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園
課堂上, 我給六年級學生分析一篇課外短文——《最優(yōu)秀的人是你自己》。文章講述的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讓他的得力助手找一個最優(yōu)秀的弟子, 繼承他的衣缽。可是,直到他臨終前,助手還是沒有找到那個最優(yōu)秀的弟子。蘇格拉底遺憾地對助手說:“本來最優(yōu)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闭f完便去世了。
突然,思維敏捷的吳德忠同學站起來問:“樊老師,蘇格拉底究竟是怎么死的? ”
“嗯,為什么這么問? ”我不解地問道。
他面露得意之色:“從這篇短文來看,蘇格拉底顯然是到了老年病死的??缮蠈W期,我們讀過一篇課外短文《蘇格拉底的殉難》,里面的蘇格拉底是被關進監(jiān)獄喝毒酒而死的呀。”
聽他這么一問,我也記起來確實有那么一篇文章。
這是一個多么有趣的發(fā)現?。?我當時就樂了:“樊老師連續(xù)教了三年畢業(yè)班,每年我都會給學生講這兩篇短文,講了三年都沒有發(fā)現這兩篇短文間的矛盾之處,也沒有一個學生發(fā)現其中的不妥。吳德忠同學真是了不起?。?”
是呀,蘇格拉底是怎么死的呢? 為什么編入小學生課外閱讀材料中的兩篇文章所描寫的死因會迥然不同呢? 課上我坦誠地跟學生說,因為這個問題我沒發(fā)現,所以也沒研究過。有同學在討論中提出了一個假設:有些唐詩在流傳下來時形成了很多版本,那么蘇格拉底的故事在流傳下來時是不是也有不同版本?會不會有的故事并不是發(fā)生在蘇格拉底的身上,甚至根本沒有發(fā)生過呢?大家覺得有些道理,但這畢竟是猜測和想象,我決定通過查閱資料來了解真相。
課后,就“蘇格拉底是怎么死的”這個問題,我上網查了一些資料。有資料記載,大約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派掌權,由于蘇格拉底及其門徒攻擊民主政治和民主派的領袖人物,蘇格拉底因“不敬國家所奉的神,并且宣傳其他的新神,敗壞青年”的罪名被判死罪。在收監(jiān)期間,他的朋友買通了獄卒,勸他逃走,但他決心服從國家的法律,拒不逃走。后來蘇格拉底在獄中喝毒酒而死,終年70 歲。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寫有《斐多》一書,祭奠他的老師?!鹅扯唷酚浭龅氖翘K格拉底在就義當天,與其門徒就正義和不朽進行的討論,以及喝毒酒而死的過程。法國著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wèi)也就蘇格拉底的死創(chuàng)作了油畫——《蘇格拉底之死》。作品描繪了被囚于獄中的蘇格拉底在被判刑后飲鴆自殺的情景。由此證明,蘇格拉底確實是喝毒酒而亡的,《蘇格拉底的殉難》一文中的說法是真實可信的。
那么《最優(yōu)秀的人是你自己》一文是如何來的呢?我找了很久,還是沒有找到此文的出處。不管如何, 這個故事中記載的結局肯定是不真實的。這個故事騙過了教輔用書編者的眼睛,騙過了那么多小學語文教師,以及一屆又一屆六年級學生的眼睛,今天終于被一個男孩發(fā)現了。
雖然,我最終對學生說,我們要汲取的是故事中所蘊含的哲理,但我還是看到了學生眼中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