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
從“文化沙漠”到“書香南國”,廣東用這幾招點燃了一億居民的閱讀熱情。
經濟增長并不能直接帶來圖書市場的增長,這當中的轉化過程遠比其他產業(yè)更為復雜。但經濟增長總能給出版人帶來很多期待,美國的人口不到中國人口的1/5,圖書出版整體規(guī)模卻遠超中國,這讓人不由聯(lián)想:我們的閱讀市場未來潛力究竟有多大?潛力越大,變數越多——和圖書爭搶讀者的是短視頻,是網游,是未來5G引領的一系列浸入程度更高、體驗更爽的文化消費……但能夠引導人完善自身、善待世界的最佳方式,仍然是閱讀。這是徘徊在增長困境中出版產業(yè)永恒的希望所在:相信文化進步的力量最終可以打敗無聊。
粵港澳大灣區(qū)、深圳先行示范區(qū)……嶺南市場上的各種區(qū)域概念,本身就帶有文化進步的含義和生機勃勃的力量,理應成為出版人收割碼洋的豐產田。但高度發(fā)達的物質文明本身不能自動生成閱讀土壤,如果沒有主動作為,閱讀往往會被甩在飛速前行的經濟后面。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打工潮席卷南粵之際,就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數量遠高于本地人口的打工者普遍學歷不高,一時又得不到文化關懷,讓廣東省,尤其是特區(qū)在讀書人心中留下了“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所幸,廣東用了十幾年的功夫把閱讀拉了回來。根據2019年廣東南國書香節(jié)上發(fā)布的“粵港澳大灣區(qū)城市閱讀地圖”,珠三角地區(qū)居民平均一年讀紙質書6.3本,其中廣州為8.12本,深圳為7.12本,港澳地區(qū)為8本。每十萬人擁有圖書館數量的狀況如下:澳門為2.38所,廣州為1.29所。登記在冊的民間讀書組織有數千家……這些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數據彰顯了今天廣東的濃郁的閱讀氛圍。而今后,隨著《廣東省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的全面執(zhí)行,廣東的閱讀將與經濟并駕齊驅,甚至做到文化先行。
用書店為財富照明
開書店,遠不是有錢就開、找人多的地方開這樣簡單。作為廣東省實體書店的主導力量,廣東省新華書店十年來不斷調整優(yōu)化網點布局,在構建全覆蓋多層次的全民閱讀體系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對此廣東新華發(fā)行集團總經理何寶賢說:“我們的書店建設不斷適應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環(huán)境的改善,這是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轉變的必然?!卑殡S著廣東經濟發(fā)展的是城市不斷擴張的過程。城市的擴張給廣東新華帶來了兩項大任務。第一是要在新區(qū)建設新門店,或買或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二是舊門店的升級,環(huán)境和形象上要適合老百姓對更高消費品質的追求,另外產品上面要增加供給,除了豐富圖書品類之外,還要增加泛文化產品。
2017年開業(yè)的惠州新華廣場就完成了這樣的華麗轉身。這是廣東新華書店首創(chuàng)的文化體驗式購物中心,以“逛、玩、讀的時候順便實現消費”為商業(yè)脈絡,建筑面積為3.11萬平方米,以“書+”的獨特模式融入文化酒店、教育培訓、休閑娛樂、美食、運動健身等五大業(yè)態(tài)。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環(huán)境的優(yōu)化也讓廣東新華對現有的書店結構進行了升級,一些新的門店形態(tài)應運而生。比如小連鎖工程中的校園書店,他們已經發(fā)展到一百多家了,最初的校園書店都是選擇在縣城最好的中學旁邊,做成標桿性書店后再慢慢擴展到其他的中學甚至大學。與各類托管補習機構和快餐店相比,校園書店成為放學后學生的一個最佳的去處,也為培養(yǎng)青少年的閱讀習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還有文化驛站和四閱書店,前者是下沉到鄉(xiāng)鎮(zhèn)和旅游景點的基礎工程,如今已成立七、八十家。后者直接對標以消費體驗和高品質圖書為核心的民營連鎖書店,在選址和裝潢上都與傳統(tǒng)的新華書店完全不同。
用圖書館聚合閱讀
在采訪中,何寶賢提到的“館店融合”概念正是廣東在閱讀推廣過程中的一大亮點。圖書館該如何與書店相融合?這個概念其實打破了館店之間的行政壁壘,以閱讀功能疏通了館店之間的關系。在廣州越秀區(qū)圖書館四閱分館,讀者可以買書而不付錢,圖書館會代替他們買單,讀者看完了就變成了圖書館的館藏圖書。通過這種方式,廣州創(chuàng)造性地構造了一個書店、圖書館、讀者三方共贏的閱讀體系,由于把采購權交給了讀者,圖書館的選品變得更“接地氣”,供應也變得更及時、更便利。
廣東省的圖書館如今已成為一道壯觀的風景,這種壯觀不僅是集群式建設的壯觀,更是服務和閱讀生態(tài)上的壯觀。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專家李東來先生以遼寧省圖書館副館長之尊,2002年南下成為了東莞圖書館的館長。經過他和同事十幾年的努力,東莞這座“世界工廠”在聚攏打工者的同時,也加了一層閱讀之城的亮色。上任伊始,李東來就敏銳抓住了東莞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從城市和經濟發(fā)展的角度找到東莞的閱讀遠景,提出了集群化建設和管理圖書館的思路。他率先實踐了讓圖書館成為高雅文化休閑場所的理念,設立了動漫圖書館、衣食住行等多個館中館,以及全國第一家全年全天候開放的自助圖書館,第一個少兒禮儀之家……時至今日,東莞圖書館完成了規(guī)模浩大的集群式建設,建立起1個總館、52個分館、102個服務站,實現全市32個鎮(zhèn)(街道)24小時自助借閱服務全覆蓋的服務體系,形成了“一館辦證,多館借書;一館借書,多館還書”的服務模式。長安、松山湖等分館的浩大和繁榮更令人嘆為觀止。
來自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數據顯示,珠三角9個城市共有350家縣級以上的圖書館及分館。香港特區(qū)康文署統(tǒng)計香港有70個固定的公共圖書館,澳門公共圖書館官網上顯示澳門公共圖書館為15個。企業(yè)圖書館的發(fā)達也是廣東的一個特色,企業(yè)圖書館是能夠體現經濟與文化建設同步發(fā)展的最佳方式。新百麗鞋業(yè)公司的圖書館藏圖書近10萬冊,包含深圳圖書館圖書6萬余冊、工廠自購圖書3萬余冊,另有工廠期刊1萬余冊。公司每年訂購報刊100余種,每月還會根據讀者需求購置一批新書。
來自民間的閱讀力量
龍崗區(qū)如意小學的胡紅梅老師每個月要固定拿出1000元購書。家里的客廳、陽臺、入戶小廳、臥室都變成了書房。自己的工作再忙再累,她也要保證每天和兒子最少進行20分鐘的閱讀。她和兒子把每天20分鐘的時間稱為“神圣的閱讀時間”。不接電話、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她堅持在基層做閱讀推廣,扎根一線,帶領班級一共舉辦了500多期“閱讀分享活動”、100期“百師講壇”欄目和300多期“教師讀書分享會”。她還創(chuàng)辦兒童閱讀“班級博客”,師生一起寫了2000篇博文。此外,她帶領學校團隊打造的“七彩閱讀課程”獲評深圳市“好課程”榮譽,并在全國影響了上千所學校。因為愛書而成為民間閱讀推廣人,這樣的故事在廣東還有很多。深圳最大的民間閱讀組織“深圳讀書會”有龐大的服務團隊,包括主持組、文案組、社群組、新媒體組等。創(chuàng)建12年來,深圳讀書會開展了2180場線下讀書活動,線上的讀書活動更是整日整夜都不間斷,朗誦、解析、分享,各個微信群里都是熱鬧非凡。深圳讀書會創(chuàng)始人汪洋表示:“讀書會的口號是為每個閱讀者創(chuàng)造舞臺,大家都可以在這里平等分享自己的讀書體驗?!?/p>
在深圳,中心書城、南書房、羅湖圖書館、寶安圖書館等閱讀空間都積極為民間閱讀服務,如提供場地和宣傳資源。先后來到深圳讀書會做活動的嘉賓已逾千人,很多大牌作者都甘愿自費去深圳與讀者相聚,其中閻連科、止庵、蔣方舟等均對深圳讀書會給予了高度評價,騰訊、華為、萬科、寶能、招商證券、周大福等企業(yè)巨頭也紛紛和讀書會展開共建或者提供支持。據南國書香節(jié)發(fā)布的《粵港澳大灣區(qū)閱讀地圖》,深圳閱讀大聯(lián)盟有106家組織,江門則多達326家。廣東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張偉濤說:“《廣東省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用立法的方式確立了對閱讀推廣機構和閱讀推廣人的支持,今后我們要用更多的方式深入讀者,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讓書香浸潤每一個人的心靈?!?/p>
書展蛋糕能做多大?
不到廣東不知書香濃。當其他書展還在為追求幾十萬入場讀者而努力的時候,南國書香節(jié)的入場人次去年就已經突破了兩百萬,這差不多就是一個中國中等城市的全部人口了。今年這個數字只會更大,因為除了廣州的主會場,廣東其他二十個地市都設立了書香節(jié)分會場,這種聲勢浩大的繁榮絕非“虛胖”,而是廣東發(fā)達的全民閱讀導致的必然,龐大的閱讀需求加上以省新華書店為核心力量的各級組織的努力,輔以先進的展會手段和服務理念,這個中國最發(fā)達的都市群做到百萬書香合情合理,這當中也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
分會場模式是南國書香節(jié)的一大亮點。本屆書香節(jié)上,惠州的書香節(jié)會場有兩萬平米,只比廣州主會場少一半,20余個展示區(qū)應有盡有,還有沈石溪、丁捷、苑子文、章雪峰等名家到場與惠州讀者面對面交流。佛山連趕三天書市大集,當地發(fā)達的工業(yè)文學也做了一系列活動,連偏居一隅的湛江也迎來張皓宸……
廣東省新華發(fā)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南國書香節(jié)組委會辦公室執(zhí)行副主任翁旭輝介紹說,書香節(jié)做分會場一直是一個傳統(tǒng),有的城市加入得早,有的城市加入得晚,但今年才第一次覆蓋到了全省,“這是我們主動推動的結果,更是各地市擁有強烈剛需的結果,暑期正是讀書的旺季,各個地方也需要這樣一個以讀書為主題的傳統(tǒng)活動。”
書香節(jié)全省總動員,不僅僅意味著是省會,深圳特區(qū)和所有地級市的總動員,實際上影響的還有大量縣城和鄉(xiāng)鎮(zhèn)。眾所周知的是這些鄉(xiāng)鎮(zhèn)由于經濟發(fā)達和交通便捷,將書香節(jié)的影響力下沉和擴散,是可以完成的目標。廣東省各級新華書店為此做足了準備,今后更重要的目標是如何做好全省書香節(jié)的互動融合,統(tǒng)一進行書香節(jié)的品牌建設,共享優(yōu)質資源,在政策的紅利下如何讓廣東全民閱讀得到均衡統(tǒng)一的發(fā)展。
作為一場主要對接讀者購買需求的書展,今年書香節(jié)購書的折扣力度堪稱史上最大的折扣,全場購書享受八折優(yōu)惠,限時折扣可到六折,還有大量參展商提供的更低折扣。無論是打折的力度還是打折的方式,都體現了廣東在商業(yè)文明上的過人智慧。
對于折扣這一敏感問題,翁旭輝承認不盲目追求折扣是書業(yè)的共識,廣東新華希望盡可能地和企業(yè)合作開展打折活動,在讀者得到實惠的同時,也讓企業(yè)得到推廣效果。只有這樣,打折這件事才能繼續(xù)做下去,最終讓出版方和讀者達成一種共贏的局面,“書展只有短短五天的時間,在這五天之外還有360天,其實這360天也屬于讀者,我們每天都在爭取能多一些作為。”翁旭輝說。
(張文彥教授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