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杰 李焜釗 黃久香,*
(1.廣州市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廣東 廣州 510976;2.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廣東 廣州510642)
紅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是蘇木科Caesalpiniaceae羊蹄甲屬喬木[1],其枝葉婆娑,葉大而奇異,冠闊蔭濃;花大絢麗,滿樹繽紛,且花期長,極具嶺南特色,是優(yōu)良的園林觀賞植物,被廣泛應用在園林綠化中。羊蹄甲屬植物的生物學特性[2~3]、生理生化[4~5]、園林應用[6~7]等各方面是其研究熱點,然而其景觀效果的評價鮮見報道。國內(nèi)外對植物景觀評價的研究在大環(huán)境植物群落的景觀效果方面[8~10]已有許多成功的先例,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AHP),運用多分級處理來確定因素權重,用定量的方式確定元素之間的關系[11],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3種羊蹄甲屬植物的不同配置形式及其與不同園林要素搭配的植物景觀進行評價,探討和篩選它們最佳的配置模式,以期為羊蹄甲屬觀賞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在前期調(diào)查的基礎上,根據(jù)綠地分類系統(tǒng),結合羊蹄甲屬觀賞植物的生物學特性,選擇了公園綠地、居住區(qū)綠地、道路綠地和單位附屬綠地4種綠地類型作為調(diào)查的對象。綜合考慮綠地的典型性、代表性、分布地、景觀效果等因素,選定了廣州市市區(qū)11個公園、10條城市主干道、6個居住區(qū)以及6個大學校園共33塊綠地作為調(diào)查對象。
1.2.1 數(shù)據(jù)采集
對所選取的廣州市33塊綠地進行實地踏查,多角度拍攝3種羊蹄甲屬植物的孤植、對植、列植、叢植、群植5種配置形式,及其與建筑、山石、道路、水體和其他植物5種搭配形式的照片,從中選出每種配置形式和搭配形式各10張景觀效果較好的照片作為評價對象,其中對植、與山石小品搭配各7張。
1.2.2 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jù)植物景觀評價指標的選擇原則和方法,借鑒前人研究成果[12~14],綜合相關園林專家意見,再結合實地調(diào)查中3種樹木的配置形式及實際園林應用,選擇美學功能、生態(tài)功能及服務功能3個項作為體系的準則層,確定隸屬于準則層的評價因子(P)[15],擬定評價因子由好到差的評分標準(表1~2)。
1.2.3 評價指標權重值計算及一致性檢驗
采用1~9倒數(shù)法,請5名專家及30位風景園林專業(yè)學生根據(jù)因子間的相對重要性標度進行對立打分,后用求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法構建目標層(A)相對于準則層 C1、C2、C3以及準則層 Ci 相對于因子層 Pi 的判斷距陣,用方根法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值(W),形成評價的基礎。參照許樹伯[15]的方法,計算一致性,并進行檢驗。
1.2.4 綜合評價分值的確定
請20位園林專業(yè)的研究生、10位園林專業(yè)的大四學生及10位非專業(yè)人員據(jù)表2的標準,對以幻燈片形式播放的羊蹄甲屬植物景觀照片進行打分。通過景觀綜合評價指數(shù)法,求出每個植物景觀單元的綜合評價指數(shù)公式為物景觀單元綜合評價分值,S0為理想值(取每一個因子的最高級別與權重相乘疊加而得)。CCEI作為分級的依據(jù),并以百分比分級法確定各樣方植物景觀的評價等級[16~17]。
其中S為評價分數(shù)值,n為因子數(shù),Wi為評價因子權重代表值,F(xiàn)i為植物景觀此項因子得分。利用公式CCEI=S/S0×100% 算出綜合評價指數(shù),其中CCEI為綜合評價指數(shù),S為某植
通過對羊蹄甲屬觀賞植物景觀評價指標體系的分析,計算各評價因子的權重。由結果可知(表3),準則層中3大類因子中美學功能C1(0.6337)的權重值最大,其次是服務功能C3(0.1919),最后為生態(tài)功能C2(0.1744),說明在評價羊蹄甲屬植物景觀時,人們更加追求植物景觀的觀賞性和藝術性。
各個因子總體評價排序為P2>P1>P3>P5>P4>P6>P7=P8>P9>P10。其中植物景觀尺度宜人性(P2)的權重值最大(0.2067),植物色彩與季相變化(P1)排在第2(0.1824),說明3種羊蹄甲屬植物的體量與色彩對觀賞者的影響最大,這兩個指標可以衡量其景觀優(yōu)劣。植物的生態(tài)調(diào)節(jié)功能的權重值低于觀賞功能,可能是由于人們的生態(tài)意識不夠強烈,但植物的生長狀況及其與周圍其他植物的協(xié)調(diào)性也直接影響景觀的觀賞性,因此植物的生態(tài)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服務游客功能中,可達性與可停留性較靠前,表明游客對于觀賞地的便捷性與舒適性也有很強的需求。服務功能的4個指標(P7~P10)的排序均靠后,說明人們更希望在植物景觀中得到視覺享受。此外,由于在現(xiàn)代公園內(nèi)仍有部分綠地不允許人們進入,阻止了人們體驗公園綠地的服務功能,并且公園的服務功能主要集中在硬質(zhì)景觀上[18],這也可能是導致服務功能指標排后的原因之一。
表1 植物景觀評價等級
2.2.1 不同配置形式景觀評價結果分析
結果表明(表4~5),羊蹄甲屬觀賞植物在不同的配置形式中,Ⅰ級景觀單元有3個,為列植-2、列植-7和群植-1(圖1~3),Ⅰ級景觀主要表現(xiàn)為色彩豐富,布局均衡,且整體景觀表現(xiàn)良好。Ⅱ級景觀單元出現(xiàn)了22個,其中叢植有50%的景觀單元為Ⅱ級,Ⅱ級景觀中羊蹄甲屬植物群落生態(tài)效益優(yōu)良,但運用比例不高。Ⅲ級景觀單元有21個,其中孤植有70%的景觀單元為Ⅲ級,整體表現(xiàn)為植物單一,缺乏層次。在對植中出現(xiàn)一個Ⅳ級景觀(圖4)。綜合評價5種配置形式的景觀效果,以列植和群植為佳,孤植、對植、叢植相對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羊蹄甲屬觀賞植物,尤其是洋紫荊,以群體的景觀形態(tài)為最佳,植物數(shù)量不多時景觀相對較差。在5種配置形式里,群植是10多株植物以上配置成的小面積群落,而列植多以群體的景觀形態(tài)出現(xiàn),因此這兩種配置形式評價分值最高,且都有Ⅰ級的景觀。而其他3種配置形式,尤其是孤植和對植,由于應用的植株數(shù)量較少,導致評價分值不高。
2.2.2 與不同園林要素搭配景觀評價結果分析
在羊蹄甲屬觀賞植物與5種不同園林要素搭配中(表6~7),Ⅰ級景觀單元有5個,為道路-1、道路-3、道路-6、建筑-1、建筑-3(圖5~9),尺度宜人且與周圍環(huán)境的呼應協(xié)調(diào)度高。Ⅱ級景觀單元有22個,其中與山石小品搭配的景觀單元占比71.43%。Ⅱ級景觀表現(xiàn)為協(xié)調(diào)性較弱,但存在較高可利用價值。Ⅲ級景觀單元有20個,與建筑搭配的景觀單元占比60%。Ⅲ級景觀由于組景比例不均衡,導致景觀效果差。羊蹄甲屬觀賞植物與建筑、水體、道路搭配的景觀綜合評價為Ⅱ級,因其大多為喬木,體量較大,枝干挺拔,適宜用在大場面。而其與山石小品、其他植物搭配綜合評價為Ⅲ級,可能由于組合時欠缺對色彩、空間、位置等關系的考慮,不能突出羊蹄甲屬觀賞植物花大色艷的優(yōu)勢,導致評分不高。
表2 3種羊蹄甲屬植物景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表3 景觀評價體系層次總排序
表4 每種配置形式景觀評價
圖1 景觀單元“列植-2”
圖2 景觀單元“列植-7”
圖3 景觀單元“群植-1”
圖4 景觀單元“對植-2”
在前人對植物景觀評價研究中,存在美學因子排在首位[18~20],或者生態(tài)功能的權重值最高[21~22]的不同結果,說明評價對象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也會存在差異,要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在對羊蹄甲屬植物造景評價中,觀賞性占主要地位,這也與前人對華南蘇木科植物的觀賞應用評價結果一致[23]。3種羊蹄甲是優(yōu)良的觀花觀葉植物,所得結果與事實相符,評價模型具有可靠性。
研究表明羊蹄甲屬植物不同的配置方法和與不同的園林要素搭配會直接影響景觀效果。列植與群植都表現(xiàn)出植物的群體美,形成氣勢磅礴、韻律感強的景觀[24]。3種羊蹄甲大多花期集中,群體景觀可以達到震撼的效果。在進行3種羊蹄甲造景時,著重突出群體景觀,可用同一樹種形成純林,也可不同花色的樹種組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效果[25]。此外這3種羊蹄甲屬植物為喬木,體量較大,應用在城市道路、大面積水體等大尺度的場地中相得益彰。在進行其他方式的配置時,根據(jù)“喬+灌+草”的配置模式,留出較大的冠幅面積觀賞花、葉。
在植物配置中,還需要考慮均衡與韻律、比例與尺度、對比與協(xié)調(diào)等多種形式美原則[26]。在3種羊蹄甲屬植物與不同園林要素搭配中,作為一個組景單元,要合理考慮相互之間的關系。根據(jù)本研究結果,推薦4個配置方式:
1)群植+建筑。群植-1、建筑-3為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的紫荊景觀,洋紫荊與白花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var.candida以5︰1的方式配置純林,打造同期不同色的大面積景觀,與周圍大體積的行政樓相互襯托出澎湃氣勢。
圖5 景觀單元“道路-1”
圖6 景觀單元“道路-3”
圖7 景觀單元“道路-6”
表5 不同配置形式景觀評價匯總
表6 與各種園林要素搭配景觀評價
表7 與不同園林要素搭配景觀評價匯總
2)列植+道路。列植與道路往往相生相應,道路包括城市干道以及游憩小道,在其兩側(cè)種植洋紫荊或紅花羊蹄甲,兼具美觀與生態(tài)性。
3)孤植+水體。出彩的羊蹄甲屬植株個體,配以蒲桃Syzygium jambos、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垂枝紅千層Callistemon viminalis等,在水邊可觀倒影。
4)叢植+植物。3種羊蹄甲屬植物主要作為上層植物,喬木層與樟Cinnamomum camphora、 木 棉Bombax ceiba、小葉欖仁Terminalia neotaliala、白蘭Michelia × alba等,灌木層與雞蛋花Plumeria rubra、朱纓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龍船花Ixora chinensis、黃花夾竹桃Thevetia peruviana等,草本層與山菅蘭Dianella ensifolia、鳶尾Iris tectorum、翠蘆莉Ruellia brittoniana、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等其他植物組成小型群落,在色彩、層次、生態(tài)達到協(xié)調(diào)。
羊蹄甲屬植物眾多,但目前在廣州綠地中的應用僅有紅花羊蹄甲、羊蹄甲、洋紫荊以及少量的白花洋紫荊與嘉氏羊蹄甲Bauhinia galpinii。加大對羊蹄甲屬不同生活型植物的開發(fā)利用,探討其在園林綠化的合理配置,可作為后期研究方向。
注:本文圖片均為作者自攝自繪。
圖8 景觀單元“建筑-1”
圖9 景觀單元“建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