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昊
(黃河萬家寨水利樞紐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位于黃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龍口河段峽谷內(nèi),屬一等大(一)型工程。樞紐工程的主要任務是供水結(jié)合發(fā)電調(diào)峰,同時兼有防洪、防凌作用,為引黃入晉工程的龍頭工程。水庫總庫容8.96億m3,調(diào)節(jié)庫容4.45億m3。樞紐年供水量可達l4億m3。電站裝有6臺單機容量180 MW的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l 080 MW,多年平均年發(fā)電量為27.5億kW·h,年利用小時數(shù)2 546 h。
萬家寨水利樞紐泄水建筑物布置在左岸,分布在4~10號壩段,由8個 4 m×6 m的底孔,4個 4 m×8 m 的中孔,l個l4 m×l0 m的表孔組成。中孔的主要作用為泄洪排沙和排泄漂浮物,布置在9號、10號壩段。中孔堰面曲線為拋物線,方程為y=0.011 765x2,后接坡度1∶0.85的直線段,直線段與護坦間以半徑為35 m的反弧段連接,反弧夾角為 49°38′08″。
萬家寨水利樞紐采用“蓄清排渾”的運用方式,每年需排走80%以上的泥沙。因黃河泥沙具有硬礦物含量高、硬度大、泥沙顆粒多呈棱形的特點。泄水建筑物經(jīng)過10多年運行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老化、裂縫、剝蝕等現(xiàn)象。
為保證泄水建筑物后期安全運行,2014—2015年萬家寨水利樞紐分兩期,對5~8號底孔壩段、9~10號中孔壩段等的過流部位進行修復。其中,中孔溢流面混凝土,采取少鑿多澆的方式進行徹底修復,考慮到中孔溢流面曲線由1段函數(shù)曲線、1段斜線、1段圓弧線組成,且過流流速較高,混凝土外觀質(zhì)量控制尤為重要,經(jīng)方案比選后,選用滑模施工工藝進行混凝土澆筑。
根據(jù)前期檢測情況,分別對溢流面壩下0+08.825—0+14.825段鑿除30 cm深,壩下0+14.825—0+58.510段鑿除10 cm深,壩下0+58.510—0+087.50段鑿除30 cm深,鑿除后表面應為新鮮堅硬的混凝土。
在鑿除面上植入環(huán)氧樹脂錨桿,錨桿采用直徑16 mm間距500 mm,深入老混凝土35 cm,頂部與表層鋼筋網(wǎng)焊接,表層鋼筋采用直徑16 mm,間距150 mm鋼筋網(wǎng)。在新老混凝土結(jié)合面清洗結(jié)束后、新混凝土澆筑前,涂刷一層界面膠,以增加層間結(jié)合。
新澆混凝土為C50 F300 W6(二)高強混凝土,澆筑厚度28~59 cm。
本工程采用滑模施工的范圍為壩下0+075—壩下0+030.2函數(shù)曲線段。整個滑模系統(tǒng)由模板、加勁桁架、軌道、支撐架、行走及提升設備等組成。
模板長度根據(jù)溢流面寬度確定為16 m,共由3塊鋼板組成,其中2塊規(guī)格尺寸為長7.3 m、寬1.2 m,1塊規(guī)格尺寸為長1.4 m、寬1.2 m;面板選用5 mm厚Q 235鋼板加工,肋板為63 mm×6 mm扁鋼,間距為0.38 m。
桁架整體長度16.6 m,高2.0 m,寬1.20 m,為梯形斷面,分二節(jié)加工,現(xiàn)場用螺栓連接;桁架上下弦桿采用25號a槽鋼加工,立桿及水平桿采用16號a槽鋼加工,斜桿選用∠75 mm×75 mm×8 mm角鋼加工。
軌道材料選用Ⅰ25工字鋼,按溢流面曲線分段進行加工制作,兩條軌道中心距離為16.1 m。為便于現(xiàn)場運輸和吊裝,每6 m一段分節(jié)組裝。支撐架材料選用16號a槽鋼和DN 159鋼管立柱,間距1.5 m,與軌道采用焊接固定。支撐架的布置型式分為兩種。
3.2.1 壩段分縫處布置型式
DN 159鋼管作為支撐架,下端采用14 mm鋼板與錨筋焊接,固定于溢流面上。錨筋為直徑25 mm鋼筋,在溢流面壩段分縫處布設,間距150 cm,具體型式見圖1。
圖1 壩段分縫處支撐架型式
3.2.2 導墻處布置型式
16號槽鋼作為支撐架,與錨筋焊接固定在導墻上。錨筋有直徑25和直徑16鋼筋兩種,直徑25鋼筋布設在導墻部位高于溢流面38.4 cm處,間距150 cm,直徑16鋼筋布設在導墻部位高于溢流面18 cm處,間距150 cm,具體型式見圖2。
滑模牽引力計算,采用《水工建筑物滑動模板施工技術(shù)規(guī)范》(SL 32-2014)中的滑模牽引力計算公式:
式中:K——牽引力安全系數(shù);
τ——模體與混凝土的粘結(jié)力;
A——模體與混凝土的接觸面積;
圖2 導墻處支撐架型式
φ——模體傾角;
G——模體系統(tǒng)自重(包括配重、施工荷載),kN;
p——混凝土的上托力,kN;
f1——鋼模體與混凝土的摩擦系數(shù);
f2——滾輪或滑塊與軌道的摩擦系數(shù)。
經(jīng)計算,結(jié)果為141.2 kN。
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實際,選用4臺20 t倒鏈為主要牽引設備,一邊懸掛在滑模兩個端部,一邊固定在預埋的錨固點上。兩組倒鏈采取一組活動,一組固定的提升方式,循環(huán)工作。
行走裝置采用兩副滾輪,分別安裝在桁架兩端,每副行走裝置包括四個組裝滑輪。行走裝置用定位板與桁架連接。
軌道及支撐架安裝精度要求較高,施工前應由測量隊進行放樣,并反復校核,主要控制程序如下:
軌道中心線和立模邊線測量、支撐架位置測量、檢查支撐架標高、支柱上端部放軌道中心線、檢查軌道中心位置和軌頂標高、檢查溢流面線與設計線的偏差。
由于混凝土澆筑前要對溢流面進行鑿除,需要搭設腳手架做為平臺使用,軌道的測量放線在腳手架完全搭成前完成,以免埋件埋設相關(guān)準備工作無法完成。
支撐架與預埋錨筋、軌道與支撐架、模板與桁架均采用焊接連接。
滑模組裝完成后,在桁架下游側(cè)布設人工操作平臺,底寬1.0 m,高1.6 m,用以收面和檢查使用。
牽引設備主要由4個20 t倒鏈和在溢流面上的錨固點組成,4個倒鏈兩兩一組進行對稱行動,保證一組活動,一組固定。錨固點設置在溢流面鑿除完成后的混凝土面上,采用4根直徑25鋼筋組成的錨筋樁,錨固長度根據(jù)現(xiàn)場拉拔試驗結(jié)果確定為30 cm。錨固點的穩(wěn)定對施工安全至關(guān)重要,施工過程中每日對錨固點進行檢查,并形成記錄。
滑模系統(tǒng)安裝完成后,在施工前進行了空載提升試驗,主要目的是驗證軌道與滾輪之間的匹配情況;驗證支撐架與軌道的可靠性;檢驗滑升系統(tǒng)運行及制動情況。
試滑過程中,安排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對上述情況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確認模體滿足要求后方可組織開始施工。
采用滑模施工部位的最大澆筑倉號面積11 m2,澆筑一層混凝土約3.4 m3。
溢流面高程901.4 m以下混凝土水平運輸采用8 m3混凝土攪拌車,沿左岸下游施工道路運輸至9—10號壩段護坦,倒入混凝土集料斗;溢流面高程901.4—946 m混凝土水平運輸采用8 m3混凝土攪拌車,沿左岸上壩公路運輸至中孔工作門,混凝土卸入混凝土吊罐。
溢流面高程900.0~901.4 m區(qū)域混凝土澆筑時由自卸汽車運送拌合料進入澆筑區(qū)域下游端部,然后設集料斗進行中轉(zhuǎn),最后由長臂反鏟送料入倉;高程901.4~946.0 m混凝土澆筑時采用汽車吊、吊罐混凝土卸到工作門底部集料斗,再通過溜槽的方式進入倉號。
混凝土澆筑時,層厚控制在30 cm左右。鋪料注意均勻?qū)ΨQ,確?;I仙€(wěn)定?;炷恋乃涠瓤刂圃?1~13 cm之間,根據(jù)現(xiàn)場溫度及時調(diào)整。
每層澆筑、振搗完成后,再進行下一層澆筑,當一個行程(1.2 m)結(jié)束后,等待第一層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開始向上游滑動模板,滑動高度每次不大于30 cm。振搗采用直徑50軟軸振搗器。
每層澆筑完成,滑?;?,安排專業(yè)技術(shù)工人進行抹面壓光,并及時進行塑料薄膜覆蓋養(yǎng)護。
滑?;俣葘炷脸尚偷耐庥^質(zhì)量和模體的施工安全至關(guān)重要。模體提升過早,混凝土無法成型,提升過晚,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較差且易產(chǎn)生裂縫,甚至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施工過程中牽引速度控制在5~10cm/min。一般白天滑升4m左右,夜晚滑升3m左右。
在滑模提升過程中,安排專人觀測行走滾輪運行狀況,對照埋設的標記進行檢查,隨時調(diào)整,確保滑模兩端同步上升。在達到理論脫模時間時必須滑升一次,直到滑空為止。
由于中孔堰面曲線為拋物線,滑模在制作和安裝過程中,需要進行反復測量校準。特別是在軌道埋件埋設時,埋設前測量放線完成后,在過程中隨高度每上升5 m,還要再次校準,避免較大偏差。
另外在滑模滑升過程中,及時用水平尺測量平整度,如超過要求,應及時予以解決,盡量避免混凝土終凝后再進行磨平處理。
由于溢流面滑模施工對平整度和體型誤差要求高,因此施工作業(yè)時嚴禁對桁架擾動,增加局部荷載,造成變形。如禁止在滑模上放置重物,禁止混凝土澆筑時振搗器伸入滑模桁架部位,嚴格控制每次入倉混凝土量等。施工過程中,要安排專人在混凝土澆筑時和模板滑升時,觀察模體和軌道的穩(wěn)定情況,如發(fā)現(xiàn)有上浮或模體脫離軌道現(xiàn)象,及時采取措施,確保安全和混凝土外觀質(zhì)量。
水工建筑物采用滑模施工工藝已有40多年的歷史,結(jié)構(gòu)型式不斷改變,在易于施工和確保混凝土成型質(zhì)量方面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jīng)驗。萬家寨重力壩中孔溢流面混凝土澆筑施工中,結(jié)合現(xiàn)場施工條件、工程特點,選用了桁架模板、固定軌道、倒鏈牽引、滾輪行走的滑模施工工藝,取得了預期的混凝土成型效果,平整度控制較好,在以后的類似工程中可借鑒使用。
施工過程中通過嚴格控制滑模制作加工、現(xiàn)場安裝、混凝土收面等工序的質(zhì)量,在混凝土體型完整、表面平整等方面取得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