個狠狠的下馬威。
二
俗話說,立冬有雨一冬淋。氣溫越來越低了,再過10來天,就要進入1982年的新年了。
我站在寒風中等火車,廣播里一次又一次地傳來火車晚點的訊息。急也沒用,跑通勤就是這樣,司空見慣了。谷城是個小站,人也很多。才傍晚5點來鐘,天就快黑了。
廣播里突然傳來:“開往十堰方向的臨客17次,準備進站臺……”真是喜出望外,春運期間增開了臨時客車。
不一會兒,咣當、咣當、一列貨車開過來了。原來這趟“臨時客車”是將運輸貨物的棚車改成的“客車”。心想,管它什么車,只要能回六里坪醫(yī)院上班就OK。
火車停穩(wěn)后,棚車中間的大鐵門“嘩啦”一下子拉開了,里面裝了很多人。車廂高出地面很多,列車員伸出一個木梯用于乘降。我沒有行李,噌噌噌就上去了。
火車啟動了。列車員督促旅客將行李堆起來以增大空間,旅客們就地鋪上報紙或硬紙殼坐下,冬天穿得厚,或者坐在行李包上。每人都能擠擠坐下。我趕緊拿出口罩戴上,站在那里環(huán)顧四周。車廂里沒有座椅,沒有車燈,沒有廁所,有4個小方口,一尺見方,不是窗,有窗的功能。在最里面的角落里,放一個尿桶,用一塊布簡易遮擋就是廁所。旅客如廁的難堪和車廂里的臭味不言而喻。
一個又白又胖的旅客,突然肚子一陣陣痛起來,想上“大號”了??墒悄蛲皩嵲谔K,他只好咬著牙站到車門口,等火車靠站。
列車終于停了,他欣喜若狂。列車員告知這是臨時停車不能下去。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拉開門縫,縱身跳了下去,不顧眾目睽睽,在軌道邊蹲了下來,沒過半分鐘,哐當、哐當“棚車”啟動了,他來不及擦屁股,趕緊提上褲子追上來。幸虧幾個旅客與列車員一起,將他拉進車廂。
從谷城到六里坪64公里,棚車走走停停,開了3個多小時。當火車到站、我跳下車那一刻,就在心里發(fā)誓再也不乘這種棚車了。
三
1990年春天,我在鄭州鐵路中心醫(yī)院進修,每個月都跑一次“大通勤”從鄭州回湖北谷城的家,再從谷城到鄭州。
剛從谷城上了車,我立刻大腦急劇膨脹起來,濃濃的汗臭味充滿了車廂。這趟車總是超員,“對號入座”對于小站上車的我簡直有如天堂般向往。不一會,困倦和疲乏一起襲來,人就像被霜打了一樣。
突然,旅客騷動了起來,所有的眼睛都轉向了廁所。年輕的女列車員在人群的指指點點下,“叭”地一下打開廁所的門。她驚呆了,轉身朝車廂內大喊:“哪位旅客是醫(yī)生?這里有一位孕婦要生孩子了!”
我立刻倦意全無,撥開睡意朦朧的人群擠過去?!澳轻t(yī)生?”束手無策的列車員大喜過望地高聲問我。
“嗯!”我一邊回答,一邊把眼光投向孕婦,發(fā)現(xiàn)她已無力再支撐笨重的身子,殷紅的血水正混雜著羊水汩汩地沿大腿流淌,已經見紅破水了。
看見我蹲了下來,孕婦立即像抓救命稻草一樣緊緊抓住了我:“醫(yī)生,救救我,我這是頭胎?。 ?/p>
我說:“不要慌,一定沒事的?!彼箘诺攸c了點頭,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
她的宮口不僅開全,而且胎頭已經露出,我站起身對圍攏過來的人說:“這位孕婦的羊水已破,孩子快生了,請大家讓出一個位置,好嗎!”此時此刻,只有緊靠廁所的三人座椅才是最及時的“救護所”了。
二位穿軍裝的大男人在我和列車員的幫助下,“嘩”的一下抱起了孕婦,人滿為患的空間立刻自動閃出一條道來,鄰近的一對長椅已騰空了。
……
“啊,生下來了,是一個兒子!”不知誰最先大聲叫起來,車廂內立即響起一陣掌聲。緊接著一陣嬰兒清脆的哭聲便在人們欣悅的驚嘆聲中回蕩……
不一會,列車長和乘警們扛著簡易擔架來了,他們已經在臥鋪車廂為產婦安排好了鋪位,以便下一站停車時移交下去。
我發(fā)現(xiàn)她哭了,看得出那不是疼痛,那是感激和欣慰!
四
1978年,堪稱中國的拐點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激發(fā)了各行各業(yè)活力,整個中國好似滿滿一鍋煮沸的水。
1995年夏天,我從六里坪醫(yī)院調入襄樊分局工作。冬天,第一次在襄樊車站參加“春運”。這是一個清亮的上午,一進車站便嚇一跳,熙熙攘攘全是人。買票除了排長隊還要“肉搏”;狹小的車門幾乎將人的身體扭成一只“麻花”。哨子吹、棍子趕、窗戶爬,成了標志性動作。
一輛臨時客車剛停穩(wěn),所有窗戶打開了,一下子從里往外咕咚、咕咚、翻出了很多婦女,整齊地蹲在站臺邊小便甚至大便,男同志瞬時背過了臉。
別說在春運,就是平常的日子,所有南來北往的火車都是趟趟爆滿,四季爆滿,甚至200%嚴重超員。民工潮、個體戶、批發(fā)商、倒“盤元”……所有蕪雜的人、雜蕪的事、雜蕪的詞,要想富,靠鐵路,反映出不可阻擋的民意。
超負荷的鐵路,艱難地支撐著所要迎來和送走的。提速、改造勢在必行。
從1997年4月1日起,全國鐵路大規(guī)模改造,開啟了奮起直追的提速之路,“朝發(fā)夕至”“夕發(fā)朝至”,火車快了,越來越快,時速最高達140公里。10年之間進行了6次大提速。
1995年的夏天,我去鄭州鐵路局開會,第一次乘上了紅皮空調火車。一上車,那個涼爽呀,從頭到腳、從里到外、從心情到憧憬,舒服透了。
2004年4月18日,一場春雨過后,武漢客運段開行的T37/8次列車,磅礴著生機,一路凱歌變成了直達Z37/8,途中所有的站點都不停,旅途時間更短了,就連廁所也告別了“一瀉千里”,改為集便器了……
五
2008年京津高鐵作為開篇,中國鐵路正式進入350公里高速時代。
第一次乘高鐵,我們一行5個作家,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高大的站房,時尚的車廂,好看的光影,像一幅幅畫,目不暇接……
鐵路免票不準許乘高鐵。領隊提前為每個人買好了車票。從武漢站進站時,由于是本局站,又有人相送,不覺得有異樣。
從廣州南進站時,只有空蕩蕩的一大排閘機。小勇走在最前面,上下觀察了一會兒,便把車票塞進條型縫里?!斑祝辈怀鰜??”他彎腰察看,邊說“壞了,票吃進去了!”話音剛落,“突”的一下票又出來了,穩(wěn)穩(wěn)地站在前面。我們忍不住哈哈大笑,自嘲道:“還老鐵路呢,怎么變成了土老冒?”
第一次乘高鐵,說自己是劉姥姥一點都要不為過。我和惠惠走進衛(wèi)生間,被撲面而來的流光溢彩給驚住了。再看馬桶,比家里的奢侈許多,不用蹲著費力,就坐上面啦。我看到后面有個按鈕,造型獨特還閃著紅光,好奇的按了一下,突的一下噴出了一道水柱,嚇了一跳,只聽見里面的風嗖嗖的,把水全吸進去了……
六
一站又一站到達,一站又一站離去。真快,南京南站都過了。我身邊坐著一個七八歲的男孩,舉著一只“和諧號”小火車,大聲嚷嚷,“長大了我也要開火車!”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了車廂。
我起身來到餐車,這里竟有茶吧和專職的茶藝員。心生好奇,便去打探。漂亮的列車長介紹:“為了讓愛茶的旅客,在旅途中享受‘泡一杯茶,世界與我無關的寧靜,餐車茶吧應運而生了?!蔽倚南耄詈玫幕疖嚲蛻撚凶詈玫呐渲?,
列車繼續(xù)飛馳。
火車穿過高樓、云彩、鄉(xiāng)村,兩旁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遠處有起伏的高山、丘陵、河流,還有一群鴨……
服務員推來了餐飲。素燒三鮮套餐、剁椒魚套餐……品種豐富,靜候旅客的挑選。我選了杏鮑菇燒牛肉套餐,邊吃邊想,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變化?
腦子里迅速出現(xiàn)了一個畫面:服務員推著小型售貨車沿著車廂叫賣“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來,腿讓一下……”
乘高鐵,速度很快。突然間,我感到這種速度具備一種特別的美感?,F(xiàn)在的狀態(tài)和感覺,跟著我的指尖在筆記本上躍動,與我一直尋找的狀態(tài)都是吻合的。眼前的速度,并非簡單的物理意象,它蘊含了時空的結構?;疖?、鋼軌、大地,對中國鐵路來說,有很強的時間概念,把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交織在一起了。
七
乘最好的火車,不念過往。
一路旅行,一路感悟,一路精彩,一路暢想,既有思考所得,又有意外收獲,更有層出不窮的這樣那樣的念頭。過往的一切,都被歷史的車輪一圈一圈地修改、刪除和覆蓋。未來的火車,必將迎接5G的激劇對沖,一切都在云端,速度會更快,車廂會更好,色彩會更加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