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一文的結(jié)尾,廉頗與藺相如和睦相處。這與兩人的胸懷有著直接關(guān)系。
藺相如的愛國胸懷
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展現(xiàn)出高度的愛國胸懷——毛遂自薦,來到了強秦面對秦王,機智勇敢,威武不屈,結(jié)果完璧歸趙,晉升為上大夫。但他仍然心系國家,因為這種愛國胸懷根植于心,所以在強暴的秦王要求趙王在“澠池會見”的時候,藺相如依舊以國家利益至上,一往無前。當(dāng)秦王用卑劣的手段讓趙王鼓瑟,并加以記錄,借此侮辱趙王。王無顏面,則國無威嚴(yán)!此情此景,藺相如豈能罷休?當(dāng)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秦王擊缶,秦王不從則以死相逼,無奈秦王只好擊缶。視死如歸的愛國胸懷,趙王豈能不知?所以回國之后,官職晉升為“上卿”。
廉頗的狹小胸懷
廉頗以為藺相如靠嘴皮子而官職在自己之上,想想自己——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心里很不平衡,于是就想給藺相如個下不了臺。機會來了,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迎面遇到了騎著高頭大馬的廉頗,藺相如立刻讓手下人回避廉頗。
藺相如的大度胸懷
手下人不理解藺相如回避廉頗的行為,藺相如則以理服人:秦王、廉頗誰厲害?手下人當(dāng)然知道秦王厲害。藺相如接著陳述: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我之所以不斤斤計較,回避廉將軍是“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也”。這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能無動于衷嗎?
廉頗的改錯胸懷
廉頗靜下心來品味,藺相如的話非常有道理。藺相如為“國家之急”那么大度,我怎么能忽視“國家之急”而小氣呢?所以登門拜訪,負(fù)荊請罪——痛改前非。最終兩人成為“刎頸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