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華
小時候,每次父親發(fā)了工資,母親都會拿出大部分存到銀行,僅留少許部分作為生活開銷和我們姐妹的學費。有時候不夠用,母親就采摘自家園子里的蔬菜,或自己做一些手工藝品拿到3公里以外的集市上去賣。
看到母親這樣辛苦,我們心疼她,但更不理解她。當時父親的收入在我們隊上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家都說我們家有錢,可母親卻總是勒緊褲腰帶,一分錢都想掰成兩半花,她這樣吝嗇何苦呢?
鄰居家新添置了一輛摩托車,父親騎著自行車覺得很沒面子,心癢難耐的時候,他去求母親,母親不答應。我們也羨慕鄰居家的孩子們坐在摩托車后座上洋洋得意的樣子,去幫父親求情,母親依然不答應。她鐵了心不買摩托車,父親有好長時間不愿理睬她。我們也覺得母親過分,對她的做法頗有微詞,有時候,我還會給她臉色看。哪知道母親裝作視而不見,偶爾還高興地唱幾句《劉海砍樵》。話說回來,雖然母親獨攬財政大權,但從沒有拿來私用,我們也拿她沒辦法。
1995年,我考上了中專,因為離公費線差了0.5分,需要交一大筆費用才能作為定向收費生上學。這下父親犯愁了,說到哪去借那么多錢?我也犯愁,以為學業(yè)就此結束,哪知母親在我上學報到的前一天,變戲法似地拿出一大疊錢來。她自豪地說:“你看吧!一分都沒借,全是咱家的錢。要不是我手緊,我們能存到這么多錢嗎?”原來,母親把錢都存了定期,她又舍不得提前支取,想著也不耽誤我上學,就等到了存款到期這天,她是想給我一個驚喜呢!
我后來才知道,我們家除了這些錢,還有一部分存款。這些,都是母親一手“緊”出來的。當我畢業(yè)后想創(chuàng)業(yè)時,她將那些存款全部取出來給我應急。母親說,她原來最擔心的就是萬一出現(xiàn)這樣的緊急情況束手無策,現(xiàn)在,她辛辛苦苦攢的那些錢終于派上了用場,她覺得受過的所有委屈都值得。
因為母親的“摳門”,我和妹妹順利完成了學業(yè);因為母親的“摳門”,我創(chuàng)業(yè)成功,全家過上了好日子。我現(xiàn)在才知道,沒有文化的母親其實一點也不吝嗇,她只是一直在為家庭的長久之計做打算,她的深謀遠慮讓全家人打心底里佩服,并為曾經(jīng)對她的誤解而深感慚愧。
也許是受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之后的生活里,我也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從不敢亂花一分錢。當周圍的朋友們都是“月光光”時,我?guī)缀趺吭露加泄?jié)余,這一切,都源于母親的言傳身教。特別是當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后,更加懂得了“手緊一點”的好處?!霸掠嘘幥鐖A缺,人有禍福旦夕”,誰知道我們以后會不會有緊急狀態(tài)?到時候手上沒有一點資金,去哪借?找誰借?“有備無患”總沒錯!
通過這些年的積累,我也有了一筆存款,想買的東西一件一件按計劃添置,房子有了,車子也有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我知道,“緊”出來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我更知道,這些“緊”出來的好日子,是這一生中母親送給我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