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審讀翻譯類圖書時編輯需要具備的研究求證精神

      2019-08-22 04:51孫冬梅
      出版參考 2019年7期
      關鍵詞:字典譯者英文

      孫冬梅

      摘 要:翻譯類圖書是出版業(yè)內的一個重要品種。與編輯原創(chuàng)圖書不同,在編輯、制作翻譯類圖書時,編輯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求證:語言方面、文化方面、專業(yè)知識方面、生活常識方面、翻譯習慣以及邏輯關系等。查證的工具有很多,最權威、最常用的是各類字典,各種網絡技術也可以提供很多幫助。

      圖書翻譯是出版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筆者自己既做過翻譯的工作,和他人一起翻譯出版過多本教育理論圖書,也作為責任編輯獨立編輯出版了幾十本翻譯類教育圖書。在這些工作過程中,筆者的一個很深的感受是:無論是譯者想做好翻譯工作,還是編輯做好翻譯圖書的編輯工作,都不僅僅需要優(yōu)秀的外語語言能力,還需要具備優(yōu)異的中文表達能力;不僅僅需要具備理解外語語言的能力,還需要具備研究求證的精神。尤其對編輯來說,在審讀過程中,除了對內容和文字的審讀之外,還需要對很多具體的或細節(jié)的問題進行研究、求證。

      一般理解,翻譯就是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以便使用第二種語言的人能夠理解原本他看不懂的內容。因此,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翻譯工作看作是一種語言轉換。既然如此,為什么翻譯工作還需要發(fā)揮研究求證的精神呢?

      這是因為,語言并不僅僅是符號,它更是一種文化,代表的是某種文化中的人、事、物,表達這種文化中的人的想法、發(fā)生的事件。即便從符號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有上千種語言,所有這些語言符號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很多內容,在一種語言中是一種意思,到另一種語言中,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意思。還有很多東西,只存在于某些語言中,而在其他語言中找不到對應的表達。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在其《翻譯的藝術》一書中說:“西方文字多是形合文字……但中文是意合文字……只有大約百分之四十的中文可以和西方文字對等。”從這個角度來說,翻譯就不僅僅是將一種語言轉換成另外一種那么簡單。翻譯者需要做的,就不僅僅是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轉換,還需要求證很多語言背后的信息,具體包括:語言方面的求證、文化上的求證、專業(yè)上的求證、生活常識的求證、翻譯習慣的求證等。

      一、語言方面的研究求證

      圖書翻譯不是查查字典然后把字典中的解釋串聯成一個句子就可以搞定的。這種逐字查找意思、一一對應的翻譯叫作“硬譯”,是一種不合格的翻譯。但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遇到的很多譯者可能英語聽說還不錯,但并不具備翻譯的知識和能力,不理解翻譯的本質,往往只是簡單地把單詞串聯成句子,完全不顧及單詞的多重含義以及在中文環(huán)境中的表達,這就嚴重違背了翻譯的一個重要原則——“譯句不譯詞”。翻譯家錢歌川先生在其著作《翻譯的基本知識》中說:“我們翻譯的單位,至少應該是句,而不是字。要能把一段為一個單位,自然更好?!盵1]實際上,任何一個單詞都是在一定語境下來進行表達的,單純地翻譯一個詞的含義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首先需要在特定語境下,對原文的語言進行多方面的求證。

      語言方面的求證包括很多方面,既有單詞、短語、俚語等的求證,又有句子語法、上下文邏輯等方面的求證。這些內容都需要譯者和編輯具備相關的知識和敏感性,不能只看字典中的解釋。有些譯者看到短句子或單詞時,覺得這太簡單了,即便不認識這個單詞或詞組,查查字典就好了,殊不知,有時候字典、詞典等是幫不上忙的。比如,在審讀一本圖書時,譯文中出現一個“厚銷棒”的翻譯,實在是讓筆者費解不已。查閱原書后發(fā)現,英文是“thick dowel rods”,按照字典對單詞的解釋,似乎譯者的翻譯也沒什么錯。但是,筆者以一個編輯的敏感覺得,這是不對的,因為無論如何都查不到一個名叫“厚銷棒”的東西,于是筆者將英文輸入維基百科,發(fā)現說的是“粗榫釘”。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有譯者將“rolling pin”翻譯成了“滾針”,將“paper clip”翻譯成“紙夾”,實際上,這些所謂的“滾針”“紙夾”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搟面杖”“別針”。這些詞的翻譯是很難在字典中找到正確的答案,刻板地按照字典的解釋來生造一種物品,也不管這個東西到底是什么,這種翻譯是非常不可取的。但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這類翻譯非常多,都需要編輯靠著自己的知識和職業(yè)敏感來進行查證、修改。

      二、文化方面的研究求證

      在翻譯類圖書中,會有很多內容涉及國外的特定文化,這些內容也需要譯者和編輯進行了解,以做出最恰當的翻譯。比如在一本圖書中,出現了關于“五月柱”的內容,從語言上查證,這個翻譯似乎沒什么問題,但是對中文讀者來說,仍然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作者在說什么。譯者沒有對此進行說明,筆者作為編輯查找到了相關資料,了解到,五月柱是跟歐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五朔節(jié)密切相關的一種物品。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五朔節(jié)舉辦的日期是每年的5月1日。五月柱是五朔節(jié)當天要用到的一件重要物品,一般是無花果樹或杉樹,人們砍下這些樹之后,把枝葉和樹下部的樹皮除去,再用花草、花圈、彩旗和彩帶裝飾好,將它豎在空曠的場地上。慶祝活動開始后,每人手拿一根與柱頂相連的彩帶,圍繞五月柱跳祭祀舞蹈,祈禱神靈保佑五谷豐登、子孫繁衍。獲得了這些信息之后,筆者覺得雖然不需要修改“五月柱”這個翻譯,但有必要加一個注釋,以幫助讀者理解這個東西是什么。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工作中,筆者還遇到了很多反映美國文化的內容,如“百樂餐”“賓果游戲”等,在翻譯之外也都需要加以說明。

      遇到這類問題時立刻查找相關信息,然后在書稿中加一個簡單的注釋和說明,這不僅對幫助讀者理解圖書內容有意義,對譯者和編輯來說,也是讓他們深入理解英文文本、進而更好表達的基礎。作為編輯,我們一般在開始翻譯前就建議譯者對這類內容加以注釋,如果譯者沒有做,編輯也應該進行補充。

      三、專業(yè)上的研究求證

      在翻譯和編輯的過程中,另一個挑戰(zhàn)是書中的部分內容超出了編輯的專業(yè)領域。在編輯“高瞻關鍵發(fā)展指標與支持性教學策略”系列叢書時,其中有好幾本書都涉及音樂教育,有很多專業(yè)的音樂詞匯需要進行準確地翻譯,比如“節(jié)拍”“穩(wěn)定節(jié)拍”“節(jié)奏”“旋律”“音高”“隨機音高”“錨點音高”“音程”等,這些詞語看起來簡單,但對于沒有音樂教育背景的譯者和編輯來說,也需要小心應對,一旦翻錯,就差之千里。此外,這些書中有的還涉及音樂心理學方面的內容,很多專業(yè)詞匯,比如“畢達哥拉斯法則”,是在編輯的專業(yè)知識范圍之外的,也需要查找各種資料,以完成對此的理解。并且,在單純的翻譯無法幫助讀者理解的情況下,還需要加以注釋,來幫助完善信息。

      除了這類詞語之外,還有一些看似非常簡單的單詞,比如“preschool”,也需要小心應對,有的時候還需要加以注釋說明。這樣做的原因是,雖然一般情況下,我們直接把“preschool”翻譯成“幼兒園”,但實際上,因為學制的不同,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其“preschool”都與中國的幼兒園教育有著一些區(qū)別。英國的區(qū)別尤其大。首先,在英國,英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蘇格蘭四個聯邦的學制就各有不同,需要區(qū)別對待。在翻譯此類內容時,需要分辨清楚并表達明白,否則容易造成誤解。其次,英國一般是4-5歲就進入小學的,7歲時參加第一個關鍵階段考試,11歲時通過了第二個關鍵階段考試就算完成了小學教育。這一點也與中國不同,在翻譯關于英國教育的圖書時,就需要說清楚這些內容,否則讀者很難理解。在美國,“preschool”的指代也與中國的幼兒園教育不完全相同。中國的幼兒園教育一般是3-6歲階段,而美國的幼兒園教育一般是3-5歲階段。這些差別有時候會導致行文中出現很多中國讀者不理解的內容,因此需要加以分辨和說明。

      在一些教育理論圖書中,作者還借用了很多社會學、哲學等其他學科的理念和概念,比如筆者責編的《游戲、學習與早期教育課程》一書中,就出現了“話語”“暫定理論”“知識儲備”“存在”“生成”“主體間性”等哲學、社會學概念以及其他一些心理學理論和概念,這些都是一般讀者難以理解的,需要譯者和編輯做好相關的研究工作,然后通過注釋等方式幫助讀者理解。

      在所有類型的研究查證中,專業(yè)知識的查證最花費時間,可能需要譯者和編輯查找大量的專業(yè)書籍、大量的資料才能找到合適的解釋。但是,要真正讓自己負責的圖書好讀、讓讀者樂于讀,這些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生活常識的研究求證

      與一般的泛讀不同,翻譯,尤其是將要出版印刷的翻譯內容是需要精益求精的,需要把每一個句子、每個單詞都翻譯準確且精確。因而,一些平常做泛讀時遇到的即便不認識、不知道也沒關系的內容,在翻譯時也必須反復研究求證。比如在編輯《身體發(fā)展和健康:關鍵發(fā)展指標和教學策略》這本書時,筆者在審校的過程中發(fā)現,原文中所有的單詞都認識,但是按字面意思翻譯完之后卻完全無法理解。比如,wavy這個單詞,通過上下文可以得知,這是一種物品,但是字典中關于這個詞的名詞釋義是“成波浪形”“動搖”等,跟物品毫無關系。當時筆者查閱了手里所有的英文詞典,查閱了百度等網絡工具,都無法得知這是個什么東西。最后,筆者只好去查詢萬能的淘寶,把這個單詞輸入淘寶后,下面出現了一把一側為波浪形的尺子的圖片。再聯系上下文之后,覺得這個翻譯應該是合理的,于是我們就采用了這一翻譯。筆者通過淘寶查詢的還有其他一些物品,比如《你不能參加我的生日聚會——學前兒童的沖突解決》這本書中提到一種叫作“candy land”的棋類游戲,在玩這個游戲時,要用到“card”,譯者將之翻譯成“紙牌”。但是通過上下文來理解,因為已經使用了棋子來玩游戲,再使用紙牌是不合理的。后來通過在淘寶查詢“candy land”發(fā)現,“card”其實是一種輔助游戲的卡片,因此翻譯成“紙牌”確實是不準確的,也是讓人費解的。

      還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其英文很不符合常見的英文表達方式,因此也需要多方求證。比如在審讀《創(chuàng)造性藝術:關鍵發(fā)展指標與支持性教學策略》一書時,書中提到兩個詞組:crazy quilt和sun dress。開始看的時候很費解,“瘋狂的褥子”“太陽裙”這都是什么東西?經過在網絡上的多方查詢后,終于知道,所謂crazy quilt實際上是那種用碎步縫制的褥子,而sun dress是指那種吊帶背心裙。對這類內容,千萬不要覺得理所當然,一定要進行查證,要找到能說得通的解釋。

      五、翻譯習慣上的研究求證(人名、地名、機構名、文件名)

      有一些內容有約定俗成的翻譯方式,這種也需要編輯去研究求證到底是什么。一個很著名的例子是把“Chiang Kai-shek”翻譯成“姜凱申”,而實際上這是“蔣介石”的英文譯名。這種內容需要編輯平時多積累相關信息,如果實在沒有積累到,那么通過上下文,應該可以判斷出,“Chiang Kai-shek”是在中國歷史上很重要、很有影響力的一個人物,這時,就不能僅僅是用音譯的方式翻譯這個人名了,而需要通過上下文來判斷這個人物是誰,或者直接查找這個人究竟可能是誰。這種信息一般不難查找,最怕的是編輯對此類信息不夠敏感,看到人名音譯得差不多就不再多思考,這就會造成很大的笑話。

      此外,其他很多人名、地名、機構名等也都有習慣的翻譯方法。對于此類內容,也建議采用習慣的譯法,因為多數讀者已經習慣于這種翻譯,你換一種譯法,很可能會造成讀者的誤解,或者讓讀者摸不著頭腦。另外,對于這類人名、地名、機構名、文件名等,確保不會造成誤解的一個保險的做法是在中文譯名后加注英文原文,這樣,即便你的翻譯有一點出入,也方便讀者了解英文原文是什么,讓讀者能夠自己進行分辨。

      六、通過上下文的邏輯來進行求證

      翻譯家錢歌川先生在其著作《翻譯的基本知識》中說過,“邏輯是翻譯者的最后一張王牌,是他必須具有的基本要素……凡是翻譯出來的一字一句,一事一物,都必須要符合邏輯,合乎情理,否則必然有誤”[2]。邏輯能夠幫助譯者理解很多可能通過字面意思無法理解的內容,邏輯也可以幫助編輯發(fā)現很多難以發(fā)現的問題。對審讀編輯來說,通過上下文的邏輯來發(fā)現問題尤為重要。因為在目前的出版環(huán)境下,在每個編輯都要承擔大量審讀、出版工作的情況下,想要每本書都逐詞逐句地對照英文原文來審讀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一般情況下,編輯只能以譯文為主,部分對照英文原文來進行審讀。在審讀譯文的過程中,邏輯能夠幫助編輯發(fā)現很多看似正確的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在上面的很多例子中,很多問題首先都是通過邏輯發(fā)現的,然后才進行的研究求證。

      一般來說,邏輯可以包括兩種:一種是常識邏輯,很多內容違背生活規(guī)律和常識,發(fā)現這類問題時,編輯一定要知道,這可能是翻譯錯誤;一種是推理邏輯,通過對上下文的理解,你可能會發(fā)現有些東西說不通,這種內容一般也是翻譯有問題。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厚銷棒”“紙夾”之類的翻譯是違背生活常識的翻譯,因為你的生活中見不到這類東西,經過查證,你會發(fā)現,即便是在其他文化中,也很難找到這類東西,這個時候就應該知道,這可能是翻譯的錯誤。再比如,上文提到的“candy land”這個游戲中,“card”一詞的翻譯就是通過推理發(fā)現不對的,因為通過上下文可以獲知,這是一種棋類游戲,“card”被翻譯成“紙牌”之后,你不知道這個“紙牌”在游戲中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不知道該怎樣使用這個所謂的“紙牌”。后來經過查找信息求證發(fā)現,其實這是一種用來記錄游戲過程和結果的卡片。

      總的來說,對翻譯者和編輯來說,任何在中文中讓你費解的內容都需要你進行求證。求證的工具可以有很多,常用的各類字典當然是最常見的一種,也是最基本的一種。在所有的字典中,英英字典更適合在翻譯和審讀翻譯類圖書時使用,因為英英字典的解釋一般更為準確,并且對單詞使用環(huán)境的界定也更為明確。此外,現在各種非常方便的網絡搜索引擎、購物網站、知識性網站等也是可用的工具。但需要說明的是,在使用網絡工具進行查證時,需要譯者和編輯分辨信息的正誤。與字典類權威工具不同,網站上的信息雖然更全、更多樣,但是也容易出現一些錯誤,需要使用者用心分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工具中,維基百科是一種很好用的工具,很多照字面意思翻譯完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的內容都可以通過維基百科來查詢,很多內容在輸入維基百科后不僅會出現英文的解釋,同時還會出現圖片,有了具體的形象,對翻譯來說就簡單很多了。最后,當你通過常規(guī)手段已經無法查找到相應的信息之后,可以考慮一下一些非常規(guī)的信息源,比如淘寶。在筆者的編輯工作中,淘寶這類購物網站還真的幫了不少的忙。

      參考文獻:

      [1]許淵沖.翻譯的藝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3.

      [2]錢歌川.翻譯的基本知識[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16.

      (作者單位系教育科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字典譯者英文
      開心字典
      開心字典
      英文摘要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我是小字典
      正版字典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從翻譯的不確定性看譯者主體性
      奇台县| 林周县| 赤壁市| 谷城县| 上栗县| 石嘴山市| 长泰县| 琼海市| 泸溪县| 清镇市| 南郑县| 关岭| 贞丰县| 淄博市| 西丰县| 金寨县| 东乌珠穆沁旗| 龙南县| 台中市| 张家界市| 疏勒县| 东源县| 县级市| 平舆县| 额敏县| 凤阳县| 南漳县| 武冈市| 麟游县| 深水埗区| 连州市| 延边| 临汾市| 汪清县| 双鸭山市| 利川市| 霸州市| 乐安县| 旌德县| 迭部县|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