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霽
在江西省寧岡縣(今屬江西省吉安市)城東南16公里處的茅坪村謝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棟土磚結構的兩屋樓房,樓上有一個八角形天窗,當?shù)厝罕姺Q之為“八角樓”。當時,中國革命處于艱難創(chuàng)業(yè)的時期,毛主席在井岡山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點燃了“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星星之火。此時,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地進攻和嚴酷地封鎖革命根據(jù)地,黨內(nèi)機會主義者則懷疑是否需要和能否保住根據(jù)地,散布悲觀論調(diào)。正是在那“大夜彌天”的年代,毛主席于1928年秋冬之際,在這所簡陋的八角樓里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光輝的馬列主義著作,指明了建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楊之光、鷗洋創(chuàng)作的中國畫《不滅的明燈》,描繪的就是在那嚴峻的歷史關頭和極其艱苦的歲月里,毛主席在深夜寫作的偉大而質(zhì)樸的形象。山區(qū)十月的深夜,其寒可知。毛主席和普通戰(zhàn)士一樣,穿著單薄的軍衣,僅有的御寒物是一條圍在腰背上的粗毛毯。他用的是舊木桌,坐的是粗竹椅。按照規(guī)定,連級以上的干部學習、工作可以點三根燈芯,但毛主席為了節(jié)省只點一根。就是在這盞青油燈下,毛主席徹夜不息,為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寫下了不朽的光輝著作!師從高劍父、徐悲鴻等大師的楊之光先生,在形成現(xiàn)代中國人物畫新風貌和構建現(xiàn)代人物畫教學體系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師從著名畫家趙無極的鷗洋,通過不斷探索“東方意象”的油畫語言,將中國“文人畫”的趣味與西方印象派光色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貌,被譽為“中國意象油畫拓荒者”。正是伉儷二人的精心合作,成就了這幅極具影響力的繪畫經(jīng)典。
在一次訪談中,楊之光談到了關于此圖創(chuàng)作前后的故事。他說:“對于《不滅的明燈》的創(chuàng)作,源于一次偶然的靈感。那是我們沿著長征路走的時候,到了井岡山、登上八角樓。在那里,我們看到了毛主席當年的工作環(huán)境,除了一張?zhí)僖?、一件毛毯、一盞放在桌上的青油燈之外,別無他物。當時,我完全用藝術的思維去想象毛主席當年在那里工作的情景——他坐在這里應該是怎樣的狀態(tài)?點燈的時候又會是什么神情?一想到那個場景,我就有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就覺得自己必須得畫這張畫。所以說,這幅畫的構圖是當時就在大腦中形成了,等于是具備了創(chuàng)作的成熟條件。從井岡山回來后,我和鷗洋一起畫了這張畫。我們用象征的手法去表現(xiàn)那個很冷的晚上,主席披著毯子、撥油燈、指揮天下的形象。我腦海中還不時浮現(xiàn)出在寒冷的冬夜里燃起的星星之火,為以后中國革命所帶來的燎原之勢。后來,這張畫受到了大家的極大關注,小學的教科書都用這個做插圖?!?/p>
《不滅的明燈》楊之光、鷗洋合作 96cm×131cm 1977年作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此幅作品款識“不滅的明燈”,題跋寫道:“毛主席當年在井岡山艱苦的寒夜里,在一根燈芯的小油燈下,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及《井岡山的斗爭》等光輝著作,字字句句閃耀著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甭淇顬椤耙痪牌咂吣昵?,鷗洋、楊之光合作”,鈐有“鷗洋”“楊之光”姓名印。中國畫具有言簡意賅,突出重點,強調(diào)意境,重在傳神的特點。《不滅的明燈》在力求形象塑造準確生動的同時,運用布局的簡繁粗細、筆法的剛?cè)崽搶?,以及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以豐富表現(xiàn)力使畫面更具神韻。畫家懷著革命激情作畫,深情注筆頌明燈,更是引起了我們情感上的強烈共鳴。
此圖,畫家選取了一個含有深意的細節(jié)——毛主席在寫作過程中,為了讓光焰更亮一些而挑燈芯的瞬間。在畫面出現(xiàn)的一剎那,頓時滿屋生輝,使人的視野超出斗室之內(nèi)的鄉(xiāng)間習見事物,聯(lián)想到室外廣闊天地里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毛主席的著作,是革命人民戰(zhàn)無不勝的武器,毛主席親手點燃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作品靜中有動,奔放寓于含境。畫家正是用這樣的氣氛,烘托出毛主席高瞻遠矚、從容堅毅、思潮洶涌而又充滿信心的偉大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