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曉,宋 謙,余小亮,趙海燕,馬淑梅,杜文華
(1. 甘肅省平涼市農業(yè)科學院,甘肅 平涼 744000;2. 甘肅農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 /草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甘肅省草業(yè)工程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70)
隴東旱塬區(qū)具有發(fā)展農區(qū)畜牧業(yè)的區(qū)位優(yōu)勢,但長期以農作物秸稈為主的飼草結構,嚴重制約著當地畜牧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1]。因此,開發(fā)高產優(yōu)質的飼草資源和高效種植模式對解決隴東旱塬區(qū)草食畜牧業(yè)飼草資源短缺問題具有重要作用[2]。
小黑麥(× Triticosecale Wittmack)是小麥(Triticum ssp.)和黑麥(Secale ssp.)通過遠緣雜交、人工育成的第一個異源多倍體新物種[3-5]。秋播小黑麥春季返青早,生長快,能在枯草期提供優(yōu)質青飼料,延長青飼料供應期[6-8]。小黑麥草產量高,營養(yǎng)價值均衡,抗逆性強,適口性好,是反芻家畜重要的飼草來源[9-12]。小黑麥品系C36在甘肅省臨洮縣的干草產量和粗蛋白含量可以達到16.20 t·hm-2和14.91%[13],孕穗期青干草的粗蛋白含量為18.24%[14]。小黑麥是甘肅省高海拔地區(qū)進行飼料生產的優(yōu)良牧草[15],在鹽堿地能夠表現出穩(wěn)產優(yōu)勢[16]。黑麥是禾本科黑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草產量和營養(yǎng)價值較高,莖稈柔軟,適應性強,目前在我國廣泛栽培[17]。青貯玉米(Zea mays)是世界廣泛栽培的飼料作物,在草食畜牧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18]。目前對小黑麥、黑麥和青貯玉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遺傳研究[19-21]、品種選育[22-23]和抗性生理[24-26]等方面,而其栽培技術研究則主要集中在單播條件下[27-29],很少有隴東旱塬區(qū)秋播小黑麥和黑麥復種青貯玉米的研究報道。本研究擬通過分析秋播小黑麥和黑麥與青貯玉米的復種效果,確定該區(qū)適宜的復種模式,以實現一年兩熟,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飼草產量。
試驗地位于平涼市農業(yè)科學院涇川縣高平試驗站,地處甘肅東部陜甘交界處,35°17' N,107°30' E,海拔1 320 m,年均氣溫10.9 ℃,年均降水量587.7 mm,無霜期170 d。中覆蓋黑壚土,土壤有機質6.65 g·kg-1,速效氮 104 mg·kg-1,速效磷 0.20 mg·kg-1,速效鉀91.47 g·kg-1,pH 7.63。前茬作物為玉米,無灌溉條件。
前茬作物為甘肅農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培育的飼用型小黑麥品系C16、C27和C35,黑麥品種黑飼麥;復種作物為北京大京九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提供的青貯玉米品種敦青貯28號和青貯玉米品系豐貯1號、豐貯2號。
二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A因素為前茬作物,設4個水平,分別為A1(C16)、A2(C27)、A3(C35)和A4(黑飼麥);B因素為復種作物,設3個水平,分別為B1(豐貯 1 號)、B2(豐貯 2 號)和 B3(敦青貯 28 號),小區(qū)面積為45 m2(5 m × 9 m),3次重復,總共36個小區(qū)。2017年9月30日種植前茬作物,點播,每穴播種3~4粒種子,播種深度3~4 cm,行距15 cm,株距10 cm,每種植3行小黑麥留1個30 cm空行用于次年復種青貯玉米。2018年4月25日種植復種作物,點播,每穴播種1~2粒,播種深度3~4 cm,行距45 cm,株距20 cm。前茬作物于開花期刈割[14],復種作物于蠟熟期刈割。
株高:前茬作物和復種作物刈割前從每個小區(qū)中分別隨機選取10個單株,測量其高度。10株的平均值為該小區(qū)前茬作物和復種作物的株高。
枝條數:前茬作物枝條數測定在刈割前進行,每個小區(qū)隨機選取1 m樣段(邊行除外),數取樣段內株高高于30 cm的枝條數量;復種作物由于所有處理的枝條數相同,未測定。
鮮草產量:齊地面分別刈割每個小區(qū)內前茬作物和復種作物所有植株的地上部分(除去邊行和地頭兩邊的50 cm部分),稱重,得到鮮草產量。前茬作物從每個小區(qū)內取500 g草樣,復種作物從每個小區(qū)內取2株,用于測定營養(yǎng)成分。
營養(yǎng)成分:用粉碎機粉碎草樣,過1 mm篩子,從混合均勻的草樣中隨機取3份樣品,平行測定各項指標。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含量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中性洗滌纖維(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滌纖維(acid detergent fiber, ADF)測定采用范氏洗滌纖維分析法[30]。
蛋白質產量:根據前茬作物、復種作物、前茬作物 × 復種作物的鮮草產量及對應CP含量(%),計算各處理的蛋白質產量(t·hm-2)。蛋白質產量 =鮮草產量 × CP含量。
用Excel 2010進行數據整理和作圖。用SPSS 19.0軟件對各測定指標(株高、枝條數、鮮草產量、CP含量、NDF含量、ADF含量和蛋白質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如果差異顯著,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試驗結果以“平均數 ± 標準誤”表示。
F測驗(表1)表明,前茬作物間的株高、枝條數、鮮草產量、CP含量、NDF含量、ADF含量和蛋白質產量均有極顯著差異(P < 0.01);復種作物間的株高、鮮草產量、CP含量、NDF含量、ADF含量和蛋白質產量均有極顯著差異(P < 0.01);前茬作物 × 復種作物互作對鮮草產量和蛋白質產量有極顯著影響(P < 0.01)。需對上述存在極顯著差異的指標進行多重比較。
2.1.1 株高
3個小黑麥品系的株高(115.73~120.63 cm)均顯著低于黑飼麥(165.80 cm)。小黑麥品系A1(C16)和A3(C35)的株高無顯著差異(P > 0.05),但都顯著高于 A2(C27)(圖 1)。
2.1.2 枝條數
小黑麥品系A1(C16)的枝條數(991萬枝·hm-2)顯著高于其他兩個小黑麥品系及黑飼麥(P < 0.05);但A2和A3處理的枝條數與黑飼麥無顯著差異(P > 0.05)(圖 1)。
2.1.3 鮮草產量
小黑麥品系A1(C16)的鮮草產量最高(45.20 t·hm-2),顯著高于其他兩個小黑麥品系及黑飼麥(P < 0.05),其鮮草產量分別比A3、A2和A4高41.38%、33.25%和 23.67% (圖 2)。
2.1.4 營養(yǎng)價值
3個小黑麥品系的CP含量(10.00%~13.32%)均顯著高于黑飼麥(9.05%),其中A2(C27)的CP含量最高(13.32%);3個小黑麥品系的ADF含量(30.93%~34.03%)均顯著低于黑飼麥(36.81%) (P < 0.05),其中A2(C27)的ADF含量最低(30.93%),且顯著低于其他兩個小黑麥品系及黑飼麥(P < 0.05);小黑麥品系A3(C35)的NDF含量(46.64%)顯著低于其他兩個小黑麥品系及黑飼麥(P < 0.05) (圖3)。
表 1 前茬作物間、復種作物間、前茬作物 × 復種作物間株高、枝條數、鮮草產量、CP含量、NDF含量、ADF含量、蛋白質產量的方差分析Table 1 Variance analysis on plant height, number of branches, fresh yield, CP content, NDF content, ADF content,and CP yield of previous crop, multiple crop, and previous crop × multiple crop
圖 1 前茬作物間株高和枝條數的差異Figure 1 Differences in the plant height and number of braches among the previous crop同一指標的不同字母表示不同作物間差異顯著(P < 0.05)。A1、A2、A3和A4分別為小黑麥品系C16、C27、C35和黑飼麥。圖2、圖3、圖4同。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for the same parameter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the 0.05 level; A1, A2, A3, and A4 are C16, C27, C35, and Heisimai, respectively; similarly for Figure 2, Figure 3, and Figure 4.
圖 2 前茬作物間鮮草產量和蛋白質產量的差異Figure 2 Differences in the fresh weight and CP yield among the previous crop
圖 3 前茬作物間營養(yǎng)價值的差異Figure 3 Differences in the nutritional value among the previous crop
2.1.5 蛋白質產量
3個小黑麥品系的蛋白質產量顯著高于黑飼麥(P < 0.05),小黑麥品系A1(C16)和A2(C27)的蛋白質產量無顯著差異 (P > 0.05) (圖 2)。
2.2.1 株高
3個青貯玉米品種(系)的株高均有顯著差異(P <0.05),豐貯2號的株高最高,豐貯1號次之,敦青貯28號最低(表2)。
2.2.2 鮮草產量
3個青貯玉米品種(系)中,豐貯2號的鮮草產量(51.16 t·hm-2)顯著高于豐貯 1 號 (48.46 t·hm-2)和敦青貯28號(46.95 t·hm-2),其鮮草產量比豐貯1號高5.57%,比敦青貯28號高8.97% (表2)。
2.2.3 營養(yǎng)價值
豐貯1號和豐貯2號的CP含量無顯著差異(P >0.05),均顯著高于敦青貯28號(P < 0.05);豐貯1號的ADF含量顯著低于豐貯2號和敦青貯28號,敦青貯28號的ADF含量最高;豐貯1號和豐貯2號的NDF含量無顯著差異,均顯著低于敦青貯28號(表2)。
表 2 復種作物間株高、鮮草產量、CP含量、NDF含量、ADF含量、蛋白質產量的差異Table 2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 fresh weight, and contents of CP, NDF and ADF, and CP yield among the multiple crops
2.2.4 蛋白質產量
3個青貯玉米品種(系)的蛋白質產量均有顯著差異(P < 0.05),豐貯2號的蛋白質產量最高,豐貯1號次之,敦青貯28號最低(表2)。
2.3.1 鮮草產量
A1B2的鮮草產量最高(96.95 t·hm-2),顯著高于A1B1外其他處理(P < 0.05);其次為A1B1(94.46 t·hm-2);A3B3的鮮草產量最低 (78.32 t·hm-2) (圖 4)。最高的A1B2的鮮草產量比最低的A3B3高23.79%。
2.3.2 蛋白質產量
A2B2、A1B2、A1B1和A2B1的蛋白質產量無顯著差異(P > 0.05),但A1B2和A2B2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P < 0.05);A4B3的蛋白質產量最低 (圖 4)。
牧草飼料作物的草產量由自身遺傳特性決定,并受環(huán)境條件、栽培因子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的影響[31]。株高和分蘗性能是構成小黑麥草產量的重要因子,是評價飼用小黑麥草產量高低的重要指標[32]。小黑麥的草產量與枝條數極顯著正相關,與株高顯著或無顯著正相關性[33]。本研究中,由于C16的枝條數顯著高于其他小黑麥品系和黑飼麥,所以獲得了較高草產量。黑飼麥雖然株高較高,但由于其枝條數少、莖稈纖細柔軟、葉量少而且葉片小,所以草產量低于小黑麥品系C16。營養(yǎng)價值是決定飼草品質的重要指標,優(yōu)質飼草的標準為CP含量高、ADF和NDF含量低[34]。CP含量是決定飼草品質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家畜攝入蛋白質不足,必將影響其健康,ADF和NDF含量影響飼草的消化率和適口性[35]。本研究表明,3個小黑麥品系的CP含量均顯著高于黑飼麥,NDF含量均顯著低于黑飼麥,ADF含量顯著或不顯著低于黑飼麥。這是由其形態(tài)特征決定的,小黑麥雖然株高較黑飼麥低,但花序較大,葉量豐富,而且葉面積較大,葉肉較厚,因此,葉片占比大,營養(yǎng)價值較黑飼麥高[36]。小黑麥品系C16和C27各有利弊,C16的草產量較高,但CP含量較低,C27恰好相反,因此二者的蛋白質產量無顯著差異。從前茬作物的鮮草產量、營養(yǎng)價值和蛋白質產量綜合看,小黑麥品系C16的鮮草產量最高,營養(yǎng)價值略差,屬于高產飼草;小黑麥品系C27和C35的草產量較低,但營養(yǎng)價值較高,適宜生產優(yōu)質飼草。
圖 4 前茬作物 × 復種作物間鮮草產量和蛋白質產量的差異Figure 4 Differences in the fresh yield and CP yield among previous crop × multiple crop
于德花等[37]研究表明,青貯玉米由于單位面積的植株數相同,株高對草產量影響較大。本研究中,由于豐貯2號青貯玉米的株高顯著高于其他兩個材料,所以草產量最高。但該產量低于其單播時的草產量,主要是因為本研究中種植復種作物的行距太小,前茬作物對其生長發(fā)育有一定影響。豐貯2號青貯玉米生長前期氣候干旱也對其草產量有一定影響。青貯玉米的品質與CP含量正相關,與NDF和ADF含量負相關[38]。本研究中,豐貯1號和豐貯2號青貯玉米的CP含量顯著高于敦青貯28號,NDF和ADF含量均顯著低于敦青貯28號,從而說明其營養(yǎng)價值較高。這主要是因為豐貯1號和豐貯2號葉量豐富,綠葉數多,因此其營養(yǎng)價值較好。由于豐貯2號的草產量最高,CP含量較高,所以蛋白質產量最高,適宜生產高產優(yōu)質飼草。
從前茬作物 × 復種作物交互作用間的鮮草產量和蛋白質產量看,小黑麥品系C16和豐貯2號交互作用間的鮮草產量和蛋白質產量均最高,說明該復種模式復種效果最好,適宜生產高產優(yōu)質飼草。該復種模式在充分利用秋閑田、多生產一茬飼草的同時,可以實現草地輪作,并增加冬春季地表覆蓋度,具有重要生態(tài)價值,可為隴東旱塬區(qū)秋播小黑麥/青貯玉米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綜合分析,隴東旱塬區(qū)秋播小黑麥品系C16和豐貯2號的復種效果最好,本研究結果可為隴東旱塬區(qū)秋播小黑麥/青貯玉米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