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喜榮
摘要:科學課是小學開設的一門基礎教育課程,逐步引起社會各界對其的重視,但在實踐教學工作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亟待改善。在小學科學課程要求中,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要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為主要學習方式,以便學生能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文中以粵教版小學科學課堂自主探索模式為例進行了深入分析,從而根據(jù)其現(xiàn)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期可以幫助教師們在自主探索模式的運用中減少阻礙,同時也為相關問題的探索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自主探索模式;研究
引言
在過去的小學科學在教學中,一般情況下,使用的就是灌輸式進行知識的傳遞,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深入講解。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小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對科學學習失去興趣。由于小學生對未知事物有著濃厚的好奇心,所以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的特征,提高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的良好習慣。
一、教師在科學課自主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自主探索的認知不足
教師已意識到自主探索對于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重要意義,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由于要承受沉重的教學負擔,課堂中并沒有足夠多的時間進行體驗式的教學,學生很少參與到實驗中,不能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發(fā)現(xiàn)科學道理。在大多數(shù)教學中,教師都是通過灌輸式的方式向學生傳遞科學知識,由于教師缺少親自參與實驗過程,無法從中感受到探索中存在的對錯,不能認識到學習的真正意義。這和新課程要求是相悖的。
(二)教師無法靈活運用教學方式
自主探索的過程是復雜有序的,教師選擇的對策要服務于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求小學科學教師必須擁有較高的科學素質、牢固的專業(yè)知識以及掌控課堂的能力。但在現(xiàn)實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的科學專業(yè)理論知識并不扎實,常采用傳統(tǒng)方式,也沒有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這都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三)教師忽視學生活動過程
科學教師在進行自主探索過程中,僅追求教學效果,并不是立足于學生的需求以及他們所具有的個性,這將制約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會降低學生關于事物的探索意識,造成學生在學習時,非常依賴于教師的灌輸。
二、對策探尋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才會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小學生對于未知事物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在學習科學的時候,表現(xiàn)得非常主動,尤其是在進入實驗室參與實驗時,他們都會非常興奮,對于在實驗室中的各種器材有著極高的探索興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會積極主動向教師請教感興趣的問題,表現(xiàn)出他們對科學家的崇拜之情。教師要對學生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加以鼓勵,激勵他們主動探索科學秘密,讓學生可以認識到,在自己的身邊,就有很多科學知識需要他們親自探索。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將課堂設計得有趣味性,鼓勵學生親身體驗,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講課之前,利用有效的措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科學的積極性。
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點,也要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不斷的提高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關注科學課學習技能方法的指導
在學生進行科學課學習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觀察是學生進一步認識社會,并學習知識的有效方式。不管是學習還是活動以及藝術創(chuàng)作等內(nèi)容都是源自于觀察,都要求觀察所要研究的對象。學生只有通過觀察事物,才對事物有深入的了解,才可以達到增長知識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到觀察活動中,并進行思考,進而得到答案。觀察興趣是源自實踐環(huán)節(jié),并且這種興趣在特定的情景中將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其次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同步進行的習慣。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所得到的觀察才是立足于思考之上,會促使著學生的觀察更加的仔細,也便于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的東西。
(三)樹立過程意識
在科學實踐中,過程遠比結果更加有意義。在過去,教師們自認為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做事比較粗心,認為他們并不應該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因此科學實驗都是由老師操作,學生僅可以觀看,隨著時間的流逝,將逐漸失去對科學實驗的參與興趣。在課堂中,教師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活動中,甚至操作比較復雜的實驗,也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通過學生參與,不管實驗結果如何,學生都可以體驗到實驗過程的樂趣,也可以從中有所收獲。
總結
總而言之,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的良好習慣,才能顯示出學生在學習中所處的主體地位,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從中領略到自主探索的成就感。同時還要開辟科學教育園地,幫助學生營造出更大的科學實踐空間,幫助學生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賈淑敏.小學科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9(12):51.
[2] 張瑞泉.讓幼兒自主開展科學探索——關于生態(tài)園里探索科學的奧秘的探究[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8:3.
[3] 唐興,張丹慧,王冬梅.學校組織的科學課外活動的學習效果探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7,33(12):78-81.
(作者單位: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qū)龍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