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梢上的中國》
作 者:梁衡
出版社:商務(wù)印書館
簡 介:全書以作家游歷山川為主線,本著田園調(diào)查的務(wù)實精神,通過尋訪20多顆古樹古木的生長史,鉤沉出華夏大地蔚為壯觀的文明史和奮斗史。
現(xiàn)代作家中,梁衡的生態(tài)散文可謂獨樹一幟。他常以游記的方式,狀物抒懷,慨千古興亡,道悠悠歷史,在盡力挖掘草木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意韻之時,亦以飽滿的詩心,盡展作家濃郁的人文情懷,尤善在“天人合一”的縷縷哲思中,留下他對綠色文明的一些呼喚和思考。
《樹梢上的中國》,就是這樣一本有溫度、有品味、有哲思的力作。梁衡不寫山川的秀美,不道景色的迷人,更不提浸潤其間的沉醉,偏偏以散落各地的人文古樹為題,采頡古樹及其背后動人的歷史與人文故事,組成了一道獨特的“人文森林”景觀。這里有中華活化石之稱的三千多年樹齡的老銀杏,有守護萬里長城凜然一身正氣的紅柳,有樹冠酷似中華版圖的側(cè)柏,有項羽故里沉郁挺拔的青桐和古槐,還有在老一輩革命家傾力保護下幸免于難的重陽木……有的生長于祖國最北端的原始森林,有的昂然挺立于一馬平川的中原腹地,有的搖曳于海南綠浪般的熱帶雨林。這些天南地北的古樹,就像一個個威然挺立的地標,無聲地述說著一段段斑斕的歷史,見證著一個民族的崛起與興旺;悠悠年輪,更以其清晰的印記,鏤刻下古老中國的滄桑巨變。
曾記否,老銀杏樹下,當年齊桓公的威武霸氣,管仲的足智多謀,絲毫沒有隨著歲月的推移而消弭,反而透過歷史的風(fēng)塵,依就閃耀著安邦的智慧光華。長城邊的紅柳,看似貌不驚人,卻在風(fēng)雨中、電閃雷鳴里,以柔韌的身嶇,織成了一道道剛強的“樹網(wǎng)”;更有那背后一個個無名英難,用自己無悔的付出,書寫著守護民族圖騰的執(zhí)著堅韌。而中華版圖柏,則以雄雞一唱天下白的昂揚,觀照出康熙大帝開疆拓土的壯志雄心。梁衡通過寫這些樹,串聯(lián)起中華歷史中的吉光片羽,并以史為喻,闡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中國精神,詮釋了“地行坤,君子以厚道載物”的民族氣質(zhì),最終用濃墨重彩的大筆,勾勒出一幅五光十色的樹梢上的中國畫卷。春秋爭霸,烏江之刎,收復(fù)新疆……這些難以忘懷的大事計,王羲之、酈道元、左宗棠……這些愛樹護樹的歷史名人,在他的筆下,無一不鮮活,無一不光彩照人,梁衡用樹的奇崛和偉岸,繪成了中華大地上最美的一片綠蔭。
令人敬佩的是,梁衡為了捕捉這些千年古樹的神韻,近年來一直行走于天南地北。他以觀樹、寫樹、愛樹為己任,從參天的大樹中,看到了生命的頑強,體悟到了“像樹一樣活著”的深刻旨趣。行走與記錄間,他也在不斷地思索,人與樹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一種精神關(guān)聯(lián)?當他目睹到那些與石共生,在艱難而貧瘠的土地上默默生長的合抱之樹時,不由驚嘆地寫道“生命這個東西總是在拼搏、砥礪、奮斗中才能擦出火花,才能體現(xiàn)它的價值,其實我們的人生,也在時時追求這種完善?!倍斔吹侥承┕艠浔蝗藲埲痰胤サ?,孤零零地躺在荒郊野地上時,強烈的生態(tài)意識,又讓他心情無比沉重。他不無憂慮地感喟說“某些人總是看重現(xiàn)實的物質(zhì)利益,而樹卻不同,它除了供人物質(zhì)享受外還幫人記錄歷史、寄托精神??上覀兡抗馓珳\,只講實用,對樹用之則植,不用則棄?!绷汉馔ㄟ^正反兩方面的思考,道出了人與樹之間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讓人深思,更讓人警醒。
梁衡認為,每一棵古樹,就是一部綠色的史書,是活著的歷史坐標,是能與人類對話的生命地標。的確如此,保護好每一棵古樹,是續(xù)寫生態(tài)保護的新篇章,攝下一楨楨樹梢上的中國剪影,不忘曾經(jīng)的苦難,展現(xiàn)歷史的輝煌,更是在寫新時期中華文明的不朽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