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香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氣道異物是個并不陌生的名詞,平時的生活中都會千提防萬提防。其實不僅是小朋友,哪怕是成年人也會發(fā)生氣道異物的情況。而氣道異物是極其兇險的急癥,一旦造成呼吸道窒息,病人往往會在幾分鐘內(nèi)失去生命,或者留下難以恢復的后遺癥。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充分認識氣道異物的危險性并掌握氣道異物的急救方法。
如上圖,編號為5的管道位于頸部最前方,就是氣道,是氣體流向肺部的通道。編號為4的管道位于頸部的后方,是食管,是食物進入胃部的通道。而編號為3的突起就是人的會厭軟骨,是一塊比較小的可以移動的骨片,覆蓋在氣道的開口上方。在人說話、大笑、呼吸的時候,會厭軟骨上提,開放氣道,使得氣體能夠順利進入氣道,發(fā)出聲音,進入肺部進行氣體交換。而在人吞咽的時候,會厭軟骨下放,覆蓋在氣道的入口上方,關(guān)閉氣道,使食物能夠順利地進入氣道后面的食管。
人體是無法同時呼吸和吞咽的,因為會厭軟骨不能同時既開又關(guān)。
因此,那些喜歡在進食的時候講話、大笑的人容易出現(xiàn)氣道異物。還有一些人吃飯喜歡狼吞虎咽,一些大塊的食物沒有經(jīng)過充分咀嚼就咽下,容易卡在喉部,掉落進入氣道。因此我們說吃東西應(yīng)該細嚼慢咽。此外,小兒,特別是三歲以下的小兒,會厭軟骨尚沒有發(fā)育成熟,在口含異物哭笑、打鬧、說話、摔倒時,異物很容易進入氣道,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果凍的包裝上面會明確地標注“不建議三歲以下小兒食用”的原因。
在誤吸異物的時候,病人常常會出現(xiàn)突然嗆咳、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等。若異物較大,卡在雙側(cè)主支氣管的分叉處,病人會出現(xiàn)急性的窒息,常常會在幾分鐘內(nèi)由于缺氧而出現(xiàn)不可逆的損害,甚至身亡。
如果異物比較小,往往會掉入某一側(cè)的葉支氣管,甚至更細的段支氣管中。由于此時患者肺部的功能完全可以代償由于異物損害的這部分呼吸功能,患者往往癥狀輕微甚至沒有任何癥狀,容易被家人和醫(yī)生忽略。但是,異物在支氣管中長期存在,會對支氣管黏膜造成刺激,支氣管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多,誘發(fā)炎癥反應(yīng)。之后異物被炎癥反應(yīng)的肉芽組織包裹,造成支氣管阻塞,容易導致繼發(fā)的感染,病人可能會出現(xiàn)反復咳嗽、咳痰、痰中帶血、肺不張、肺氣腫、紫紺、呼吸困難等癥狀。
這里,我們就要介紹現(xiàn)場急救的有效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在1974年由美國外科醫(yī)生Henry J·Heimlich發(fā)明。主要原理是:利用突然沖擊腹部的壓力,使患者的膈肌抬高,形成一股向上的氣流,這股氣流快速沖入氣道,可以將氣道中的異物頂出。
面對不同年齡的患者,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法各不相同。
當嬰幼兒在進食過程中突然出現(xiàn)劇烈咳嗆以及呼吸困難的情況時,家長一定不要驚慌,要將孩子立刻送去醫(yī)院。同時,小朋友可以由父母抱在懷中,取立位。父母應(yīng)該在高聲呼喚的同時,第一步使孩子頭部低于軀干,在孩子兩肩胛間叩擊背部5次,目的是讓異物有所松動。第二步使孩子仰臥,頭部依然低于軀干,連續(xù)5次快速按壓胸部,目的是為了增高孩子胸腔內(nèi)壓,使異物逐漸外移。第三步讓孩子張開口腔將異物取出。
如果小兒已達昏迷狀態(tài),則需要壓住額頭抬頦,將其頭稍后仰,打開氣道。首先檢查孩子是否還有呼吸,之后迅速對孩子的口鼻進行吹氣。如果吹氣未見效果,需要立即進行拍背和壓胸的操作。
成年清醒的患者,當異物吸入氣管后,患者的表現(xiàn)會極為痛苦,其表現(xiàn)特征為不能發(fā)聲、肢體抽搐、面部青紫等。第一步,可由另一人站在患者身后,兩手環(huán)繞患者腰部。第二步,一手握空心拳,將拇指頂在患者的上腹部正中線處,另一手抓住拳頭,用力向上向內(nèi)做連續(xù)的沖擊,頻率約為每秒一次,大約沖擊4至6次,直至患者將氣道中的異物排出或失去意識?;蛘呖梢砸皇治杖h(huán)至患者肚臍上方兩橫指處,另一手在握緊拳頭的基礎(chǔ)上向上和向后進行沖擊勒壓,重復4至6次。
如果發(fā)生氣道異物時身邊沒有家屬,或者家屬不會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那么還可以利用周邊環(huán)境進行自救?;颊呖梢砸皇治杖?,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沖擊腹部,或者在椅背等鈍角物體上快速擠壓腹部,使阻塞物排出。
總之,發(fā)生氣道異物導致的急性窒息時,時間就是生命,一定要積極及時地展開自救和他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