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這一兩年,我和周圍的朋友都有一個共識:聚餐時都會選擇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點一些養(yǎng)生的飯菜,再也不會喝酒喝到深夜。因為我們知道,隨著年齡增長,一方面,身體開始出現(xiàn)小問題。以前熬夜是家常便飯,現(xiàn)在稍微睡得晚一點,第二天就會哈欠連天;另一方面,精神狀態(tài)也大不如前,經(jīng)常是說了上句忘了下句,拿著手機卻在滿世界找手機。換個心情去旅游,明明有大把的休假時間,卻只想躺在賓館的床上刷手機?;氐郊依锞拖腱o靜癱著,讓時間“消磨”掉……
在網(wǎng)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那么多人開車回家,到樓下了不下車還要在車里坐好久?網(wǎng)友的留言參差百態(tài)。有描述中年男人生活壓力的,有嗟嘆柴米油鹽、家長里短的,有傾訴家庭主婦每日忙碌煩瑣的,也有表達身在不同行業(yè)、對目標和生涯的焦慮感的……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字:累。
“累”已經(jīng)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感受。無論收入高低,無論工作是否滿意,家庭是否和睦,似乎很少有人能夠逃脫生活的疲勞感。它無孔不入,蠶食著職場人的效率和幸福感。
想一想,你的日常是不是這樣的:馬上馬上、快好了、稍等、抱歉實在沒時間……日復一日,怎么會不累?但這是不可持續(xù)的,要知道,沒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用健康和未來去換。如何抽出身心,戒掉不良習慣,重新尋回心智和精力的自由,這是值得總結的。
新媒體小編王美晚上經(jīng)常做噩夢,夢里要么是從高處摔下來,要么是趕不上飛機。去醫(yī)院并沒有檢查出什么疾病,最后心理醫(yī)生給出結論:思慮過重。如果把大腦比作電腦,那么,每天起床,本應是我們精力最充沛、狀態(tài)最佳的時刻。但如今,許多人一起床,就要面對一整天的煩心事了,房貸、車貸,吵鬧的小孩、絮叨的長輩,無理的甲方和難以取悅的上司……
正如一臺已經(jīng)加載了一堆自動啟動的程序,侵占了大量內(nèi)存。大腦也是一樣的。太多的思維負荷,會造成認知資源占據(jù),這就叫做思慮過載。 這就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方面,可用的前臺資源被它們擠壓了,能夠留給我們思考的資源就少了;另一方面,這些囤積在后臺資源的念頭,時不時會突破意識的封鎖,涌入我們的思維,打亂我們的日常工作。更糟糕的是,這些念頭會帶來壓力和負擔,降低喚醒狀態(tài),讓我們每一天都從壓抑開始,從而造成整天工作效率的降低。這也是造成我們一整天情緒消沉、狀態(tài)低落的關鍵因素。
想要解決這一現(xiàn)象,需要我們變被動為主動,自己去決定“我要做什么”。
首先,我們可以前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安排。臨睡前,整理一遍任務清單,從所有“程序”中,挑出五六個最重要、最關鍵的任務,安排到第二天。并詳細列出步驟分解、注意要點和大致的時間安排。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前一天的睡眠;另一方面,可以大大簡化第二天的思維負擔,無需再從堆積如山的任務中去思考,而是一起床就可以立刻行動,用行動讓自己“忙起來”,不給自己憂慮的時間。
第二,任務與任務之間要留出寬松的時間差。我們每天都有許多事情要完成,它們或許都很重要,但這其中,一定有一些比別的更重要,需要優(yōu)先去完成的。然后停止這一天的工作,給自己留出一定的寬裕時間,讓自己能夠自由支配。哪怕是休息,發(fā)呆,小憩,也不要陷入盲目的忙碌中。不要想著“把所有的事情做好”,這是不可能的。你要做的,是讓一切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中。做出取舍,該舍棄的,就果斷舍棄。與其把所有事情做到60分,不如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到100分。
第三,把關注點放在長期價值上。做任何事情要有延遲滿足的心態(tài),不妨這樣問問自己:我做這些事情最終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無論是設計一套流程,還是把部分工作委托出去,又或者是把細碎的任務合并起來,還是優(yōu)化、壓縮任務步驟和時間……這些,長期來看都是更具價值的,也是應該著重去聚焦的。
被壓榨感指自己一直在勞動和付出,但卻始終得不到反饋、認可和肯定,仿佛自己的付出都是無價值的。
想一想,你是否有過這些感受:辛辛苦苦準備的方案,根本連拿出來展示的機會都沒有;連續(xù)加班好幾天,終于做得差不多了,老板突然又改口,前面的都白做了;幫了別人的忙,上班遲到被扣錢,卻被人視作理所當然,連一句謝謝都不說……
在這個時代,被壓榨感是極其普遍的。一切變化太快,包括人心,或許我們在幫助別人之前并沒有奢求得到某種回報,但是如果對方能說聲謝謝,心里也是很滿足的。被壓榨感跟自我效能感密切相關,也跟幸福感密切相關:過度感到被壓榨,會降低對自我價值的評價,從而導致缺乏幸福感。如果我們能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微小的幸福感,或許就能消減這種被壓榨的感覺。
哈佛商學院的一份報告指出:當我們對他人表現(xiàn)出慷慨、熱情和友好時,我們會得到強有力的情感獎勵。這種幸福感會超過絕大多數(shù)其他行動。這種情感獎勵在什么情況下最為強烈呢?當我們的饋贈,得到及時有效的回報,產(chǎn)生了良好的社會聯(lián)結時,回報是最高的。就像企業(yè)在制定規(guī)章制度時,要明白,員工辛苦工作,絕不是為了每個月那點底薪,而是季度獎金、年終獎金。如果員工辛苦搞定一個項目,為公司賺了一大筆錢,不能得到及時的回報,卻還被老板認為“這是你應該做的”,這就完全打消了員工的積極性。因此,及時反饋是很必要的,哪怕只是一個肯定,一句感謝,都會非常有效。
另外,你也可以在生活中試著去探索和觀察,用這種微小的幸福感,幫助自己“增加能量”?,F(xiàn)在社交網(wǎng)絡如此發(fā)達,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可以馬上發(fā)一條朋友圈,與朋友分享這份美好,記錄下這份幸福感。
每一天,我們都會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決策,小到穿什么衣服出門,吃什么早餐,做點什么來消磨時間,大到這個報告怎么寫,確定什么選題,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實際上,無論決策大小,它都是一種權衡的過程,而這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認知資源。因此,作出決策這個行為,會導致我們產(chǎn)生精神耗竭。表現(xiàn)出來就是煩躁。你會覺得大腦仿佛銹住了,不愿意多加思考,覺得非常煩躁,希望快點逃離需要決策的情境。這就叫做決策疲勞。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開始提倡斷、舍、離,倡導極簡主義的生活。
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對1700對伴侶進行了問卷測評,結果顯示那些物質(zhì)主義水平得分高的情侶比分數(shù)低的情侶對婚姻更不滿意,覺得雙方的聯(lián)系更少。極簡主義鼓勵我們將精力從物質(zhì)追求轉(zhuǎn)向自身現(xiàn)有的物質(zhì)滿足和人際關系上,所以它有助于我們維持和增進關系的和諧,提高幸福感。
比如,在旅行之前,對出行作出較為清晰的計劃,同時列出這些計劃需要的物品,在出發(fā)前嚴格按照這些清單和計劃進行準備,減少不必要的負擔。再比如,在自己的房間開辟一片干凈的區(qū)域,比如餐桌、床頭柜或是經(jīng)常使用的抽屜,利用這些無雜物的區(qū)域來激發(fā)對極簡生活的感受。如果你享受這樣清潔干凈的環(huán)境,一點點地擴展它,從一個床頭柜到梳妝臺,再到整個房間,循序漸進的簡化過程會容易上手。
相信大家對喬布斯這個名字都很熟悉,他就是一個瘋狂的極簡主義者。每年的集會上,他都會問大家:“我們下一步應該做的十件事情是什么?”人們會互相爭論,讓自己的建議能被采納。喬布斯會把這些建議寫下來,然后再刪掉那些他認為愚蠢的。幾輪辯論下來,整個小組將最終確定前十大“最應該做的事”。喬布斯會把最后七件全部畫掉,然后宣布:“我們只能做前三件?!鳖I導的作用這個時候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不規(guī)劃那些雜而不實的目標,只專注于重要的幾個目標,并確保完成它們。在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這個廣告中,里面有一句話,道出了喬布斯這種極簡目標的思維:“If you are busy making everything, how can you perfect anything?”
職場人每天都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干擾:來自上級的干擾。上級給你安排額外的工作時,你只能委婉地表達,還怕上級認為你偷懶。來自下級的干擾。上下級之間為了完成某項工作,總是要相互交流,上級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下級的干擾。來訪者的干擾。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來訪者,可能是突然就來的,也可能是預約好的。
要知道,我們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當我們能夠處理好周圍的各種干擾,對不合理的請求說“不”,我們就能掌控時間的主動權。據(jù)美國Basex 公司的測算,一名普通職員每天在工作中,平均會被打斷 70 次。這至少會造成 2.1 小時被浪費在行為切換的過程中。尤其對于內(nèi)向者來說,這種模式無異于一種折磨。為什么?因為內(nèi)向者處理一個新信息所需的時間更長,所激活的腦區(qū)更多,消耗的能量更多,同樣,切換回原本狀態(tài)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也會更多。內(nèi)向者更擅長的是專注,是對一個問題的想象、思考和分析。但在這個社會中,卻無時無刻不在經(jīng)受著挑戰(zhàn)。應對這一點,一個思維方式是,建立你的第二大腦,把思維外部化。
舉個例子:我會在電腦中專門設置一個文件夾,里面匯總了我所有手頭上的項目,比如英語課、國學課、智識營,以及我們單位的審批項目、商業(yè)計劃……每當我有了一些進展,或是有了靈感、想法時,就會即時記錄在對應的部分。并安排時間,把上面的內(nèi)容整理到任務清單中。這樣,針對每一個項目,我做了什么,有哪些進展,遇到什么問題,有什么思路和想法,下一步的行動有哪些就一目了然。同樣,我會有一整套思考可視化的方式。當我思考問題時,我會把它們畫下來??傊?,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突發(fā)的靈感和想法,一旦有了,我會馬上記錄在手頭的本上,最后整理到文件夾里,并做好備份。
一定要保證充足睡眠。睡眠的好處不必多說,所以筆者在這里僅強調(diào),請保證每天6小時以上不受干擾的睡眠,這極其重要。
創(chuàng)造條件離開工作區(qū)域。哪怕是在寫字樓外面散個步。散步是最輕松有效的鍛煉,不但能夠促進血清素的合成,也能有效擴充大腦容量。波士頓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時(約5000步),相當于大腦延緩衰老1.1年。
適當?shù)倪\動。運動的好處也不用多說,而且有一個最新的說法,社會地位與運動量是成正比例的。每周 150 分鐘一定強度的運動,能夠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從而提高每一天精力的上限。這才是精力管理的關鍵。曾接觸一位年近70歲的企業(yè)老總,他外表看起來,要比同齡人年輕至少十歲。他酷愛跑馬,拿過來自世界各地的馬拉松獎牌無數(shù),經(jīng)常與年輕的高管一起參加徒步旅行,他總是開玩笑地說:“百年企業(yè)可能做不到,但是百歲老總沒問題?!?/p>
總之,沒有什么比身體更重要,我們一定要善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