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男明星的穿著打扮上,有什么新聞?
你會看到,鹿晗為卡地亞(Cartier)的“釘子”系列拍攝宣傳視頻,張藝興擔(dān)任珠寶世家巴黎尚美(Chaumet)的品牌大使,韓庚、盛一倫、秦俊杰受千葉珠寶之邀推出聯(lián)名設(shè)計系列,王俊凱在18歲成人禮上佩戴“鉆石之王”海瑞溫斯頓(HarryWinston)的高級珠寶胸針,吳亦凡也戴起了珍珠項鏈……
其實,在大部分中國人的觀念里,男性和珠寶關(guān)系不大。除了婚戒和袖扣,最多再戴個手串,要是戴條項鏈、戴個胸針什么的,而且還是鑲嵌寶石的那種,就會覺得很“怪”。為什么會覺得怪呢?要知道,珠寶最早就是男人戴的!
從誕生之日起,珠寶便是財富和權(quán)力的象征。而男性,作為財富和權(quán)力的掌控者,自然也是珠寶的佩戴者。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字記載和藝術(shù)品都明確表示,珠寶的核心受眾是國王、貴族、將領(lǐng)和祭祀,之后才輪到他們的女眷。在中世紀(jì)的歐洲,教皇有權(quán)杖,國王有冠冕,家族有紋章戒指,這些都是珠寶。而在古代中國,皇帝的冠、冕、玉佩、腰帶,文武百官的玉帶、官帽、朝珠,也都有珠寶的痕跡?!抖Y記》中還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的說法。
16世紀(jì)之前,歐洲各國的男性便已開始通過珠寶展示自己的權(quán)力與財富,例如鑲嵌寶石的武器、馬具、日用器皿等。16世紀(jì),英國國王亨利八世自己佩戴的珠寶首飾,要超過任何一位同時代的女性。17世紀(jì),“太陽王”路易十四全身披掛最閃耀的珠寶,在凡爾賽宮接見外邦使節(jié)。而正是法國國王對珠寶的熱愛,推動了法國珠寶業(yè)的發(fā)展壯大。整個18世紀(jì),歐洲貴族男性身上的珠光寶氣,往往不亞于他們的妻子。
然而進入19世紀(jì)后,除了隆重場合,歐洲的貴族男性幾乎不再佩戴任何珠寶。因為此時的君主多以軍裝形象現(xiàn)身,只得改以佩劍、勛章、寶石紐扣或鑲鉆鞋扣作為裝飾。與此同時,華麗璀璨的珠寶由女性佩戴,以視覺形象證明其丈夫的雄厚實力。拿破侖在其寶劍上鑲嵌了13顆寶石(其中的“攝政王”鉆石重達110克拉),佩戴它出席了自己的加冕大典。而說到寶劍,我們乾隆皇帝的御用神鋒寶劍也毫不遜色,共鑲嵌大小寶石108顆,主要包括珊瑚、綠松石、青金石,以及一顆碩大的紅寶石。
其實在歷史上,無論東西方,男性都會選擇用珠寶來展示自己的地位。在這之中,又以印度男性最具代表性,畢竟印度是多種寶石的重要產(chǎn)地。從莫臥兒王朝的先祖帖木兒開始,就有搜集鉆石、祖母綠、尖晶石、紅寶石等珍貴寶石的傳統(tǒng)。泰姬陵的建造者沙賈汗,還以寶石打造了象征帝王權(quán)利的“孔雀王座”,堪稱男性珠寶的登峰造極之作。不論在當(dāng)時還是現(xiàn)在,應(yīng)該沒有任何一位女性,身上戴的珠寶能比他多。
清咸豐時期的東珠朝珠,故宮博物院藏,曾展出于“有界之外:卡地亞·故宮博物院工藝與修復(fù)特展”。
橋牌盒,1927年,卡地亞巴黎,S部門螺鈿漆畫盒體銀,凸圓形珊瑚,紅色和綠色漆內(nèi)設(shè)珍珠母貝標(biāo)記和兩個皮質(zhì)記分卡。
拿破侖一世“加冕之劍”,由拿破侖向Chaumet創(chuàng)始人尼鐸定制,要求使用炫目的法國王冠珠寶,尤其是那顆重140克拉的“攝政王”鉆石。這顆傳奇美鉆在1698年開采于印度戈爾康達礦山,目前保存在巴黎盧浮宮。
沒有人會反對“男性曾主宰珠寶”這一論點,但其實整個珠寶行業(yè)的發(fā)展,也都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大部分的珠寶設(shè)計師都是男性,大部分的珠寶品牌都是由男性建立的(因為大部分的珠寶匠都是男性),世界上最重要的珠寶收藏家也大都是男性。
先說男性珠寶設(shè)計師,大家熟知的包括:為蒂芙尼(Tiffany?& Co.)設(shè)計了那條著名黃鉆項鏈的讓·史隆伯杰(JeanSchlumberger),卡地亞LOVE手鐲和“釘子”手鐲的原設(shè)計者Aldo Cipullo,一生奪得了十次世界最頂級珠寶大獎Diamond International。Awards的Gilber Alben,被譽為“美國珠寶界天才”的David Webb,等等。
再說男性珠寶收藏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包括:海瑞溫斯頓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Harry Winston,他拍下了那張廣為流傳的、將自己收藏的寶石放在手掌中的照片。他將自己的收藏捐贈給了美國史密斯博物館,以其命名的展館每天游人如織。格拉夫(Graff)吊牌的創(chuàng)始人Laurence Graff,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拍賣會上收購鉆石,并創(chuàng)下了多項鉆石記錄。如今,許多擁有世界之最頭銜的鉆石都是以Graff命名的。卡塔爾的皇室成員阿勒薩尼,他于去年在北京故宮展示了自己的個人收藏。在那次“銘心擷珍——卡塔爾阿勒薩尼收藏展”中,包括了兩百七十余件印度珠寶藝術(shù)的巔峰之作。而其中的古董作品,在當(dāng)時大多是由男性佩戴的。
可以說,男性依然主宰著珠寶業(yè)。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珠寶已經(jīng)不再是男性炫耀其財富的媒介,腕表、跑車、游艇、豪宅,既然有了這么多新的選擇,男士們便大方地將珠寶拱手讓給了女士們。在最近一兩個世紀(jì)中,珠寶越來越偏向以女性為主導(dǎo),無論在設(shè)計上、市場定位和營銷推廣上都是如此。甚至出現(xiàn)了所謂的歐洲紳士禮儀:在正式場合,男人身上只能有三件金屬制品,婚戒、腕表和袖扣。
憑什么剝奪男性佩戴珠寶的權(quán)力?這不合理!好在近年來,國內(nèi)嘻哈文化的興起打破了這種束縛。大金鏈子大金表,再加手上兩只金扳指——看到這樣的造型,我們不再會嗤之以鼻,而是能理解他們張揚的個性與自我的表達。另一方面,中產(chǎn)階級對所謂的貴族生活也越來越趨之若鶩。而作為歐洲貴族的傳統(tǒng)之一,男性是一定要佩戴珠寶的。思想觀念的轉(zhuǎn)變,加上品牌的推波助瀾,使男性佩戴珠寶漸漸成為一種趨勢、一種現(xiàn)象。而隨著越來越多男明星的親身示范,男士珠寶也開始被更為普遍的大眾所接受。
雖然從理論上說,所有女性佩戴的珠寶,男性也都可以佩戴。但對普通男性而言,選擇珠寶還是應(yīng)該注意符合自己的身份與生活環(huán)境。珍珠項鏈不是不能戴,但前提是要有吳亦凡那樣的面貌。年輕的男性可以佩戴各種銀質(zhì)珠寶,甚至嘗試一些新穎的材質(zhì),例如橡膠、陶瓷和碳纖維等等。商務(wù)男士應(yīng)該以金質(zhì)珠寶為主,可以嘗試不同的工藝(琺瑯、馬賽克等),偶爾加上寶石的點綴。在寶石方面,相較于彩色寶石,男性選擇鉆石會較為保險。斯文書卷氣強的男性,還可以嘗試珍珠母貝、玉石、瑪瑙等材質(zhì)。
張藝興佩戴Chaumet的珠寶腕表及首飾出席活動。
吳亦凡佩戴著寶格麗的珠寶腕表,而在頸間搭配了自己的珍珠項鏈。
在各個珠寶品類中,戒指是男性最容易接受的。最好不要選擇鑲嵌大顆寶石的款式,而不妨考慮歐洲盛行的紋章戒指,無論是紀(jì)念畢業(yè)、加入某個團體,還是作為家族的傳承,都很有意義。袖扣是一個很有趣的收藏主題,也是女性常常選擇送給男性的禮物,但畢竟現(xiàn)在需要穿著袖扣襯衫的場合不多,使用頻率不高。反而胸針是一個大家常常忽略的單品,佩戴在西裝上或襯衫領(lǐng)口非常容易出彩,看看那么多明星示范的例子就知道了。而且,選擇特定式樣的胸針,還可以作為表達自己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手段,并從側(cè)面體現(xiàn)個人的修養(yǎng)與內(nèi)涵。相對手鐲、手鏈,項鏈的佩戴難度更大,接受程度也更低。年輕的男性可以選擇一些有設(shè)計感的吊墜式項鏈,也可以選擇不同長度的疊戴,年長的男士建議不要輕易嘗試。
最后,為什么不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加入些珠寶的元素呢?例如一支頂部鑲嵌寶石的鋼筆,一個琺瑯裝飾的煙盒,一副鏡腳點綴鉆石的眼鏡,一枚表圈鑲嵌寶石的腕表……男性的珠寶世界,同樣可以豐富多彩。
1.寶格麗Bvlqari Bvlgari系列冰淇淋18K玫瑰金胸針。2.卡地亞Panthere de Cartier太陽眼鏡。3.卡地亞Juste un Clou系列胸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