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晨
福州沿海有豐富的海產資源,常見、常食的魚類和貝類品種繁多,其中最受當?shù)鼐用駳g迎的有海蠣、蛤、蝦、貽貝、黃瓜魚、紫菜等。生長在平潭島海邊的海蠣肉嫩味美,色香形俱佳,自古為貢品。炸蠣餅是福州日常風味小吃,也是福州人下粥(鍋邊糊)的小菜。以前在福州街頭,經(jīng)常能夠看到小販在鬧市空地上擺上土灶,現(xiàn)炸現(xiàn)賣蠣餅,油鍋沸騰,香味氤氳。一群孩子圍攏在攤位前,津津有味地吃著、看著、笑著。饞嘴的孩子們,常常一邊急著吃,一邊被燙得哈氣。
清晨,福州的大街小巷,便會傳來一聲聲“炸蠣餅……耶(很)……好吃”的叫賣聲。聽起來鏗鏘有力。小販會把“耶”字拖得很長、很長。叫賣聲便向民謠一般在長長的小巷里漸行漸遠。不多時,飄來濃郁的清香,那便是炸蠣餅散發(fā)出的誘人香味。買上幾個炸蠣餅,蘸著蒜泥醬醋,配一碗熱熱的鍋邊糊,一干一稀,爽口宜人,令人吃后頓覺渾身舒暢,精神煥發(fā)。
制作炸蠣餅的主料除海蠣肉外,還有米漿:大米、黃豆,二者按七成米、三成豆的比例搭配,在水里浸泡三四個小時,淘洗干凈,拌水在石磨上磨成的奶黃色米漿。在米漿里添加適量食鹽、胡椒粉、味精,攪拌均勻。再選適量的豬后臀瘦肉剁成肉丁,生海蠣、蝦米、芹菜、蔥花、紫菜等餡料備用。待油鍋燒到六七成熱后,把米漿舀入長鐵篦(通體黝黑,鏟把彎如上弦月般,連著一塊圓圓的凹瓢鐵板),攤成碗口大小的厚餅,在餅上放海蠣、肉丁、蝦米、芹菜、蔥花、紫菜,然后再蓋少許米漿。將攤好的餅連長鐵篦浸入油鍋內炸,餅受熱后便會浮在油面上。將它們逐一翻個個兒,兩面都炸至金黃,恰如一鍋菊花,頗為美麗。在油炸的過程中,餅中的豆?jié){會迅速發(fā)酵,餅便會充氣慢慢膨脹起來,形成中空外圓的小球狀。等到餅呈金黃色,便可起鍋,撈起置于過濾網(wǎng)上,瀝干余油。
剛出鍋的炸蠣餅香氣撲鼻,直沁心脾,令人垂涎三尺。趁熱“咔嚓”咬一口,你會發(fā)現(xiàn)炸蠣餅不但外殼酥香,餡里的肉、菜、海蠣鮮味渾然一體,鮮美異常,油而不膩。此外,還有一種平民炸蠣餅是用蘿卜絲、韭菜、蝦米、菜干制作的。炸蠣餅有沒有海蠣很好區(qū)別,有海蠣的更豐腴、更大一點,當然價錢也會毫不客氣地貴上一倍。
福州炸蠣餅具有濃厚的大海氣息。小小炸蠣餅凝結了福州人的勤勞和智慧,一代又一代福州人吃著炸蠣餅長大。創(chuàng)造出炸蠣餅的人早已逝去,但炸蠣餅所代表的閩南文化卻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