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摘 要]古建筑是一個地方,甚至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的見證者與傳遞者,它代表了國家歷史文化的變遷,有著極其重大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但是在古建筑的修繕過程中,仍舊存在著許多難題與挑戰(zhàn)。本文就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對策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古建筑保護;意義;問題;對策
文章編號:2095-4085(2019)06-0063-02
1引言
古建筑是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文化瑰寶。第一,它具有文化價值,它承載著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積累。第二,它具有歷史價值,是我們研究歷朝歷代建筑的重要載體。第三,它具有社會價值,是現(xiàn)代建筑靈感的來源。因此修繕古建筑,保存古建筑的完整性,是延續(xù)歷史文化文脈的關鍵所在。
2古建筑修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古建筑修繕過程中,常因對古建筑所具的文化價值認識不足,對古建筑進行構件更換,大修大改,采用新材料等,對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2.1徹底修復
常將古建筑與現(xiàn)代建筑進行比較,認為在古建筑的修繕方法上也與現(xiàn)代建筑的相同。采用修繕現(xiàn)代建筑的手法來修繕古建筑,將其徹底地修繕,大肆更換構件。這種現(xiàn)象常出現(xiàn)在一些旅游景點和廟宇等一些非文物性的單位中,這是當?shù)刂鞴懿块T監(jiān)管不力所造成的。
2.2統(tǒng)一年代
古建筑在發(fā)展過程中,不可能一成不變,必然也是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工匠們的修繕的。因此建筑中的不同部位可能屬于不同的朝代。但是在修繕過程中,常出現(xiàn)按照建筑物始建年代進行修繕。這種認知是完全錯誤的,每個朝代留下來的東西都有其自身的歷史文化價值,不應該一味地將其統(tǒng)一為一個年代。
2.3濫用新材料和新技術
在許多歷史街區(qū)中,常出現(xiàn)一些現(xiàn)代化的裝飾或者構件。這是因為在修繕的過程中,對于整體保護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濫用新材料和新技術。由于新材料與原有材料性質不同,樣式不同,以及新技術與原有技術的手段不同。不僅沒有達到修繕的預期效果,甚至對原有建筑的整體風貌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2.4改動較大
在古建筑修繕設計過程中,用現(xiàn)代的審美去評判古建筑的美感。對原有建筑的結構以及樣式進行了不合理的改動。這是由于相關專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沒有達到相應水平,知識貧乏導致的保護不當。例如,在古建筑附近種植樹木等,可能會對古建筑的根基產(chǎn)生一定的破壞?;蛘吒淖兞斯沤ㄖ瓉硭幍沫h(huán)境,可能會加劇磚石以及木材的風化等問題。
3古建筑修繕的相關對策
3.1采用合理的修繕方法
在古建筑的修繕過程中,應采用合理的修繕方法以達到保護古建筑的效果,增加古建筑保存的年限。
(1)結合當?shù)氐慕ㄖ牧弦约敖ㄖ夹g,選用最適合該建筑的修繕方法。對于損壞較為嚴重的古建筑來說,應根據(jù)其特色進行形態(tài)上的還原,從內到外對其進行修補,盡量保證古建筑的建筑特色以及歷史文化價值。
(2)根據(jù)古建筑受損的情況,選用合適的修繕團隊進行修補工作,保證修繕完成后的古建筑仍具有其建筑本身的特色及價值。
(3)對古建筑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歷史情況進行文獻調研,并結合其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進行修繕,保證建筑的原有特色。
3.2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因為古建筑行業(yè)的就業(yè)市場比較有限,相關專業(yè)的人才也就相應較少,這對古建筑修繕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國家對該方面進行重視,并加強相關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人才培養(yǎng)的方面,各高校應對古建筑修繕專業(yè)給予重視與肯定,增加相關專業(yè)學生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們從實踐中學習并不斷鞏固自己的理論知識,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只有人才的不斷輸入,才能讓我國的古建筑修繕事業(yè)可以得到傳承與發(fā)展。
3.3加強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
古建筑的損壞,除去自然因素與時間帶來的風化等問題,還有人為的因素摻雜其中。一些旅游景區(qū),由于存在保護意識較為薄弱的游客,在建筑物上亂寫亂畫,損壞了建筑原有的美感。因此加強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不可或缺。
3.4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
由于古建筑在歷史文化上的重要價值所在,因此我國也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便于對全國的古建筑修繕進行統(tǒng)一的管理。但是由于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尚未完善,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還需要相關人員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減小對古建筑修繕工作的阻力,保證古建筑修繕工作的順利進行。
4結語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是一座城市的“歷史年表”。只有保護好它們,才能發(fā)揮它們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讓我們共同努力,促進古建筑修繕的延續(xù)與發(fā)展。參考文獻:
[1]吳虓.古建筑文物的修繕與保護探索[J].建材與裝飾,2018,(51):166 -167.
[2]史永強,論古建筑修復中的若干問題[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09):104-105.
[3]李捷.我國古建筑保護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城市建筑,2013,(0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