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凱軍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節(jié)育和避孕的方法越來越多,例如結扎術就有多種,其中廣泛應用于男性避孕的結扎術為輸精管結扎術,因為該方法安全可靠,操作較為簡便,被廣大群眾所青睞。而且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輸精管吻合術的成功率也已經顯著提高,復通率最高可達96%,但復孕率卻只有57%左右[1]。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造成輸精管吻合術后未育的因素有多種,主要因素是抗精子抗體的作用[2]。此外,各項研究顯示,接受輸精管吻合術后的男子的精子密度、活動率以及形態(tài)等方面均顯著低于未接受過輸精管結扎術的育齡男性[3]。針對此現(xiàn)象,本研究對本院輸精管吻合術后患者開展生育力恢復的影響因素調查,并進行總結和歸納分析如下。
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輸精管吻合術患者62例,其中采用傳統(tǒng)輸精管吻合術的患者26例,年齡28~55歲,平均年齡(34.5±2.6)歲,體重54~80 kg,平均體重(59.3±12.6)kg,輸精管結扎術后2~18年,平均(7.2±1.3)年。接受顯微外科輸精管吻合術的患者36例,年齡30~53歲,平均年齡(32.6±2.4)歲,體重56~83 kg,平均體重(60.5±16.2)kg,輸精管結扎術后1~19年,平均(6.5±1.8)年。兩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術前檢查均未見精子,性功能正常并且接受結扎術前有正常生育史,全部患者的生殖器官發(fā)育均正常,沒有附睪合并硬結或合并輸精管粘連等異常癥狀。全部對象自愿接受此項研究。
2.方法
(1)傳統(tǒng)輸精管吻合術:首先采用三指法定位輸精管結扎結節(jié),然后進行固定,再使用稀釋后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進行局部麻醉,并在陰囊皮膚處切0.5 cm左右的小口,然后在游離結節(jié)上下兩端各0.5 cm處小心將其切斷,切斷陰囊之后曠置出輸精管的瘢痕結節(jié),使得正常的輸精管的斷端得以暴露,在生理作用下精液會從近睪丸端溢出,對溢出的精液用涂片法進行檢查,可以觀察到活動的精子。同時用生理鹽水對遠睪丸端進行沖灌,未發(fā)現(xiàn)有明顯的阻力[4]。將陰囊的斷端剪整齊,再用7號硬膜外穿刺導管引入兩端輸精管內充當支架,然后經陰囊皮膚穿出,使用6-0無創(chuàng)傷縫合線吻合輸精管斷端,且在術后10~12 d 拔除輸精管支架管[5]。
(2)顯微鏡下輸精管吻合術:首先在陰囊上選擇好大概的部位,之后找準位置縱向切開一個口,從這個縱切口擠出睪丸,在靠近睪丸端的游離輸精管3 cm的地方采用24 G的穿刺針對輸精管的管腔進行穿刺并推注生理鹽水大約20 ml,若存在較大阻力致使生理鹽水不能注入,應該考慮輸精管遠端梗阻,此時應該終止探查,若能夠順利注入,就繼續(xù)探查附睪[6]。然后切開睪丸鞘膜,把睪丸擠出,檢查附睪發(fā)育情況,在附睪體部切開約附睪包膜0.2 cm,分離出附睪之后隨即找出尺寸較大的附睪管,利用兩根10-0雙頭尼龍針將其縫合并貫穿,隨后將針頭貼在附睪管的管壁,從兩根針的縫隙之間把管壁切開,取適量的附睪液進行鏡檢,觀察精子的存在數(shù)量以及存活狀態(tài)[7]。當鏡檢結果未發(fā)現(xiàn)精子,把顯微鏡的方向轉向附睪頭部,再未出現(xiàn)精子即可停止檢查。若初步的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遠端的輸精管較為通暢,并且有精子在附睪內部存活,即符合輸精管吻合術成功的前提條件,可進行手術,手術過程在顯微鏡下進行,在穿刺點的遠端將輸精管切斷,找到鞘膜下方的一條通道并將其分離出來,于通道內部取出輸精管,將其包膜以及附睪切口的邊緣包膜通過8-0尼龍線固定,取出貼附于附睪壁的兩針,將兩針縱向套疊使附睪管和輸精管端縱向吻合,最后在輸精管腔內置入附睪管的切口,處理吻合的部位,把睪丸移動至原來位置,縫合切口[8]。
3.靜脈血及精液采集:常規(guī)的操作過程需要患者在術前空腹抽取2 ml靜脈血,先離心再分離血清,置于-70 ℃的環(huán)境中儲存,測定精子抗體。參與檢查的患者均需在手術后禁欲3~5 d,然后利用手淫法獲得精液,放在清潔的容器中,液化后對精液進行相關的分析研究。
4.精液指標測定及相關定義:37 ℃水浴液化后采用Maker計數(shù)池滴片,按照WHO標準進行常規(guī)鏡檢,觀察記錄精子數(shù)量,精子的密度以及正常形態(tài)等,同時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精子抗體。當有精子被檢測到,即可認定為手術成功,若精子檢測結果與術前并無差別,則定義為手術失敗。如果滿足生育力指數(shù)>40,即為功能成功[生育力指數(shù)=總精子數(shù)×精子的存活率×正常形態(tài)的精子率/106][9]。
輸精管吻合術患者62例,手術成功54例,失敗8例,成功率為87.1%?;颊哔Y料分析提示手術是否成功同患者的年齡、病程以及抗精子抗體(antisperm antibody,AsAb)無顯著關聯(lián)(P>0.05),同患者手術方式有顯著關聯(lián)(P<0.05),顯微鏡下輸精管吻合術較傳統(tǒng)吻合術成功率高。具體見表1。
表1 手術成功與患者治療方法、病程、年齡、AsAb的關系(例)
注:兩種手術方法比較,*P<0.05
手術成功患者當中,功能成功34例,失敗20例,成功率為63.0%?;颊哔Y料分析提示功能成功同手術方式以及AsAb無顯著關聯(lián)(P>0.05),同患者年齡以及病程有顯著關聯(lián)(P<0.05),病程短,年齡<40歲的患者更容易成功。具體見表2。
表2 功能成功與患者治療方法、病程、年齡、AsAb的關系(例)
注:兩組成功率比較,*P<0.05
治療前患者精子密度、存活率以及正常形態(tài)精子等指標均無明顯區(qū)別(P>0.05),治療后顯微鏡手術患者各項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手術患者(P<0.05),具體見表3。
表3 患者手術前、后精液檢查結果
注:術后與傳統(tǒng)吻合術組比較,*P<0.05
近年來,國家一直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已生育男性可實行輸精管結扎,二胎政策出臺后,越來越多實施結扎的男性要求復通輸精管[10]。傳統(tǒng)的輸精管吻合術需要在管腔非常狹窄的輸精管壁上吻合六針,由于肉眼操作無法十分細致,難以精確對合輸精管,因此非常不利于輸精管全層的吻合,對合不良容易誘發(fā)管腔狹窄以及精子外漏問題,更甚者可能直接導致管腔封閉。為了保持管腔的通暢還需要在手術后放置輸精管的支架管,而這項操作又極易導致輸精管的感染和粘連,對手術操作的過程產生不利影響。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顯微外科技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有著手術精細以及吻合嚴密的特點,無需使用支架,同傳統(tǒng)的輸精管吻合術比較而言更為可靠確切,復通率以及復孕率超過70%。在這一背景下,顯微外科在輸精管吻合當中的應用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顯微鏡下進行操作,視野物像清楚同時能夠準確區(qū)分各層組織,直接放大輸精管的管腔,使管腔能夠精確地端-端吻合,不需要用支架來支撐也能保證輸精管腔的通暢[11],從而顯著改進術后的復通率,得到理想的復孕效果。本次研究顯示,顯微外科吻合方法相較于傳統(tǒng)吻合術有更好地成功率。
有研究將女性是否懷孕作為測定手術是否成功的標準,但是女性是否懷孕還和許多其他的因素息息相關,比如女性的身體素質等,所以國際上最終將手術成功的標準定為FI>40。此標準囊括了對很多變量的考量,例如精子的存活率、精子的數(shù)量、精子密度等[12]。部分患者吻合術后仍然沒有恢復生育能力,則可能是在首次實施了結扎手術以后,精子不能順暢的流出輸精管,于是大量的積存在附睪中,對附睪正常功能的運行產生了不良影響,對其運輸精子的機制造成了破壞,使血-附睪屏障的通透性下降,所以附睪微環(huán)境逐漸變化[13]。盡管術后可以利用上述方法重新疏通輸精管,但是對附睪的破壞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造成了生育力下降[14]。對于在結扎之后要求重新疏通輸精管進行吻合手術的患者,整個手術具有較高的成功率,但是手術成功并不意味著男性的生育能力得到恢復[15]。這其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受術者的年齡,身體狀況,還有結扎時間的長短,這些都會對手術之后的生育能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年紀較輕,身體素質較好的患者復育的成功率較高,否則成功率較低,和手術中采用的不同方法以及AsAb沒有顯著關聯(lián),針對結扎之后患者睪丸外周環(huán)境的改變以及提高復育率的方法目前還需要加強完善[16-18]。
綜上所述,輸精管復通同年齡、病程以及手術方式等存在聯(lián)系,顯微鏡下輸精管吻合術提高了患者的精子質量,數(shù)量也有所增多,對治療效果有明顯改觀,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