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坤
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國工人運動的杰出領導人之一。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委會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勞動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央工委委員、書記,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等職。“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1980年3月平反。
只有馬克思主義能救中國1920年(我)在法國一個鐵工廠做工,受當時法國革命工人運動的影響,并與一個信仰(共產)主義的工人有接觸,逐漸相信只有馬克思主義能救中國。
——李立三 《中國共產黨黨員登記表》(1952年填寫)
浩氣橫牛斗,如焚痛國仇。詩書從此別,投筆效班侯。
——李立三 《元旦試筆詩》(1917年1月)
造一個自由的新世界我是一個斷梗的浮萍,隨著那風波兒上下飄零。也到過黃浦江頭,也到過瀟湘水濱,也到過幽燕,也到過洞庭,今天吹我到西天來了,呼吸那自由的空氣,瞻仰那自由的女神。我還要唱那自由之歌,撞那自由之鐘,喚醒可憐的同胞,驚起他們的酣夢。鼓蕩雄風,振作精神,造一個自由的新世界,作一個幸福的新國民。
——李立三 《留法偶詠》(1920年)
最后勝利是工農的我們工農創(chuàng)造人類衣食住,不工作的資產階級把我們欺。起來!起來!齊心努力鞏固我團體。努力奮斗,最后勝利是工農的。
——李立三 《工農聯(lián)盟歌》(1922年)
將資本主義完全推倒才有光明我們唯一的生路,只有與勞動階級攜手,在這個黑暗的世界中,殺一個七出七進,將資本主義完全推倒,然后才有光明。
——李立三 《讀蒙達尼勤工儉學同人意見書》(1921年2月19日)
堅持馬克思主義我是個翻砂工人,我的法國師傅是共產黨員。我受他的影響很大。當時我們要革命、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是明確的,但是如何革法,這是不太明確的。
——李立三 《對世炎的回憶》(1960年9月3日)
李立三是黨的一大后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早期就獻身于中國人民的偉大革命事業(yè),是我國工人運動的杰出領導人之一,對推動當時江西、湖南和全國工人運動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李立三的救國思想萌發(fā)于少年時代。1906年,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成員劉道一、蔡紹南和會黨首領龔春臺等人領導了震動中外的萍瀏醴起義。起義很快失敗,很多革命志士被清政府所捕殺。但是,這次起義的影響卻長久地留存于醴陵人民心中,一些同盟會會員潛伏下來,繼續(xù)從事革命活動。在李立三讀書的學館中,就有一個比李立三長9歲的名叫孫小山的“坐問學生”,他時常利用課余散步的機會給李立三等幾個蒙童講革命故事。李立三就是從他的口里第一次聽到了秋瑾、徐錫麟英勇就義的故事。李立三后來回憶說,孫小山慷慨激昂的講述“極大地震動了我剛剛八九歲的童心”。
1905年,清政府和日本政府一起,發(fā)布取消清國留學生的規(guī)則,直接禁止中國學生在日本參加有關的愛國活動。秋瑾非常氣憤并和8000多中國留學生一起,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同中國駐日大使汪大燮進行交流,但汪大燮并未理會秋瑾。秋瑾看到祖國的沉淪和滿目瘡痍,為了直接撲向革命實踐,毅然歸國。在歸國途中寫下《黃海途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一詩,詩中有“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句,抒發(fā)了自己把革命進行到底、挽救民族危亡的堅定決心。秋瑾的救國思想對李立三產生了重要影響,這首詩成為李立三一生的座右銘。
1915年,長沙成立了長郡中學,把周圍12縣的中學生集中起來,辦成一所省立中學,李立三開始來到長沙讀書。這時結交的一個要好朋友,就是瀏陽來的羅嗷階,也就是羅章龍。羅章龍第一個響應“二十八畫生”的征友啟事,同毛澤東交上了朋友。李立三接受了羅章龍的建議,同意和毛澤東談一談。于是約定在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李立三去省立圖書館會見毛澤東。毛澤東拿一張報紙坐在長凳上看,李立三湊上去,作自我介紹。毛澤東站起來握手表示歡迎。他們見面不談客套,就態(tài)度嚴肅地講起了對國家大事和讀書修身的看法。毛澤東雖然也是一個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的學生,但比李立三大6歲,李立三覺得毛澤東已經(jīng)是一位大先生,而自己則是一個剛從縣城里來的小學生,因而十分拘束。他聽完毛澤東的講話,無話可說,就走開了。毛澤東后來回憶此事時說,他的一個征友啟事,只得了三個半朋友。李立三就是毛澤東這時結交的半個朋友。這件事不管對毛澤東還是李立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毛澤東1936年在接受美國記者斯諾采訪時專門談及此事,斯諾在《西行漫記》一書寫道: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期間,“因為感覺到要向外發(fā)展和需要一些親密的伴侶,有一天我就在長沙的報紙上登了一個廣告,邀請對愛國工作感興趣的青年和我聯(lián)絡。我特別提出艱苦有決心而能為祖國犧牲的青年們。對于這個廣告,收到了三件半的回信。一件是羅章龍的回答,他后來參加了共產黨……兩件是從兩個后來變成極端反動的青年得到的。半件回答,這是一個沒有明白表示意見的青年,名叫李立三。李立三聽了我所說的一切話,可是他隨即走開了,他自己并沒有任何具體建議”。李立三這次與毛澤東的交往,雖是一面之緣,但毛澤東提出交友條件“對愛國工作感興趣”,不怕“艱苦有決心而能為祖國犧牲”,能夠選中李立三,說明李立三當時已是湖南第一師范的進步學生,思想傾向愛國。
中學畢業(yè)后,李立三滋生出“武力救國”的思想。1917年1月,李立三毅然投筆從軍,到程潛的護國軍當了一名士兵。在投軍前夕,他寫下《元旦試筆詩》:“浩氣橫牛斗,如焚痛國仇。詩書從此別,投筆效班侯?!边@首詩表明他的救國心志。然而,李立三沒有從中看到救國的希望。那時的軍隊并沒有成為國之重器,卻由于軍閥混戰(zhàn),搞得民不聊生。1918年奉軍打到醴陵,大肆燒殺淫掠。李立三父親李昌圭為了躲避戰(zhàn)亂,帶領家人逃難來到萍鄉(xiāng)、宜春交界的太平山。面對此情此景,李立三賦詩《懷歸》:“連天煙霧掩黃崗,羈旅懷歸百斷腸。乳燕呢喃驚客夢,棲鳥群集趁斜陽。袁山到處篁叢綠,莊埠連阡麥正黃。浸道桃源多逸趣,應知故國有流亡?!边@首詩描寫了戰(zhàn)亂給社會安定、國家建設帶來的嚴重影響,表達了李立三對“武力救國”的失望。
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李立三在群眾大會上演講
這一年,李立三還作另一首詩《望月不見》:“今夕不見月,萬里關山黑。我乃斷腸人,對此增凄惻。前年今夕客潭州,浮云相侵常出沒。去年今夕羈經(jīng)戍,黑氣漫天伏光匿。今年今夕復不見,使我溫泉悲落魄。我命固多舛,汝何頻抑抑?相知我最深,相見復相惜。相處二十年,相對常默默。見汝我淚垂,別汝淚痕赤,吁嗟夫!今夕望汝汝不來,明年今夕相遇何方測?!边@首詩再次表達了李立三對兵荒馬亂,國家一年不如一年,老百姓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憂郁心情。此后他開始放棄“武力救國”的念頭,開始探索新的救國之路。
1918年秋的一天,已是湖南護國軍三營七連文書的李立三,奉連長之命去給護國軍司令部送信。到達司令部后,巧遇護國軍司令程潛在庭院中與人下棋,正殺得不可開交。李立三不便打擾,只好站在一旁觀戰(zhàn)。他見程潛下了一著棋很不理想,又不能多嘴,不由自主地嘆了一口氣。結果,程潛把這盤棋輸?shù)袅恕R姵虧摰钠逡严峦?,李立三便把信件呈遞給程潛,告辭轉身要走,不料程潛一下把他拉住,非要與他下盤棋不可。原來,李立三觀棋引起了程潛的注意。李立三不敢在這個司令官面前逞能,一再推說不會下。但程潛不依不饒,李立三無法,只好坐下與之對弈起來,并贏了程潛,程潛立即對他刮目相看。從此,程潛對李立三很為器重。不久,他把李立三調到司令部候差,爾后又做破譯密碼的工作,曾一度擔任郵政檢查官。
程潛覺得李立三是可造之才,這么年輕就當了兵可惜。就對李立三說,你不要在這里當兵了,我給你錢,供你去北京上大學深造。這與此時李立三的想法不謀而合。此后,李立三告別軍界,于1919年春到達北京。而這時,程潛給他的紙幣,除去路費開銷,加上紙幣貶值,已所剩無幾,根本交不起學費,進不了大學。此時的北京,正是五四運動的前夜,各種新思潮新文化如破土的嫩芽茁壯生長,大批有志青年正在積極尋求報國之路。正當走投無路之際,經(jīng)一些青年朋友介紹,他也毅然選擇了留法勤工儉學這條路。于是,他很快前往設在北京西郊酒醋局的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進修法語。在預備班學習期間,李立三一方面經(jīng)過法語的突擊培訓,同時接受著五四運動的洗禮。為了堅定不移地尋求革命道路,預備班結束后,他回到家鄉(xiāng),竭力說服父親賣掉了16畝祖業(yè)好地,籌得200元銀洋作路費,然后轉往上海……走上了靠馬克思主義救中國的道路。
回顧這段經(jīng)歷,李立三曾說:“那時的確想救中國,但是應該怎么鬧革命,是弄不清楚的,后來到了法國,才開始解決這個問題。
1917年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的有志青年產生了到國外尋求拯國救民之道的愿望。但是,在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阻撓、封鎖下,當時要去蘇聯(lián)是困難重重。而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人力物力損失嚴重,急需從國外得到補充,法國的大門向世界敞開,這給中國有志青年提供了良好的機會。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在辛亥革命前后,由當時正在旅法的蔡元培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等,提倡、組織的留法勤工儉學活動基礎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在留法勤工儉學會和華法教育會的具體組織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很快形成高潮。從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90名學生在上海登上旅程起,到1921年2月25日,共計有20批1600多名學生通過留法勤工儉學來到法國。
1919年9月29日上午10時,李立三同徐特立等47名赴法留學生,登上了博多斯號輪船,踏上了赴法勤工儉學的征程。船到新加坡時,他寫下“今朝嘔傾心頭血,添得海濤千丈深。大陸神州波洗盡,蓬瀛三島水淹沒”幾句詩寄給家里,描述了旅途中船小風大、顛簸之苦,暗含著不怕困難、尋求真理的堅定決心。這種思想到達巴黎后表達得更加明確。他在《留法偶詠》一詩中這樣寫道:“我是一個斷梗的浮萍,隨著那風波兒上下飄零。也到過黃浦江頭,也到過瀟湘水濱,也到過幽燕,也到過洞庭,今天吹我到西天來了,呼吸那自由的空氣,瞻仰那自由的女神。我還要唱那自由之歌,撞那自由之鐘,喚醒可憐的同胞,驚起他們的酣夢。鼓蕩雄風,振作精神,造一個自由的新世界,作一個幸福的新國民。”
李立三來法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為了“創(chuàng)造自由的新世界”。怎樣創(chuàng)造這個新世界?他要到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地、巴黎公社的社會主義試驗中去尋找。到法國以后,李立三一面做工讀書,一面積極參加了政治活動。據(jù)《時事新報》記載,1920年4月下旬,五四運動一周年即將來臨的時候,法國同學以“群策群力爭回山東主權”為主題,召開歡迎新同學大會。會上,在當時很有名氣的許德珩、徐特立兩人演說之后,李立三也發(fā)表了演說。他除了激烈抨擊帝國主義侵略、表示愛國熱情之外,還主張把愛國運動和當前的學習結合起來,希望同學們共同創(chuàng)辦英法文定期出版物,以“發(fā)表中國文明,宣揚日本之罪狀”。他的老同學回憶當時的李立三,都說他性格上的鮮明特點,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坦率直爽,襟懷開闊,雷厲風行,但有些急躁。他說干什么,就立即行動,決不猶豫不決,或拖泥帶水。他善于講話,思想活躍,非常喜歡談論和爭辯政治問題。他對舊世界有強烈的憎恨,大家一談到國內政局,談到反動軍閥和無恥政客,他就會大聲喊叫“推翻”“打倒”“殺掉”,充分表現(xiàn)了青年李立三對反動統(tǒng)治階級勢不兩立的態(tài)度。
這時的李立三認為,只要把軍閥政府砸個稀巴爛,革命就成功了;各國勞工階級一致行動起來奪取政權,世界革命就實現(xiàn)了。他的這些激烈的言行,被同學們稱譽為“李隆郅的英雄氣概”。熱衷公共事務、喜歡出頭露面的李立三,很快就成了中國勤工儉學學生中有聲望的領袖。法國有個克魯梭史乃德工廠,招收中國勤工儉學學生做工。李立三帶領第一批學生100多人來到這個工廠。他們大部分被分配在翻砂、鍛冶車間。李立三當翻砂工,每天在鐵爐旁擺弄著百多斤甚至幾百斤重的鑄件。勞累一天,只獲得十幾個法郎。緊張的勞動鍛煉、艱苦的工廠生活,使李立三親身體驗到勞動者的辛酸,清除了頭腦中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在克魯梭史乃德工廠,有2000多名華工,為了把他們團結起來進行教育,李立三等辦起了華工俱樂部,還創(chuàng)辦了《華工周報》。李立三主動參加印刷。他打聽到這些華工都和法國資本家訂有包身合同,便帶領勤工儉學學生,聯(lián)合華工,進行斗爭,解除合同。在共同的勞動和斗爭中,李立三同工人群眾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帶李立三干活的工人師傅,是法國共產黨黨員。他對李立三的勞動態(tài)度和爽朗性格很是贊賞,常向他講解歐洲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闡述無產階級的革命道理。他常把李立三請到家里,不厭其煩地給他詳細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講述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共產主義,以及怎樣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這段不平凡的經(jīng)歷對李立三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產生了重要影響,李立三后來回憶說:“1920年我在法國一個鐵工廠做工,受當時法國工人運動影響,并與一個信仰(共產)主義的工人有接觸,逐漸相信只有馬克思主義能夠救中國?!?/p>
在那名法國工人的引導下,李立三夜以繼日地攻讀馬克思主義著作。自從他讀了馬克思主義著作,認識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和階級斗爭的規(guī)律,懂得了共產主義者的使命和十月革命的正確道路以后,思想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原先李立三受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曾經(jīng)相信工讀主義,認為又讀書又做工就可以克服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界限,造就新人,改造社會。在信仰馬克思主義以后,他就不再相信工讀主義了。1921年2月,李立三在《蒙達尼勤工儉學同人意見書》中寫道:勤工儉學,并不應當是以解決個人的“生活問題”和“智識問題”為目的。“其最大目的,在促成智識階級的猛省,與勞動階級的覺悟。”“我們知道中國社會為一種黑暗地獄,應該即時改造,我們知道要改造中國社會,必先要促成智識階級的猛省,與勞動階級的覺悟,我們認定勤工儉學主義為促成兩階級接近的好機會?!薄拔覀兾ㄒ坏纳?,只有與勞動階級攜手,在這個黑暗的世界中,殺一個七出七進,將資本主義完全推倒,然后才有光明?!睆倪@些觀點看,此時李立三已完全放棄了工讀主義,而是從馬克思主義和階級斗爭規(guī)律出發(fā),認為中國工業(yè)不發(fā)達,缺乏參加工廠勞動和工人相結合的機會,又受封建主義的嚴重束縛,沒有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充分條件。因此,在法國堅持勤工儉學,可以很方便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同時,作為革命的第一步,先同在法華工相結合,促成工人的覺悟,把工人組織起來準備中國革命的干部。徐特立看到李立三的文章后,也寫了一篇文章,題為《駁蒙達尼同學的公啟》,連載于《旅歐周刊》第68、69號,表示贊同李立三的主張。趙世炎、陳公培、羅漢等同李立三持相同看法,他們都積極身體力行,去工廠做工。
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這是李立三學習馬克思主義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為把這一理論認識運用于工人運動的實踐,李立三進行了三個方面的實踐探索:
一是成立為建黨作準備的政治團體。從1920年底開始,李立三和趙世炎醞釀在同工人結合的過程中創(chuàng)建共產黨,當時準備建立“共產主義同盟會”,后來改名為“勞動學會”,最初成員有李立三、趙世炎、劉伯堅、陳公培等8人。勞動學會后來成為新成立的留法勤工儉學會的領導核心,在推動留法學生實行勤工儉學,以謀社會改造能力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發(fā)動留法學生走進工廠,與工人接觸。勞動學會成立后,聯(lián)合勤工儉學社、勤工儉學第一組、勤工儉學互助團等團體,寫信給中國華法教育會,請求協(xié)助介紹工作,以便青年學生邊做工、邊讀書。3月4日,華法教育會復信:“尤望同學速起組織健全之勤工儉學會,始基既固,擴展工期,將來美果實現(xiàn)?!庇谑牵?月28日起正式成立留法勤工儉學會。2000多名勤工儉學生中的絕大部分學生報名參加。趙世炎和李立三是勤工儉學會委員會的主要領導成員。勤工儉學會成立后領導大批學生進入工廠做工。李立三在回憶中寫道:“勤工儉學會成立后,產生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這些發(fā)起人和負責人是留在巴黎,還是下廠做工?如果把大批的會員動員進工廠,而我們幾個負責人留在巴黎,顯然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懷疑。如果到工廠做工,勤工儉學會的工作又無人負責。因此,我和世炎同志商量,我們兩人分先后也進工廠。于是,我同第一批學生到了克魯梭鋼鐵廠……個把月后,世炎同志在巴黎把學生安排好以后,也到了克魯梭,我們便在一起工作。”
三是參與發(fā)動和領導中法大學學生運動。當時,無政府主義者吳稚暉等,以勤工儉學名義在國內募捐到40萬元,并爭取法國退還“庚子賠款”的一部分,準備在里昂籌建一所中國大學,得到了法國政府的支持。到1921年8月,已修理校舍96間,未修者約112間,若依法國尋常學校布置,則每間可住8人,總計可容1600多人。但是,吳稚暉突然改變態(tài)度,公開宣稱中法大學不是“棲留所”,不是“大庇天下寒士的廣廈萬間”,從而杜絕了勤工儉學學生入學的強烈愿望。9月3日,法國政府也發(fā)出通告,宣布自9月15日起停止發(fā)給勤工儉學學生維持費,一下子斷絕了青年學生的生路。在入學無門又斷絕生路的雙重壓迫下,一場矛頭直指中法兩國政府,爭取“求生存、求學權”的政治運動,即著名的“爭回里大”運動爆發(fā)了。在9月3日法國政府宣布停發(fā)維持費后,以趙世炎、李立三為首的克魯梭的勤工儉學學生率先行動起來,在9月5日就發(fā)表了《爭回“里大”的宣言》和《通告》。各地同學立即響應并行動起來。隨后,趙世炎、李立三致函蔡和森商議聯(lián)合行動。不久,他們集中到巴黎,組成留法勤工儉學聯(lián)合會,實現(xiàn)了勤工儉學學生大團結的愿望。李立三在對趙世炎的回憶中寫道:“這時,我同趙世炎等同志商量,定要搞一個運動,來反對吳稚暉這些人,爭取里昂大學招考勤工儉學生入學。我們提出,要爭取比國內來的學生先到里昂,強占校舍。一方面通知巴黎的勤工儉學會,另一方面與蔡和森同志聯(lián)系,他們都一致同意?!?月22日,里昂當權者們同中國駐法國公使館相勾結,竟然出動大批武裝警察,把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包圍起來,騙取了他們的僑居證,強迫他們立即離開中法大學。李立三和其他同學毫不退縮,堅持斗爭。他們抱著誓死爭回“里大”的決心,坐在校門前的草坪上,拒絕離校,抗議法國政府迫害中國學生的暴行。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政府竟命令軍警用6輛囚車,強行把100多名學生拉向里昂炮臺,關進了監(jiān)獄。李立三、蔡和森等領導同學們在獄中進行絕食斗爭,最后迫使法國方面將這批學生提前送回中國。這場斗爭的結局雖然沒有實現(xiàn)預定目的,但它使李立三看到,運用馬克思主義,采取階級斗爭的方法,具有光明的前景。
李立三在法國時就得知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黨的一大選舉的中央局書記陳獨秀在廣州,所以當他們乘坐的輪船抵達香港時,李立三、蔡和森、陳公培、張昆弟、羅漢、賀果、羅學瓚、周欽岳等22人,爭得海員們的幫助,離船登岸,轉赴廣州。1921年12月11日,由共產黨員陳公培介紹,李立三、蔡和森在上海黨中央機關,拜見了陳獨秀。二人向黨中央?yún)R報了在法國的斗爭情況和他們本人的思想,以及參加革命的決心。陳獨秀與他們一起商議了成立旅法黨組織的問題,陳獨秀還請李立三寫信給趙世炎,讓他也迅速回國參加黨的工作。李立三和蔡和森當即經(jīng)黨中央批準為中共黨員,李立三被派遣回湖南從事工人運動。黨的一大后回到長沙負責湖南地方黨的工作的毛澤東,分派李立三到安源路礦開展工人運動。
李立三首先從辦工人補習學校開始團結工人。他認為,“要在工人中開展工作,改造首先利用合法途徑。于是與平民教育會聯(lián)系,在教育會的幫助下得到縣知事和煤礦經(jīng)理的批準,開辦一所免費小學和一所成人夜?!?。路礦工人多,他把工人按照文化程度分為兩個組,使用兩種課本,公開使用的是平民教育的課本,實際使用的是李立三自己編寫的課本。他結合工人的實際情況,自己動手編寫了一些淺顯易懂的教材,向工人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知識。李立三給工人上課,把文化課和馬列主義教育巧妙地結合起來。比如,他教“工人”二字,先教學員分別認識這二字,再把工人二字一上一下寫在黑板上,向工人說“工”“人”兩個字上下連起來就是一個“天”字。不僅教會工人認識了第三個字,還引申說明工人階級是頂天立地的好漢,是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批判那種瞧不起工人階級的反動思想和自卑觀念,提高工人的自尊心和階級覺悟。李立三編寫的課本通俗地告訴工人:“工人和農人,是最尊貴的;如果沒有工人農人,就沒有世界?!闭n本還告訴工人,什么是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什么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課文說:“現(xiàn)在我們中國人民,一面要打倒帝國主義,一面要打倒軍閥,才能得到解放。”“弱小民族,打倒帝國主義的革命運動,叫做民族革命,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叫做社會革命。這兩種革命運動聯(lián)合起來,便是整個的世界革命?!闭n文指出,馬克思、列寧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工人階級只有按照馬克思的教導,實行“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聯(lián)合起來”,才能取得革命勝利。課文還用淺顯的比方說明團結的重要性:“獨木不能防屋倒,片瓦不能把屋造;個人才力很有限,團結起來力量好。有事大家?guī)兔ψ觯泻Υ蠹蚁鄤窀?。萬人一條心,仇人都打倒”。李立三還利用文藝的形式,對工人進行階級啟蒙教育。比如他編的開臺戲說:“我中華,鴉片戰(zhàn),敗了之后;外國人,擁資本,橫行神州。租我土,割我地,瓜分豆剖;霸鐵道,奪礦山,不得不休。隨后來,設工廠,遍布岸口;用廉價,買勞力,火上添油。資本家,只管他,利潤加厚;待我們,好像那,奴隸馬牛。天亮起,做工到,掌燈時候;給工錢,只數(shù)角,衣食難周。近年來,物價漲,生活不夠;逼得我,好一似,臨決死囚。資本家,大罵我,不敢眉皺;恐開除,餓肚皮,命喪九幽。”在辦校過程中,李立三與工人群眾的接觸越來越多,不僅提高了工人群眾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也取得了工人群眾的信任,有力地推動了黨組織的發(fā)展工作。經(jīng)過思想教育和工作實際考察,李立三先后吸收了李滌生、周鏡泉、朱少連等6人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2月,中國共產黨在產業(yè)工人中的第一個支部——中共安源路礦支部成立,李立三任書記。黨支部的成立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同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現(xiàn)。
1922年1月,發(fā)生聲勢空前的海員大罷工。罷工開始時本是經(jīng)濟斗爭,但是運動開展以后,便成為一個反對英國帝國主義的民族運動。差不多全香港的人民,都參加了罷工和抗議。李立三指出:“這次罷工勝利的結果,一方面打破帝國主義者在中國的威嚴;另一方面又刺激了全國工人,使他們感覺到要起來改良自己的生活,必定要有組織的奮斗。自經(jīng)過這次罷工,中國工會運動,就開了一個新的紀元、新的時期了。”李立三這一認識,首先來源于他對中國歷史上工人罷工運動經(jīng)驗教訓的分析。他指出:“1919年以前,雖有許多反抗的運動,但是都是無組織的、原始的暴動。如1913年的漢陽兵工廠罷工,1915年的安源罷工,結果統(tǒng)統(tǒng)是失敗了,但工人階級因此就漸漸地覺悟到有組織的必要了。至1919年香港機器工人的大罷工,成立了機器工會,得到勝利的結果,影響到廣州,于是由20個工會增加到60個工會。同時北方發(fā)生著名的五四運動,工人階級在此次運動中,開始表現(xiàn)了工人階級的力量。在京奉鐵路的唐山,京漢鐵路的長辛店,在上海的紗廠、海員、碼頭工人等實行廣大的反日同盟罷工,結果亦發(fā)生了類似工會組織的小團體。這都是中國工會組織的開始?!币虼?,安源路礦黨支部成立后,李立三就開始考慮建立工人組織的問題。他經(jīng)常用一雙筷子容易折斷,而一把筷子難以折斷的生動比喻,說明工人組織起來力量大的革命道理,向先進工人提出了組織俱樂部的倡議。5月1日,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正式成立,選舉李立三為俱樂部主任、朱少連為副主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的成立,在國內影響很大,許多報刊報道了這個消息,黨中央在給共產國際報告中也提到:“長沙方面,已組織萍鄉(xiāng)路礦工人俱樂部?!?/p>
建立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就是為了保護工人利益,同反動當局作斗爭,其主要斗爭形式就是組織罷工。李立三認為:“在這個職工運動勃興的時候,幼稚的中國資產階級,雖然討論了如何對付工會組織,但還沒有辦法。蠢笨的軍閥,雖然深切地感覺到工人的力量,還不知道是他們致命的敵人;只有有經(jīng)驗的帝國主義者,知道工人運動的發(fā)展,將是他生死的仇敵,所以竭力鼓吹壓迫工人。后來英帝國主義竟嗾使他的走狗吳佩孚屠殺工人,這就是‘二七運動發(fā)生主要的原因?!崩盍⑷诿珴蓶|的指導下,抓住反動當局無能這一有利時機,及時地發(fā)動了安源路礦大罷工。據(jù)李立三回憶:“罷工前的幾天,我在醴陵的家里,接到毛主席在安源寫來一個條子,叫我立刻趕回安源,條子的大意說:現(xiàn)在安源工人群眾已經(jīng)起來了,情緒很高,可能很快要舉行罷工,你盡快回安源。接到條子后,我第二天就趕回安源,這時主席已經(jīng)回長沙了?!?月9日,李立三趕回安源,召開了黨支部會議,經(jīng)過熱烈討論,決定立即著手組織路礦兩局全體工人一致罷工,以爭工人俱樂部的合法權益,減輕工人們所受的壓迫和痛苦。
李立三
9月10日,路礦當局請萍鄉(xiāng)縣公署正式發(fā)出布告,訓令俱樂部自行關閉。李立三把這一情況向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和全國工友發(fā)出快郵代電,爭取全國的聲援。9月12日,上海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回復安源工人:“請你們努力作最后的等待,不要為官威所降服!我們奮斗的精神,自有奮斗的代價。我們因壓迫而死,毋寧奮斗而死,死有代價,死有價值!我們對于你們表無限的同情,決設法為諸君聲援!”同日,毛澤東致信李立三,必須運用“哀兵必勝”的策略,提出“哀兵必勝”的口號,“這樣既可以動員全體工人堅決地同資本家進行義無反顧的斗爭,同時又可以爭取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人的同情,爭取社會輿論的支持”。毛澤東強調,罷工勝利的條件,首先是要將絕大多數(shù)工人充分發(fā)動、嚴密組織起來,防止敵人分裂工人隊伍,只有靠全體工人的堅固團結和堅決地斗爭,敵人才會退讓。據(jù)此,李立三等提出了“從前是牛馬,現(xiàn)在要做人”的口號,制訂了詳細的罷工計劃。首先,決定成立罷工委員會,由李立三擔任總指揮,全面指揮罷工斗爭。由劉少奇為俱樂部全權代表,駐部應付一切。第二,起草《罷工宣言》,提出保障工人權利、增加工資、改善待遇、發(fā)清欠餉、廢除封建把頭制度等17項復工條件。第三,決定派人到各處向工人進行宣傳鼓動,進行細致的組織發(fā)動,每句口號都入情動心。第四,決定擴大工人監(jiān)察隊,負責維持秩序;組織工人偵察隊,負責秘密探聽消息,偵截路礦當局的電訊往來。第五,召開工人代表會議,對罷工做出部署,一俟罷工命令發(fā)出,除發(fā)電廠、鍋爐房、打風機、抽水機等要害部位照常開工以爭取社會同情和主動權外,全體工人一律停工,各歸住房,聽從指揮。第六,確定乘早上換班時開始罷工。9月14日零時,汽笛怒吼,震撼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開始。參加罷工的有株(洲)萍(鄉(xiāng))鐵路沿線工人和安源礦區(qū)、紫家沖分礦全體工人共13000多人。工人高舉手鎬如潮水般涌出窿外,涌出工房,大呼口號。工人出井后,用樹枝塞滿井口……
由于俱樂部組織十分嚴密,工人群眾團結勇敢,一切破壞手段均遭到失敗。到罷工第四天,反動當局懾于工人的強大威力,深恐局勢不可收拾,才主和平解決,礦長李鏡澄不得不派出代表同商紳人士與李立三等就復工條件細加磋商。
經(jīng)過李立三等與路礦兩局從17日下午4時起進行激烈的爭辯和商紳的從中調停,到18日凌晨2時,雙方同意將原提17條復工條件略加修改和合并為13條。18日上午簽訂13項復工條件,宣告此次大罷工的勝利。李立三說:“我們這一次罷工勝利,全在各位齊心。希望各位將此種精神永遠保持著。因為,我們工友的痛苦很多,一次是不能完全解決的?,F(xiàn)在雖說勝利了,但所得的幸福究竟不多。所以這次不能解決的問題,只有留著以后再解決,終究我們是得最后勝利的。希望各位暫安心上工,保持著戰(zhàn)去上工?!?/p>
安源路礦大罷工的勝利,不僅使黨團組織獲得了鍛煉和發(fā)展,提高了工人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而且在多方面成為全國工人運動的典范。一是工人階級團結自己的任務勝利實現(xiàn),罷工獲得勝利,使路礦兩局“承認工人俱樂部有代表之權”。二是黨團組織得到大發(fā)展。罷工勝利后,路礦中共黨員增加到30人。三是工人的工資得到增加。四是取消包工制,改為合同制。五是建立了我國工人階級最早的經(jīng)濟組織——工人消費合作社。六是安源成為中國共產黨工會基金的主要儲備點。七是為全國工會聯(lián)合會的成立建立組織基礎。對安源大罷工的意義李立三也曾作過概括,他認為:“‘二七失敗后,全國工運陷入低潮,而安源的紅旗不倒,是因為執(zhí)行了毛主席的靈活策略……安源的工人運動在工運低潮時沒有受到損失,反而有所發(fā)展,表現(xiàn)在:1.俱樂部建筑了新房子;2.工人子弟學校擴充為8所,學生成千;3.黨的組織處于半公開狀態(tài)?!崩盍⑷J為,“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不是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組織”。“工人既加入工會后,那就不能放任,對他們,緊跟著要做說服教育工作,使他們放棄原來的信仰而相信新民主主義。但是工人加入工會,應該是要出于自愿的,他不加入,不能勉強。讓他看清楚了工會真好,真能給工人辦事情,他就要加入了?!薄肮l來辦?工會是工人自己的組織,應該工人自己辦……要真正做到工會由工人自己辦,起碼要做到:(一)一切干部一定要工人群眾自己選舉,黨、行政上委派不行。(二)工會干部要吃群眾的飯,不吃公家飯。……過去工會發(fā)生官僚主義是有其物質根源的。(三)工會經(jīng)費基本上要群眾自己出,以群眾的錢做群眾的事,不可靠政府供給。(四)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工會的事情一定要由工人自己決定。共產黨雖也可以決定,但是只有通過黨員的宣傳,說服群眾,使群眾自己相信黨的決定,才能把黨的決定變成群眾的決定,而不是黨決定如何就如何。那是命令主義。所以說,民主是工會的靈魂,沒有民主,工會就成了一具僵尸、死架子?!边@些思想觀點,來自李立三對安源路礦大罷工實踐的總結和思考。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guī)劃部)
責任編輯 / 張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