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廣州市適應小學高年級兒童的自然植物教育研究*

      2019-09-05 02:54:08伍穎恩陳紅躍冼麗鏵
      廣東園林 2019年4期
      關鍵詞:植物兒童活動

      伍穎恩 陳紅躍 冼麗鏵

      (華南農業(yè)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1 自然植物教育

      自然植物教育是以自然環(huán)境為背景,以普及植物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是促使兒童接近大自然,并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教育活動,是自然教育的重要組成之一[1]。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兒童離泥土和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缺乏對自然和植物的全面認知[2]。2015年由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發(fā)布的《城市中的孩子與自然親密度的調研報告》[3]中顯示,全國有68.12%的孩子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足1 h,16.33%的兒童開始具有自然缺失癥的傾向,表現(xiàn)為對自然不友好、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調節(jié)能力和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等。近年來教育學者也紛紛提出,自然本身孕育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對兒童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情感教育有積極的影響[4];自然環(huán)境能刺激兒童感官,利于兒童的認知功能和自我控制;戶外活動能幫助兒童釋放壓力,排解不良情緒,培養(yǎng)兒童與自然的情感,激發(fā)對自然的熱愛以及保護自然的意識[5]。盡管近年國內自然教育機構數(shù)量劇增,但仍未形成規(guī)范的體系,影響力不大。而我國學校教育是基礎教育,覆蓋面廣,若能通過發(fā)展校內自然教育,加強兒童的自然意識,與校外的專業(yè)機構共同構成周密的自然教育網絡,相信能創(chuàng)造更好的效果[6]。

      小學高年級(4~6年級)兒童天性對自然和環(huán)境具有較強的好奇心[7],對比低年級學生,其邏輯思維能力更強,對科普知識和活動教學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對比中學階段,小學應試壓力較小,課程形式更靈活,便于自然植物教育的滲透普及與自然體驗活動的開展,是自然植物教育的重要節(jié)點。因此本研究以小學高年級兒童為例,對改進校內自然植物教育進行調查研究。

      2 材料與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11月—2019年3月,就廣州市小學自然植物教育情況,對越秀區(qū)凈慧體校、荔灣區(qū)蔣光鼐紀念小學的老師進行了訪問調查,并對市內部分自然教育機構開展的小學生自然教育活動(非親子)進行了調研。同時,以問卷形式對以環(huán)境教育為素質教育亮點的凈慧體校、通過“廣東省綠色學?!痹u估并注重環(huán)境教育實踐的華僑外國語學校和坐擁大學校園豐富植物資源的華南農業(yè)大學附屬小學的高年級(4~6年級)兒童進行了自然植物教育需求和喜好的調查—半結構式問卷共設置15 題,其中包含11道單選題和4道多選題,內容設計包括受訪兒童的基本信息、自然植物教育途徑、對植物和相關課程的態(tài)度、對植物教育活動形式及內容的偏好等方面。共發(fā)出問卷323份,回收問卷321份,有效率99.4%;其中4年級、5年級、6年級兒童各占調查主體的24.0%、39.3%和36.7%,男、女各占調查主體50.5%和49.5%。

      3 結果與分析

      3.1 小學自然植物教育以理論為主

      廣州市教育局在2017年重新修訂了小學科學課教學規(guī)范,加大對自然科學教育的重視,提倡豐富教學內容和增加實踐教學活動,并組織了科學課教師自然科學知識素養(yǎng)競賽等。小學內的自然教育主要仍以科學課的理論知識為主,平均一周兩節(jié),但課時緊湊且涵蓋范圍廣,涉及植物知識不足三分之一。實踐教學活動次數(shù)有所增加,平均每學期一次,例如凈慧體校增加了組織學生到校園周邊認知植物的實踐教學活動,也曾到長鹿農莊參加自然教育活動。一部分學校建有生物園或植物園,但較少將其運用到教學中;部分學校的植物園荒廢,缺乏管養(yǎng)。針對環(huán)境教育專題活動(如低碳教育、環(huán)保教育),多采用講座類教育形式,部分講座活動會穿插游戲環(huán)節(jié)。

      3.2 自然教育機構與小學開展合作交流

      近年,為了進一步普及自然教育并充實戶外研學活動的內容,廣州有部分自然教育機構、組織或單位與小學開展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如海珠濕地自然學校針對周邊學校、企業(yè)和社區(qū)開展了“三進”項目,推廣鄉(xiāng)土課程、濕地文化和生態(tài)建設,向20所小學贈送了自然教育教材,并聯(lián)合了9所學校編制自然教育鄉(xiāng)土課程,在13所小學內進行試課,開啟與周邊學校深入合作的進一步探索[8]。自2013年起,華南植物園先后與6所小學如碧桂園小學、匯僑第一小學、華陽小學、體育東路小學等,聯(lián)合開展了植物手工創(chuàng)作、植物小苗種植、“林中尋寶”植物觀察游戲等自然體驗活動,以及“認識不長葉子的樹”“秋—植物多棱鏡”“博物四季—山茶花”等主題科普講座;此外,華南植物園為天河區(qū)各學校100余名科學、生物課教師提供了生物科學課程培訓,并針對春秋游項目與旅行社共同研發(fā)了“華南植物園研學之旅一天游”產品。廣州科普聯(lián)盟組織在2018年12月開展了科普“四進”活動,華南植物園、廣東科學中心、廣州市科學技術交流館等機構在龍洞小學內進行了科普聯(lián)展,實現(xiàn)了“館校合作”,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自然教育講座和科普游戲活動。

      廣州市內的自然植物教育處于一個“學校+自然教育機構+自主體驗”的模式。校內的自然植物教育還處探索的階段,理論為主,實踐較少,難以讓學生真正走進自然。自然教育機構的課程和活動較為創(chuàng)新,但未能得到充分推廣,目前與小學的交流合作仍比較有限,覆蓋面不廣。同時由于各家庭教育觀念存在差異,且社會對自然植物教育重視不足,自主體驗的普及度低,各兒童受到的教育成效差距大。

      3.3 高年級兒童自然植物教育需求分析

      3.3.1 自然植物教育途徑

      從問卷結果來看,廣州小學高年級兒童自然植物教育的途徑主要為科學課、電視和網絡、大自然書籍、博物館,其次為公園宣傳牌、父母教育,而校外自然體驗活動排在末位,僅占33.3%(圖1)。學校教育是普及自然植物教育的主流途徑,校外自然體驗活動排在末位的原因可能是學校沒有開展戶外教學活動,教育機構活動項目宣傳推廣不足而未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家長缺乏充裕資金和空閑時間等[9]。

      3.3.2 對植物以及自然植物教育課程的態(tài)度

      從問卷結果來看,60.4%的受訪兒童喜歡植物,39.6%受訪兒童對植物不感興趣。親近自然本是此年齡段兒童的天性,但近4成受訪兒童對大自然或自然教育不感興趣,可見此年齡段的廣州城市兒童的確存在自然缺失的傾向。有66.4%的高年級兒童希望學校可以開展和植物相關的課程或活動,超過30.0%高年級兒童對校內自然植物教育課程持無所謂態(tài)度,可見大部分小學高年級兒童對自然仍存有探索和親近的欲望,對校內自然植物教育有一定的需求。

      在對校內學習和校外自然教育機構學習態(tài)度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小學高年級兒童首選在校園中進行自然植物教育(圖2)。分析認為,小學高年級兒童處于具體運算階段[6],具有去自我中心主義,在意同伴的感受,在學習與活動中渴望討論和交流。因此,校園熟悉的環(huán)境和親近的同學,能幫助兒童快速融入課堂和活動。而喜好自然教育機構的兒童,認為其配備專業(yè)的教學人員,資源豐富,形式多樣,活動更自由,若校內與校外的優(yōu)點相結合,相信能進一步優(yōu)化小學高年級兒童的自然植物教育成效。

      3.3.3 對校內自然植物課程形式的喜好

      從校內自然植物課程形式來看,小學高年級兒童更喜歡多媒體教學和實地教學形式,對現(xiàn)行理論授課方式支持率較低(圖3),這與其正處于思維活躍時期,喜愛自主冒險探索有關[6]。因此,理論教學可多考慮多媒體設施的運用,并適當增加實地教學環(huán)節(jié),給予此階段兒童自主探索感悟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3.3.4 對自然植物教育活動類型的喜好

      從自然植物教育活動類型來看,小學高年級學生最喜愛手工創(chuàng)作類活動,其次是實踐類活動和五感觀察體驗類活動,而閱讀類活動喜好率低,講座類活動最不受歡迎(圖4)。目前校內專題教育活動形式主要為講座類活動,而其喜愛度不足5%,因此可適當減少講座類活動的比重,或把講座類活動作為理論知識教育的補充。

      3.3.5 對自然植物教育內容的喜好與需求

      從對自然植物教育內容的喜好與需求的調查結果來看,小學高年級兒童最感興趣的是植物的外觀特點、相關趣聞、生長生理過程以及氣味(圖5),這與此階段兒童處于五感發(fā)育的重要時期有關,視覺、嗅覺可及的事物特點能引發(fā)其好奇心,而且思維能力發(fā)展迅速,因此對植物的內涵、趣聞和生長生理過程感興趣[7]。針對小學高年級兒童的自然植物教育可根據(jù)以上結果,適度調整教學活動內容,調動小學高年級兒童對大自然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圖1 自然植物教育途徑

      圖2 對校內學習和校外自然教育機構學習的態(tài)度

      圖3 對校內自然植物課程形式的喜好情況

      圖4 對自然植物教育活動類型的喜好情況

      圖5 對自然植物教育內容的喜好情況

      表1 羅馬尼亞、新加坡、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韓國自然植物教育特點

      4 討論及建議

      4.1 廣州自然植物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第一,自然植物教育的整體普及和推廣程度不高。原因在于目前廣州正學習自然教育先進國家中以機構為主導的自然教育模式。雖然在羅馬尼亞、美國、澳大利亞和韓國等國家,自然教育機構在自然植物教育中起主導地位,為兒童設計和提供相關課程,并達到了良好的成效(表1),但不可忽視的是,其中的自然植物教育并非僅在校外機構中實現(xiàn),而是先從基本的學校教育中進行推廣覆蓋,并由國家政策加以規(guī)范和落實,再依托機構進行更加專業(yè)和有針對性的教育實踐[10~14]。反觀目前廣州自然植物教育的現(xiàn)狀,迅猛發(fā)展的自然教育機構還沒能和小學進行更好的溝通合作,整體自然教育系統(tǒng)不緊湊、不完善,大部分兒童及家長的自然教育意識淡薄,較為冷淡的市場態(tài)度也限制了自然教育機構生源群體的擴大,不僅對兒童的自然植物教育造成影響,也會對自然教育機構的發(fā)展造成阻礙,使得整體推廣效果不佳。

      第二,學校未能充分利用和發(fā)掘自身及周邊的自然教學資源。原因在于一部分學校可能將植物教育活動復雜化,認為實踐活動必須具備豐富的物種資源,忽略了校園內綠地、周邊社區(qū)公園中的一花一草,且部分校園內植物園的荒廢也造成了自然教學資源的浪費。然而,自然植物教育活動,關鍵是讓兒童接觸和體驗自然,周邊的自然植物元素也可以起到教學和體驗的效果。

      第三,校內實踐教學活動少,植物教學內容少或活動形式與兒童的喜好不符。部分小學開展此類專題教育實踐活動時,采用絕大部分小學高年級兒童不感興趣的講座形式,沒能充分考慮兒童的喜好和需求,這也可能是校內自然植物教育成效不明顯的原因。

      4.2 對策

      4.2.1 加強學校與周邊公園和機構的交流合作

      廣東省自然教育行動計劃正在啟動,未來兩年內廣東省將建立50~100座自然教育中心[15]。屆時,針對廣州自然植物教育體系建立和推廣普及環(huán)節(jié),每一自然教育中心可掛鉤其附近的5~10所小學,形成合作關系,利用學校教育在推廣度和覆蓋度上的優(yōu)勢,校內自然植物教育與校外教育聯(lián)手,效仿海珠濕地自然學校的“三進”項目以及華南植物園與周邊小學的交流模式,即學校為機構提供生源和平臺,機構為學校提供專業(yè)的、有針對性的課程,讓兒童集中性地進行專業(yè)、有趣的自然植物教育,推動自然教育普及。

      4.2.2 優(yōu)化植物教育資源的管理、發(fā)掘和利用

      針對廣州小學自然植物教育資源環(huán)節(jié),設有植物園的學校應充分活用園內資源。面對管養(yǎng)問題,可聯(lián)合有相同需求的學校,雇用固定的人員進行綠化管養(yǎng)工作,簡單的管養(yǎng)工作如除草、修剪、花卉播種和補植等,可以組織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分批參與,既可達到養(yǎng)護目的,也是體驗實踐的好途徑。校內的植物要做好科普標識牌的掛牌工作,引導兒童主動觀察身邊的植物。針對植物資源較少的學校,可充分利用校內花草盆栽等植物元素,例如將植物盆栽引入課室內,或在教學中引導兒童關注周邊花草樹木的季相變化等,也可發(fā)掘周邊社區(qū)綠地、公園的資源,增強環(huán)境的熏陶作用。

      4.2.3 針對特定年齡兒童改善校內植物教育內容和形式

      小學高年級兒童(4~6年級)習慣運用“經驗—歸納”的方法進行邏輯推理,喜歡自主觀察和冒險探索[7]。學校不妨給予他們更多操作實踐的機會,讓其從自身經驗中歸納和推理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根據(jù)上文問卷調查結果,結合城市學校的現(xiàn)實條件情況,在自然教育課程(或科學課)上,理論教學可多運用多媒體教學材料,也可以將理論教學滲透在實地教學當中,作為實地教學的預習或歸納總結;在體驗活動上,可以開展如制作葉脈書簽、繪畫植物生長日志、拍攝植物圖片、種植盆栽、觀察植物生長、識別不同植物等活動,對自然資源要求不大,且有趣有益;在教學內容上,可以適當提高植物的顏色、生長形態(tài)、氣味、生理生長奧秘和原理、特定植物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趣聞等教學內容,激發(fā)兒童參與的興趣。

      4.2.4 加強對相關教師在自然教育上的專業(yè)培訓

      校園內的自然植物教學,主要依靠科學課教師、班主任以及管理層人員進行主導或授課,因此教育局和自然教育機構應該為其提供定期的、專業(yè)的培訓課程,培訓內容應包含適齡的自然知識點、教學模式和活動參考方案等,加強校內自然植物教育的專業(yè)性和針對性,并提高小學自然教育意識。

      4.2.5 體驗活動碎片化靈活化

      小學高年級兒童紀律意識、注意穩(wěn)定性和轉移能力較低年級兒童強[7],因此自然體驗活動可以碎片化和靈活化,形成高效的的植物教育課堂,穿插到小學高年級兒童的日常學校生活中,逐步拉近兒童與自然環(huán)境的距離。例如每天運用一個課間10 min,由老師帶領學生認識校園綠植中的一種植物;或者每周運用一節(jié)課引導學生觀察和討論教室里盆栽生長狀況的變化差異,并繪制記錄手冊等。

      5 結語

      廣東省高度重視青少年自然教育的普及,自然教育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小學根據(jù)適齡的需要,活用校內及周邊植物資源,在課程和校園生活中增加手工創(chuàng)作和實踐體驗類活動等,能活躍校內自然植物教育氛圍,初步啟發(fā)兒童的自然意識,提高自然教育的普及成效;進一步加強與校外自然教育機構交流合作,共同研發(fā)自然教育課程與專業(yè)教材,在春秋游中合辦戶外研學活動等,有助于共同構成周密的自然教育網絡,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育成效。希望借此研究能引起社會對小學高年級兒童自然植物教育的更多關注,并為小學自然植物教育的改進、普及與發(fā)展提供參考。

      注:本文圖片均為作者自繪。

      猜你喜歡
      植物兒童活動
      “六小”活動
      少先隊活動(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三八節(jié),省婦聯(lián)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植物罷工啦?
      植物也瘋狂
      九寨沟县| 和龙市| 孟村| 钟祥市| 肥西县| 安仁县| 庆阳市| 石渠县| 天气| 道孚县| 靖江市| 郯城县| 靖边县| 广水市| 柳河县| 南召县| 那曲县| 宜州市| 平果县| 商水县| 安吉县| 峨边| 乃东县| 五指山市| 秀山| 佛山市| 翁源县| 利津县| 平阳县| 高平市| 长春市| 安龙县| 九龙县| 房产| 彰化市| 惠安县| 额尔古纳市| 鸡西市| 南陵县| 三江|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