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范林紅
當前,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鎮(zhèn)的玉米綠意盎然,一片生機。
41歲的孟慶陽向郁郁蔥蔥的玉米林望去,滿眼笑意。750畝綠油油的玉米,是孟大哥他們辛勤一年的成果。立秋了,離豐收的日子近了,更近了!
“今年我們合作社肯定能豐收,你看我們田里的玉米和別家的相比,就是好啊,秸稈和葉子的顏色是深綠的,根系也是發(fā)達得很!”說著,孟大哥從地里拔出了一株,急著證明給記者看?!罢f來,這還歸功于我今年選的中?;瘜W翔燕聚氨鋅增值復合肥料,效果是相當不錯。最關鍵的是,我們用了翔燕,還省了很多錢!”孟大哥開心地說道。
“合作社?什么合作社?為什么你們合作社今年省了很多錢?”孟大哥的話引起了記者的好奇。
“感覺未來農村土地規(guī)?;?、機械化經營是趨勢,所以我們幾戶人家就自發(fā)成立了合作社,先給大家伙兒探探路,而且政府也非常支持我們。要說怎么省錢了,我還得給你算筆賬?!泵洗蟾绺吲d地說,“以前我們用傳統復合肥,每畝地施肥至少200斤(該畝為東北當地大畝,面積為1000平米,下文均簡稱大畝為畝);而現在,每畝地我們只需要施肥160斤。這樣一來,一畝地就少施肥40斤,大概就省下了60塊錢,我們750畝地就能省4萬多塊錢,你說省沒?。空f起來啊,這翔燕可替我們打了金算盤呢!”
“以前你們每畝地施肥200斤,現在怎么敢施160斤呢?不怕減產嗎?”記者對此感到不解。
孟大哥向記者介紹說,“當然怕減產,后來才知道不是化肥施得越多,莊稼長得越好。這還多虧了中?;瘜W平時給農戶們召開的知識宣講會,他們請專家和技術人員下鄉(xiāng)來給我們講課,我們接觸到了‘精準施肥’的概念,才知道我們以前的施肥方法存在極大誤區(qū)——莊稼長得不好,我們就使勁兒往里加肥,180斤不夠,就來200斤,200斤不夠就再加。聽完課得知,我們這樣的施肥方法,不僅不會增產還有減產的風險,我們只有給土地補充其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才能使莊稼長得好。土地不需要,加再多肥也沒用,還會給土地造成極大的壓力,就像人吃多了造成肥胖癥一樣?!?/p>
聽到孟大哥對科學施肥有如此深的理解,記者打心底里為中?;瘜W工作落實到位感到欣慰。孟大哥還向記者透露,當地好多農戶知道他們用翔燕效果非常好,也紛紛加入了孟大哥的合作社,讓他們統一購肥。如此一來,翔燕成為當地農民節(jié)本增效的好幫手,也為今秋豐收打響了“金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