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寶明
近年來,明星涉毒案件頻發(fā),在感慨“貴圈真亂”的同時,對于當前整體的毒品犯罪現(xiàn)象和禁毒形勢,全社會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因為在書香濃厚的象牙塔里,也出現(xiàn)了“癮君子”。
北京市朝陽區(qū)法院調研發(fā)現(xiàn),毒品犯罪已出現(xiàn)了向大學校園蔓延的現(xiàn)象。據(jù)統(tǒng)計,2012年以前,朝陽區(qū)法院尚未受理過高校在讀大學生毒品犯罪的案件,2013年受理了1件,但2014年至2016年朝陽區(qū)法院已審結高校大學生毒品犯罪案件25件,涉案大學生被告人29名,其中有13人為“211”甚至“985”等知名重點院校的在讀大學生,涉及罪名均為販賣毒品罪,其中16起毒品交易行為甚至發(fā)生在學生宿舍、食堂、運動場等大學校園內。
調研結果顯示,高校在讀大學生毒品犯罪主要呈現(xiàn)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第一,涉毒被告人以90后大學生為主。涉案的這29名被告人的年齡層次均是1990—1996年間生人,且案發(fā)時均為本科在讀學生,以大二、大三年級學生為主。例如:在朝陽區(qū)法院審理的被告人狄某販賣毒品一案中,狄某1993年5月出生于一個條件較好的城市家庭,學習刻苦,高考考取了在京的一所理工類“211”大學,在讀期間,狄某也表現(xiàn)良好。2014年5月的一天,狄某在收到由北京市朝陽區(qū)發(fā)出的購買毒品的信息后,在海淀區(qū)某大學籃球場旁路邊,以人民幣500元的價格向李某某出售毒品大麻1包,被當場抓獲歸案。后朝陽區(qū)法院以販賣毒品罪判處被告人狄某拘役4個月,罰金人民幣2000元。
第二,涉案毒品類型以大麻制品為主。在朝陽區(qū)法院審結的這25起案件中,有22起案件中涉案毒品均為大麻制品(包括大麻酚、大麻二酚和四氫大麻酚),查獲的大麻制品數(shù)量為400多克。而涉案其他類型的諸如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等毒品的數(shù)量則較少。例如,在朝陽區(qū)法院審理的被告人王某販賣毒品案件中,王某案發(fā)時系北京市某高校的大三學生。2014年3月的一天,王某接到他人從朝陽區(qū)發(fā)來的購買毒品的信息后,于當晚20時許,在海淀區(qū)上地某大廈樓下,以人民幣1200元的價格向周某出售大麻制品2包,王某被民警當場抓獲。后民警從其暫住地又起獲大麻制品9包,這些大麻制品共計凈重59.6克,經鑒定為大麻酚、大麻二酚和四氫大麻酚。后朝陽區(qū)法院以販賣毒品罪判處被告人王某拘役5個月,罰金人民幣2000元。
第三,毒品信息聯(lián)絡方式以微信、陌陌等手機社交軟件為主。在調研的這25起案件中,有23起案件均是通過QQ、微信、陌陌等大學生常用的手機社交軟件進行毒品意思聯(lián)絡,其潛在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例如,在朝陽區(qū)法院審理的被告人江某販賣毒品一案中,被告人江某系北京市某“211”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其通過微信認識了一名外省市的吸毒男子,并通過郵寄方式從該男子處購買大麻等毒品進行吸食和販賣。2014年4月的一天,該男子通過微信告訴江某有一個陌陌名為“暢翔”的人要買大麻,讓江某用手機陌陌與該人聯(lián)系,后江某與該人通過手機陌陌聊天,二人約定以人民幣2300元的價格在朝陽區(qū)某地鐵口交易3包毒品,后當江某向該人出售大麻制品時,被民警當場抓獲。后朝陽區(qū)法院以販賣毒品罪判處被告人江某拘役4個月,罰金人民幣2000元。
第一,高校在讀大學生自我約束和管理的能力尚不成熟。涉案的29名被告人均為本科在讀學生,大部分是在大學期間有了不短的吸毒史。這些大學生剛剛離開高中,離開父母獨自學習和生活,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還不夠成熟,加之大學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較為自由,缺乏外在的約束,大多出于好奇、礙于朋友情面等原因而沾染上毒品。又因吸毒成本高昂,大學生在校期間基本上是靠家里給的生活費,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為籌集毒資,吸毒大學生極易走上以販養(yǎng)吸的毒品犯罪道路。另外,調研還發(fā)現(xiàn),涉案的大學生和外國籍留學生中,有不少人是因其家庭中有親友吸毒而從小受到影響,對毒品更是缺乏警惕心理,進入大學之后缺乏約束而開始吸食大麻等毒品,并最終參與到毒品販賣的犯罪活動中。
第二,高校在讀大學生對毒品的種類和性質存在錯誤認識。上述25起案件中,涉案毒品是以大麻制品為主,這些大學生被告人在販賣這些毒品的過程中,均在不同程度上對大麻的毒品性質存在誤解,對大麻等毒品的危害性沒有清醒認識,對于吸販大麻的行為性質也沒有正確的判斷。有的大學生被告人誤以為大麻不屬于毒品,有的則錯誤地認為大麻對人體的危害性低,不同于海洛因等其他毒品。例如,在上述被告人江某販賣毒品一案中,江某在庭審中表示,其在網友的介紹下以為大麻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性要比冰毒等毒品低,不容易成癮,因而沾上了大麻,這種錯誤的認識使其涉毒漸深,最終觸犯了刑律。
第三,網絡及手機社交軟件的普及導致毒品信息容易傳播和獲取。當前,大學生群體往往是互聯(lián)網絡和QQ、微信、陌陌、網絡直播平臺等手機社交軟件的活躍用戶,由于目前國家對這些平臺的監(jiān)管尚不完善,很多毒品信息利用這些方式得以隱密地傳播和獲取。調研中發(fā)現(xiàn),涉案的大學生被告人基于自身的高學歷素養(yǎng),對互聯(lián)網絡和手機社交軟件均能熟練地應用,更容易接觸到毒品信息,并且在毒品信息聯(lián)系中大量使用網絡詞匯來代指吸販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得聯(lián)系和交易環(huán)節(jié)更具有隱蔽性。
針對當前毒品向大學校園蔓延的現(xiàn)象,作為刑事法官,我們建議應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加強對高校在讀大學生的禁毒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禁毒意識。高等院校及全社會應該利用典型案例的警示效果,在校園中加強禁毒宣傳和教育,促使大學生提高對毒品的人體危害性以及吸販毒行為的法律后果的認識。同時號召大學生自覺抵制互聯(lián)網絡和社交軟件中的毒品信息,在紛繁復雜的虛擬社交環(huán)境中學會堅守內心,拒絕毒品,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
其次,加強對高校涉毒大學生的監(jiān)管工作,防范大學生毒品犯罪傾向。一方面,公安機關應加強對高校涉毒大學生的監(jiān)管工作,提升對高校毒品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防止吸販毒現(xiàn)象在高校校園的蔓延。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應充分發(fā)揮輔導員和學生團體的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幫助吸毒大學生開展戒毒活動,同時鼓勵大學生對周圍同學中出現(xiàn)的吸毒現(xiàn)象進行舉報,通過定期摸排掌握高校吸毒人員基本信息,預防吸毒大學生走上毒品犯罪道路。
最后,還要重視對涉毒大學生被告人的教育工作,突出刑罰的教育目的。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應該重視對涉案大學生被告人的教育工作,使該類犯罪主體能更深刻地認識到其行為的危害性。同時,法院在案件的量刑方面應突出刑罰的教育目的,對于其中情節(jié)較輕的,可在與涉案大學生所在高校進行溝通的前提下對涉案大學生適用緩刑,以積極探求大學生被判處刑罰后重返校園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