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云
摘? 要? 以《創(chuàng)造營2019》《偶像練習生》等國產選秀類綜藝節(jié)目塑造的男子形象為切入點,從卡西爾-蘇珊·朗格的符號學角度對其媒介形象進行解讀,參考媒介環(huán)境學的相關理論來進行深化,探究當下媒介對男性形象塑造的變化以及帶來的社會文化影響。
關鍵詞? 選秀類綜藝;男子氣概;符號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2-0125-03
在“第四媒介”即互聯網的發(fā)展影響下,人們與媒介之間的互動交流越來越便捷,產生了新的社會文化現象。著名傳播學者沃爾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提出了“擬態(tài)環(huán)境”(Pseudo-environment)的概念:傳播媒體在人與現實環(huán)境之間塑造了新的信息環(huán)境,從而影響人們的感知。網絡選秀綜藝節(jié)目的發(fā)展促發(fā)了新的文化環(huán)境。媒介塑造與呈現出的“男子氣概”也在不斷的變化,逐漸對我們觀念中的“男子氣概”發(fā)起了挑戰(zhàn)。從傳統(tǒng)社會觀念來看,男性的社會角色通常體現為陽剛、粗獷、健壯等形象,女性則是被賦予柔弱、可愛等形象。不難發(fā)現,在社會文化審美多元性的發(fā)展以及消費主義的推動下,我國網絡綜藝節(jié)目受到的日韓港臺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我國網絡選秀綜藝節(jié)目呈現的“男子氣概”也出現了多元的趨勢。
1? 媒介性別形象
性別形象的呈現往往會受到社會經驗和文化的影響,不同的國家、種族以及文化中的民眾,對性別氣質的判定也有不同。如拿破侖畫像中,著白色絲襪和高跟鞋,我國近代男子服飾的長袍,都與現代服飾性別審美觀有了較大的沖突。法國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曾經說過:“一個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這同樣也適用于男性的判定上。社會性別不同于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是有社會意識塑造出來的,并且有適用于每個個體的特定評價標準、行為準則。無論是男是女,對自我形象的認知和對社會形象的判讀,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固定狀態(tài),而是認同出來的一種轉化過程,性別特質有著多元的表現方式。
隋紅升在《男性氣概與男性氣質:男性研究中的兩個易混淆概念辨析》中,提出“男性氣概”與“男性氣質”是兩個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的概念:男性氣質是男性氣概在現代化語境下的文化變體,是生產主義價值觀向消費主義價值觀蛻變的產物。男性氣概與更為豐富和深刻的人性體驗聯系起來,更多地關注男性的“精神品格”和“靈魂的深度”。
美國學者基默爾(Gilmore.David D.)在《美國男子氣概的文化史》(Manhood in America:A Cultural History)中,強調男子氣概是男性氣質的內在導向性,是“能夠擁抱傳統(tǒng)男性美德,比如力量、使命感、做事講求道德而不在代價、積極進取而又有所節(jié)制、可靠、可信賴、責任感,這些品質不是時髦的點綴,而是來自內心深處”。美國社會學家R.W.康奈爾在《男性氣質》中其提出了“男性氣質”的概念,他把社會主流的男性氣概分為四種,包括支配性男性氣質、共謀性男性氣質、從屬性男性氣質和邊緣性男性氣質。張敬婕在《性別與傳播——文化研究的理路與視野》中指出,傳媒對男性形象的構建有智慧男、妝效男、痞子男、型男、智男等。從廣告對男性性格表征的建構中,也可以看出多元性別特點的呈現?!缎侣劷纭?012年1期刊登丁琳的《略論我國電視廣告男性形象的柔化現象》,作者總結了廣告中男性形象柔化的三種表現:外形陰柔、性格溫柔和社會角色女性化,較多方面總結了各類形象熱點。
如今的選秀類綜藝節(jié)目給我們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男性形象,比如“溫暖治愈”“妖孽般的男人”“家庭婦男”等不同于傳統(tǒng)的男性氣概的形象,他們更注重皮膚的光潔細膩、五官妝發(fā)的精致、衣著的時尚,擁有著“年紀小,單純無害,好調教,喜撒嬌”的特征,還有一系列如犬系、貓系、奶系、鹽系、草系等稱謂,在媒介塑造的情景渲染下,人物的真實性格被淡化和裝飾。
2? 符號構建的三層表達形式
恩格斯·卡西爾(Ernst Cassirer)有一個代表性的觀點:“人是符號的動物”。他認為符號化的思維與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活動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符號學者皮爾斯的“三分法”——將符號分為肖像符號、指示符號、象征符號。藝人本人,其相貌、體形等身體的自然特征成為一種肖像符號不斷被生產和消費。人以符號為媒介,創(chuàng)造出各種形式的文化。一切文化皆從各個側面體現了人的創(chuàng)造本性,展示了人的符號活動的功能。
2.1? 肖像符號的表層呈現
符號的構建方式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是大眾長期對同類型事物做出的抽象化和經驗性的處理,說服人們接受的過程。當越來越多的選秀節(jié)目進入受眾的視野時,外貌形象出色的男性逐漸成為流量主體,于是這樣的形象逐漸成為觀眾意圖模仿的范本。外貌形象由此成為一種傳播的符號,涌現出越來越多相似的符號特征,成為新的社會文化現象。
外觀,是感受的真實符號,為了具有表現性,邊沿必須移動和生長。在符號化地創(chuàng)造與易復制的趨勢下,人物形象便成為特定群體的符號標志。如《偶像練習生》是一檔偶像男團競演養(yǎng)成真人秀節(jié)目,在2018年1月19日期每周五在愛奇藝全網播出,擁有“小綿羊”稱謂的張藝興擔任全民制作人代表,練習生們以“軟糯”“高顏值”“小奶狗”為賣點,積累起大量的粉絲流量。這種在粉絲效應帶來的巨大利益驅使下,流水線式的偶像制造模式越來越成熟。比如個體成員蔡徐坤、范丞丞、朱正廷等偶像成員的粉絲力量在社交網站上不可估量。成員們在外形和風格上的大致相似,可以說是一種可復制、可持續(xù)的“批量生產”的符號。這樣誕生出來的“男子形象”可以說是精致的、有魅力的,但是想比較起來,大部分人可能會分不清具體的面貌形象區(qū)別。
2.2? 指示符號的延伸表達
學者蘇珊·朗格認為不同的符號表征形式和模式會對人們的思想和情感產生不同的作用,并對人們的符號行為進行了分類,她將表征性符號分為人造表征性符號系統(tǒng)和行為表征性符號系統(tǒng)。將人造表征性符號系統(tǒng)細分為以繪畫、雕塑等人造創(chuàng)造性藝術,行為表征性符號細分為以舞蹈、音樂為代表的行為式創(chuàng)造藝術。在選秀綜藝節(jié)目中,服裝、妝發(fā)、舞美道具等組合形成一套人造表征性符號系統(tǒng),傳遞出或清新浪漫、或嚴肅正義、或陰霾暗黑等情感形式。
以騰訊自制綜藝《創(chuàng)造營2019》為例,節(jié)目選取了99位年齡在18~33歲的男生作為節(jié)目選手。為了避免給觀眾帶來這些男生們是嬌生慣養(yǎng)、行動力差的“媚化”節(jié)目效果,節(jié)目采取配備鍛煉健身器材,以上下鋪的住宿形式,每個選手都需要住在同一個空間,攜帶的行李需要在5分鐘之內整理好放入統(tǒng)一大小的行囊,并在10分鐘整理好寢室內務。節(jié)目有意呈現了軍事化的訓練環(huán)境和管理,宣告將鍛煉男團成員們陽剛的“男子氣概”,消解人們對近幾年來男子團體偶像組合行為柔化的刻板印象。有的成員行李中攜帶了衣架、辣醬、電飯鍋,等這種日常物品,這種低門檻的大眾敘事方法,展示了他們真實的“后臺生活”。要求上繳手機時可獲得與家人10分鐘的通話時間,選手們在通話的這個過程中來看,則展示出了幼齡感,激發(fā)觀眾的共情感。在選手拍攝的視頻中,陽光撒在他們被風吹起來的劉海,露出光潔的額頭,加上充滿希望的燦爛笑容,性別特點呈現邊緣化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成員們擔任的社會功能角色作為指示符號,作為引導受眾情感的載體,個體成員的特點由此延伸成能夠模仿的指示性符號。符號消費屬于精神消費,精神層面帶來的變動由此影響我們社會環(huán)境的方方
面面。
2.3? 象征符號的情感傳遞
任何被創(chuàng)造或使用的可以感知到的用來表達理念的人造物和行為都可以成為象征性符號,因此,幾乎任何人可以想到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用作象征性符號?!懊浇樾蜗蟆弊鳛橐环N媒介化的心理印象,不僅涉及媒介受眾的認知層面,更包含媒介受眾的情感價值評價。
若一名藝人和“煙熏妝”“長劉?!薄肮献幽槨边@種傳統(tǒng)上被認作是女性的行為的刻板印象聯系起來,則被人視為“娘炮”“偽娘”,與主流觀點剛性的男子氣概則呈現出矛盾沖突的關系。如,在如今流行的“全民減肥”中,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提倡瘦長、線條美的身體形態(tài),不可以讓自己變成肥胖的“中年男孩”或“中年女孩”。而近年來流行的“禿”以及“中年危機”“油膩”更多的和中年男性聯系起來,這樣的形象與“男子氣概”是不相符合的。
騰訊視頻制作的《創(chuàng)造營2019》中某款面膜作為節(jié)目的贊助商,由其中的某些選手,如秦天、何洛洛、任豪擔任形象代言人,放大代言人的面部輪廓,展現出潔白無暇的肌膚,傳遞出一種親近的、個人性質的親密關系。面膜與外貌形象相關,而關注外貌與注重年輕美麗是女生的事,另外消費向來都被歸屬為一項女性活動,甚至一個喜愛消費的男性,是違背主流男性氣概規(guī)范的,所以當我們說一個男生“真會打扮”的時候,通??赡軙羞@個男生有點脂粉味的,質疑其性傾向的弦外之音 。但是我們也可以發(fā)現,綜藝偶像節(jié)目中男性盡管有著精致的妝容,但是深受觀眾喜愛的偶像男子,往往是帶有個人形象的反差,比如發(fā)達的肌肉、頎長的體形等身體符號,粉絲群體依舊沒有消除對男性偶像藝人的男子氣概需求。
3? 媒介符號構建的偏差影響
媒介對性別形象的呈現往往無形地影響并建構大眾的態(tài)度和行為,一些難以接受的觀眾就不斷抨擊男藝人的個人形象。偏差往往會引起矛盾,媒介形象的構建若出現偏差,受新媒體能更加自由發(fā)表個人意見的影響下,能容易形成新的粉絲文化特征。如愛奇藝自制綜藝《偶像練習生》中蔡徐坤的媒介形象給觀眾產生了較大的偏差,蔡徐坤的外形和氣質塑造了他偏向陰柔的男子形象,但他擔任了NBA的形象大使,引發(fā)網上熱愛籃球的男性觀眾的嘲諷。因為籃球作為帶有強烈的“男子氣概”的運動,而蔡徐坤的運球視頻被指出具有很大的錯誤,擔任形象大使使得網友們感到男子氣概受到了挑戰(zhàn),大家構建了共同的認同門檻抵制這種行為。在喜愛蔡徐坤的粉絲眼中,他的行為是積極的、努力的。但因媒介對他的形象進行了差異構建,使得他招致了大量的“黑粉”。當大眾把日常生活的理想形象投射到媒介精心制造的符號形象中去,獲得了虛擬的滿足,也即“所謂符合之物無非是夢幻者自己的
夢幻”。
美國研究學者大衛(wèi)·阿什德(David L.Altheide)認為:媒介通過其傳播活動介入現實環(huán)境作用后所形成的已發(fā)生改變的環(huán)境,即“充滿符號互動的意義環(huán)境”說明不可以忽視外界環(huán)境的關聯互動,除了在媒介中由男子藝人個人呈現出來的形象之外,粉絲互動也是一種生態(tài)文化圈。如“混飯圈”,指的是強烈維護某位藝人的形象,比如“媽媽粉”,把自己的愛豆建立在弱小和無能的狀態(tài)下,其他人不可在社交媒體上評價公眾人物的現象。斯圖亞特·霍爾指出“文化主義太強調人的能動性而忽視了人的被限定性。”媒介構造男子符號現象在經過反復強化之后達到“培養(yǎng)”效果,從而在人們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三個層面上產生轉變,這種偏向精致的外貌形象的日益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受媒介導向的影響。
4? 結束語
新媒體對男子氣概的多元呈現,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大眾群體對新興的男性社會形象的傳統(tǒng)認知,塑造的“男子氣概”媒介符號由原先的一板一眼模式,產生了豐富的表征性流變。這在一定層面上豐富了社會男子氣概的表征性和個性內涵,為大眾接受男性形象提供了可參考的對照物,體現了媒介環(huán)境學理論的核心觀念——媒介作為環(huán)境影響和改變著生活在里面的人。
關注媒介性別符號的建構與影響,應該以寬容的姿態(tài)接受個體角色,用媒介符號觀點去闡釋更多話題,為文化自信釋放媒介文化的力量,媒介符號形象才會更加真實、客觀和公正,社會整體文化認知才會健康和正確。
參考文獻
[1]莊宇.廣告中的新男性形象[D].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
[2]隋紅升.男性氣概與男性氣質:男性研究中的兩個易混概念辨析[J].文藝理論研究,2016,36(2):61-69.
[3]愛德華·W·薩義德.東方學[M].王宇根,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
[4]王志德.整體與碎片:蘇珊·朗格美學思想新探[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
[5]蘇珊·朗格.感受與形式[M].高艷萍,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10):66-173.
[6]林文剛.媒介環(huán)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M].何道寬,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49.
[7]江根源.媒介建構現實:理論溯源、建構模式及相關機制[D].杭州:浙江大學,2013:78.
[8]大衛(wèi)·阿什德.傳播生態(tài)學:控制的文化范式[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9]Gilmore David D.Manhood in the Making.Concepts of Masculinity[M].Yale University Press,1990.
[10]R.W.康奈爾:男性氣質[M].姚映然,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11]張敬婕.性別與傳播——文化研究的理路與視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12]丁琳.略論我國電視廣告男性形象的柔化現象[J].新聞界,2012(1):65-68.
[13]恩斯特·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349.
[14]甄紅菊.斯圖亞特·霍爾的文化理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