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卉
摘 要:山本耀司作為日本服裝設計的典型代表人物,他影響了世界服裝的設計理念。他對于服裝設計的出發(fā)點,對于材料的運用,對于和服的創(chuàng)新都產生了積極意義。他把西方的設計風格與日本傳統(tǒng)服飾結合,使服裝不僅僅是軀體的覆蓋物而是成為著裝者,身體與設計師精神意蘊這三者交流的紐帶。
關鍵詞:山本耀司;服裝設計;和服創(chuàng)新;設計風格
1 引言
眾所周知,山本耀司作為日本服裝設計師的典型代表人物,在世界服裝設計領域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八十年代闖入巴黎時裝舞臺的先鋒派人物之一。他在29歲時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Y’s,34歲舉辦自己的第一場時裝發(fā)布會,45歲以后開始往電影、音樂方面發(fā)展,但成就不及時裝,晚來公司面臨破產,他卻一直以命相抵,制作服裝。2009年又崛起,除了本身“Yohji Yamamoto”的品牌之外,他與Adidas合作的“Y-3”系列,亦成為近年的代表之一。但在這些成功經歷的背后,是他灰色的童年時代。父親在戰(zhàn)爭中喪生,母親在東京新宿的歌舞廳開了一家洋服裁縫店,混沌環(huán)境中長大的少年,在各種不同的價值觀中成長起來,逐漸開始學習制衣,經歷了慶應大學法學部的學習,后在文化服裝學院學習設計,轉而進入時尚領域。他將壓抑在心中的憤怒與反抗轉化為創(chuàng)作,得到全世界贊譽。
帶給他最大影響的女性,莫過于他的母親,深夜手持針線依舊在工作的母親的背影,就是山本理想中,站直身姿走入社會的女性原型,所以他從心底厭惡讓女性受盡辛苦的男性社會,也厭惡為了安定而放棄自由的女性。從歐洲回到日本后,他決心再不讓別人將自己視為下等人,因為他已經認識到,服裝設計可以和繪畫一樣成為一門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山本開始為婦女們設計工作時穿著方便寬松而且舒適、靈巧并且漂亮的衣服。
2 山本耀司的三個創(chuàng)作時期
第一段時期從山本作為設計師開始活動的70年代開始,到前往巴黎受到前衛(wèi)評論的80年代中期。在這段時期,他破壞西方的造型和規(guī)則,為職業(yè)女性開辟出新的天地。不對稱,直線裁剪,超碼,使用本土衣料等創(chuàng)作方法,不僅是對西方的一種反命題,同時也是針對不自覺想與歐美一體化的日本時裝界的一種批判。那時期山本的廓形是很繁復的,但是正因為重疊了多重意義,也打破了原來的結構性時尚。
第二段時期1980年代后半段到1990年前半段。將重點轉移到了對現(xiàn)代主義的內在批評中去,他將近代服裝的原型認作是定制式西裝外套,定制西裝在兼顧活動性與功能性的同時,也明確構筑出身體的意義,所以山本通過定制裁剪,創(chuàng)作出新形態(tài)的美學。
三段時期1995年以后至現(xiàn)在。山本的時裝開始呈現(xiàn)出一種獨特樣式的美,作品開始簡約化,但是乍看之下極為簡單的裙子再細看之后會發(fā)現(xiàn)其構造,輪廓,褶邊,領口,衣扣都充滿了意義,這時期的風格是不受階級,人種和體型限制。
3 山本耀司對和服的設計理念
山本耀司通過創(chuàng)新制衣的面料,想到了和服的面料,。和服的衣料是需要整片完整完成的,不能裁剪,是作為一個既成品存在的,山本耀司把直線的寬幅的衣料縫起來,包裹著身體,但僅從衣料本身的角度去看,他依然是非常強大的,生命力驚人的。
和服衣料的寬幅是限定37厘米,擁有37厘米的獨特面積,趣味在于重疊這些面積,疊加兩次是這樣,疊加三次又有不同的形態(tài),如此往復,這是西式服裝做不到的。西方的著裝觀念往往是用緊身的衣裙來體現(xiàn)女性優(yōu)美的曲線,而Yohji Yamamoto則以和服為基礎,借以層疊、懸垂、包纏等手段形成一種非固定結構的著裝概念,以兩維的直線出發(fā),形成一種非對稱的外觀造型,這種別致的意念是日本傳統(tǒng)服飾文化中的精髓,因為這些不規(guī)則的形式一點也不矯揉造作,顯得自然流暢。
在山本耀司的服飾中,不對稱的領型與下擺等屢見不鮮,而該品牌的服裝穿在身上后也會跟隨體態(tài)動作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1994年“和服系列”,是以日本和服的腰帶,袖子為主題的服裝,是他對舒適的,等身大的日常性服裝進行的重新審視,通過刻意選擇被作為潮流元素的和服,對這樣的時裝現(xiàn)狀作出尖銳批評。
4 山本耀司的設計理念
4.1背影設計——山本耀司非常重視背面的設計,服裝要從背面做起,背面的姿態(tài)定下來再坐前面。輪廓和面料的動態(tài)也很重要,當身體向前移動時,背部展現(xiàn)出的輪廓和剪影是他的設計重點。
4.2褶裥美學——日本文化中的美學對他影響也較為深刻,我把它概括為“裥和間”。天然質材是有生命的,而材質最自然的狀態(tài)比如褶皺是他所追求的不刻意的美,或者他認為的放縱的美,西方的設計理念講究貼身合體,而他的設計一定會讓空氣在身體和衣服之間微妙地流動,有“間”的感覺,用手觸布料,感受輕重度、懸垂感和飄逸感。在東京舉辦的首屆女裝發(fā)布會制作的服裝樣品,山本耀司讓員工把衣服扔進洗衣機,洗了曬干,也沒有熨燙就直接上了秀場,這樣反而突出了面料的質地。衣服下擺裁而不縫,針腳露在表面,袖子也是單只未完成的狀態(tài)。和高級衣料相反,他使用的都是用洗衣機洗的脫型的羊毛,皺巴巴的麻和棉,甚至是打樣時用的亞麻布,既沒有刺繡,也沒有蕾絲或其他裝飾物。質材肌理之美戰(zhàn)勝了統(tǒng)治時裝界多年的裝飾之美。
山本耀司的服裝設計理念,總的來說的就是大膽發(fā)展日本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精華,形成一種反時尚風格。這種與西方主流背道而馳的新著裝理念,不但在時裝界站穩(wěn)了腳跟,還反過來影響了西方的設計師。
其中,擅長于新面料的使用也是眾多日本設計師共同的特點。在他之前,歐洲時裝界只流行線條硬朗的衣裳,而他用層層疊疊的方式來處理輕逸的布料,把麻織物與粘膠面料運用得出神入化,把日本式剪裁法——尤其是山本耀司的層疊和懸垂技術,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沉穩(wěn)與褶裥的效果。對于喜歡從傳統(tǒng)日本服飾中吸取靈感的山本而言,通過色彩與質材的豐富組合來傳達時尚理念是最恰當?shù)氖侄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