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雯
摘要:從景觀的釋義分析入手,對景觀藝術審美性體現(xiàn)的主體和尺度進行評價,進而提出當前景觀在審美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看法,希望對此領域研究提出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景觀;審美;藝術
一、什么是景觀
景觀作為一個詞語,從不同的角度被賦予了不同的定義。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指一定區(qū)域呈現(xiàn)的景象,即視覺效果?!蔽覀冞€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賦予其定義:一是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景觀是指在人的視覺空間范圍內(nèi)出現(xiàn)的一切實體,包括地理位置的地貌、地質(zhì)等屬性,可以等同地形使用;二是從視覺美學角度來看,景觀被賦予了更加有美感的概念,可以與景色、風景、景致、美景等詞語等同;三是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是指地表上一種能夠互相產(chǎn)生影響的、進而形成多種層次的綜合性特征的生活空間。由對景觀的研究進而形成了集地理、藝術、建筑、生態(tài)、城市規(guī)劃設計等學科為一體的景觀學學科,主要為了對公眾展示城市美景,滿足人的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
二、景觀藝術的審美性體現(xiàn)
(一)審美主體鄒議
藝術家們對審美的定義多種多樣,而對于景觀藝術方面來說,是指景觀通過設計展示的形式,帶給人在感官方面的一種高尚、舒服的感受。而審美的主體是指凡是看到景觀、與其產(chǎn)生某種關聯(lián)、帶給其感官、知覺方面的感受和判斷的人群都可以作為審美主體,也泛指公眾(消費景觀藝術的人群)。主體是一個泛指的感念,對景觀藝術來說,是進行審美實踐的主體。對于審美的公眾來說,分為幾類即:景觀藝術的設計者、景觀藝術的觀賞者、景觀藝術的制作者、景觀藝術的批評者,這里既有景觀設計的主體公眾,也有景觀設計的客體公眾,而主體公眾和客體公眾之間又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二)審美尺度鄒議
審美尺度是審美主體對于景觀的評價尺度,是審美主體結(jié)合自己的審美觀點、理想、興趣與標準與景觀進行比對,當主觀認識與客觀標準達到一致時,則景觀處于美的狀態(tài),當客觀標準達不到主觀的意志,則景觀處于不美的狀態(tài)。這種審美的尺度也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公眾也是大多數(shù)人的審美尺度,主要是指大多數(shù)人對于景觀是否達到審美標準的一種參照,體現(xiàn)為一種普遍的且集中的反饋或者說是反映,離不開某個地域與文化、歷史等因素、都會對公眾審美產(chǎn)生影響;二是私人也是單個人的審美尺度,主要是每個人對景觀藝術的反饋,而個人的審美尺度聚集在一起又構(gòu)成了公眾的審美尺度,可謂相輔相成。但是,對于景觀藝術的審美衡量大多以公眾審美尺度為主要參照目標,也是首要參照目標,景觀藝術在設計時要注意符合公眾審美尺度的把握。
三、當前景觀藝術審美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
(一)景觀藝術背離主題
無論是文章、講話還是景觀藝術都要有主題,景觀設計也不例外,要有符合公眾認知能力和審美標準的主題,這樣既可以幫助公眾理解景觀表達的含義,同時也會增強景觀的親和力。從當前景觀藝術性的實際來看,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景觀設計太抽象。這些問題的景觀設計師大多過于重視藝術性而忽視了主題性,這是很可怕的。一個公共場所的景觀,在設定的背景環(huán)境下,公眾卻不理解其中的含義,甚至看不懂設計的是什么,覺得太抽象難懂找不到主題就會讓景觀乏味和令人討厭。二是設計者過于專注于專業(yè)的建設內(nèi)容而忽視景觀的美感。一些景觀專業(yè)的設計師在景觀的選材方面很是考究,但是卻忽視了美感的體現(xiàn),忽視了公眾的感受,這也是不行的。公眾并不能理解景觀的材質(zhì)是什么,有什么好處,所以這也是景觀設計失敗的原因。所以在景觀的審美設計方面一定要忽視這兩個問題,要認識到景觀設計的意義在哪,主題是什么,既要考慮景觀的材質(zhì)等專業(yè)問題,同時又要考慮景觀的主題、公眾的感受和審美的接受程度,幫助公眾更好的領悟景觀的真諦,使景觀設計更符合審美法則。
(二)公眾審美方面存在一定缺憾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城市建設的發(fā)展也促進了景觀學的豐富多彩,公眾面對琳瑯滿目的景觀,有時易產(chǎn)生審美疲勞,甚至會無所適從。這也與公眾審美眼光和審美能力不足有關。很多時候,公眾對于新奇的景觀設計很是關注,評價很高,但是卻不知很多景觀設計存在模仿、抄襲等問題。一些景觀設計師不考慮景觀的受眾群體、主題,只是盲目的追求流行、扎堆的進行模仿使得大眾容易接受,在審美方面給予認可,殊不知公眾對景觀設計也是缺乏深度思考的。所以在這一方面改進來看,應該在景觀設計時增加公眾的參與,在設計好后要有景觀審美和釋義方面的講解,將其納入景觀管理與規(guī)劃的內(nèi)容中。
參考文獻:
[1]伍永忠.中國環(huán)境美學的開拓者——陳望衡的環(huán)境美學研究[J].美與時代(下),2010(12).
[2]孫晶,祁嘉華.從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到景觀農(nóng)業(yè)——新農(nóng)村建設的美學思考[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32).
[3]李雯.論實踐美學之“實踐”意義的發(fā)展[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