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素質教育的口號在大江南北喊了幾十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已經步履蹣跚地實施了十余年,但是我們的教育仍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我們努力追尋的教育理想在學校的推行仍然舉步維艱,許多老師仍然在用自己幾十年前所接受的教育模式進行教學,孩子們仍然背負沉重的書包、沉重的負擔日復一日……靜心思索,卻百思不得其解,我們的教育怎么了?我們的學校怎么了?我們的老師和孩子們怎么了?
一、誰“偷”走了孩子真正的快樂?
秦文君說: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多么美好的愿景,多么生動的表述,然而,我們的教育更多的時候是把原本活蹦亂跳、充滿天性和個性的孩子打磨成循規(guī)蹈矩、唯唯諾諾的讀書工具,用固定的模具打造同樣的大腦、同樣的舉止……使原本鮮活的個體隨著接受教育時間的延長,心靈變得麻木,思維變得滯澀,逐漸衍生成“沉默中的大多數”。究竟是誰“偷”走了孩子們真正的快樂?當家長交給我們一個孩子,若干年后,我們能還世界一個怎樣的人?
偷走孩子真正快樂的也許是幾十年來一直堅持不變的高考體制,也許是學校領導老師滯后的思路,抑或是家庭、社會對未來、對孩子太多的期許……現實不能改變,但是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我們該思考的是面對現實我們能做什么,我們該做什么。
如果我們能把孩子的生命質量作為開展工作的第一要素,努力去激發(fā)孩子的生命,充實孩子的生命,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協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充滿激情、充滿夢想、充滿創(chuàng)意地生存下去,我們的教育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教育。如果我們不再用作業(yè)束縛住孩子的手腳,不再用考試禁錮孩子的大腦,不再用成績作為衡量孩子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允許我們的孩子天馬行空、異想天開,“放縱”我們的孩子“膽大妄為”“胡作非為”,孩子們的個性和天性才會真正得到尊重和解放,也許不久的將來,中國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會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
我們應該努力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的教育,我們追尋的教育理想應該是怎樣讓孩子保持個性、自主發(fā)展,我們應該把創(chuàng)新教育和快樂教育作為兩翼,更加關注孩子的未來,教給孩子更多終生受用的知識,讓孩子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chuàng)造,去追尋自己的興趣和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走自己能走的路,還他們真實而快樂的童年。我們一定要引領不同的孩子準確定位自我,不再一切向分數看齊,我們的孩子才會真正快樂起來、幸福起來,我們的教育才真正做到了實處。
二、誰剝奪了老師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與時俱進的勇氣?
現在我們的教師隊伍越來越年輕化,高學歷的教師越來越多,但令人擔憂的是,仍然有一大批老師死守三尺講臺,緊握半根粉筆,用老思想、老方法日復一日地重復著機械、無效的勞動,正如竇桂梅老師所說:三十年如一日重復著同樣的工作,相當于只干了一天教育,勤勤懇懇誤人子弟。
也許,現在太多的人只是把教育當成謀生的手段,失去了激情和夢想,也失去了對孩子的愛心和真情,安于現狀,默默“奉獻”,自己疲于奔命,孩子們也是苦不堪言,常常敬而遠之。我覺得一個能夠稱得上好老師的教師,他具備的第一要素應該是“學生喜歡”,“親其師,信其道”的古訓亙古不變,如果我們能夠鐘愛自己的事業(yè),做一個公平、無私的老師,尊重學生的差異,努力去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成長需要和情感需要,就會贏得孩子的尊敬和喜愛。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思維碰撞和情感交流的主陣地,如果想在教育教學中走出自己的特色,我們首先就要牢牢占據這塊兒主陣地,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創(chuàng)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師,發(fā)自內心地熱愛課堂,精心設計教學,有效組織教學,科學評價學生,創(chuàng)新設計作業(yè),讓學生時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學習的過程,從而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重,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和心境下輕松完成學習任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開展好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打造一支業(yè)務精湛、理念先進、心懷學生的教師隊伍。要培養(yǎng)學生喜歡的老師,我們應該先從培養(yǎng)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的老師著手,關心每一名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為每一位教師提供成長和成才的平臺,以人為本、民主管理,建立任人唯賢、激勵成才、合作競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機制,形成和諧的管理氛圍,從而使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把教育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和信念,相信孩子,享受教育,更好地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服務。
三、誰占有了學校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和自由?
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一所有特色、有品位的學校,應該有一支創(chuàng)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師隊伍,應該有一批充滿靈性、善于探索的學生。然而,承載了太多責任與使命,背負了太多期望與囑托的學校,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步履艱難,很難闊步前進。
隨著教育的飛速發(fā)展,學校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師資水平不斷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日益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越來越齊備,可以說國家為教育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和便利,但是作為教育人,作為學校的管理人員,我們常常會感覺畏首畏尾,似乎被某種無形的壓力束縛住了手腳,難有大的突破。當然,這種現狀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應該是學校自身管理的問題、領導思路的問題,但是不可排除的還有自上而下的壓力和負擔。就以各個級別、各種名目和不同部門的督導和檢查為例,上面怎么要求我們怎么做,上級出什么檢查指標我們準備什么材料,上級的方案、指標、要求就是指揮棒和方向盤,學校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準備迎檢,這樣學校發(fā)展的自由度就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很難去創(chuàng)新地開展有意義、有效果、有利于師生成長的活動。
我們不反對督導、檢查、評估,這是教育發(fā)展的必須手段,也是督促學??茖W運轉、良性發(fā)展的必要途徑,但是我個人認為,教育需要督導,但更需要引導。學校真正需要的是科學的指引和方向上的引領,需要的是宏觀上的指導,而不希望上級部門管得過細、抓得過死。學校能否良性運行絕對不只在于上級部門的檢查督促,而應該是一種自覺行為和一種內在的需要。學校只有扎扎實實地去落實自己的辦學目標,根據目標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發(fā)揮好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喜歡的老師,建設師生喜歡的學校,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友愛融洽的人際環(huán)境、多彩自主的生活環(huán)境、優(yōu)秀文明的校園環(huán)境中快樂成長。只有這樣學校的亮點才會日益突出,學校的特色才會根深葉茂,學校的教育才會腳踏實地!
朱永新教授說:教育伴隨著生命的繁衍生息,成了每個時代永不缺席的話題。人們對教育充滿了想象,充滿了期待,同時也充滿了困惑。
教育始終是需要扎實和踏實的,來不得半點虛假。我們必須踏踏實實、扎扎實實地做好教育人應有的堅守和堅持,將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緊密結合起來,構建和諧共生、動態(tài)開放的學校教育生態(tài)系統,使學校更具魅力和吸引力,成為師生心靈棲息的場所。我們應該心懷對教育的憂患意識,對學校的責任意識,以及對教師和孩子們的服務意識,用自己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在教育之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求索、一路播種、一路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