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了7晝夜的火,終于在綿延8000米、寬達1000米的隔離帶前熄滅了。火停下時,接近山頂的巨大隔離帶上,風聲蓋住了挖掘機和越野車的轟鳴,疲憊不堪的人們癱坐在地上。
山西沁源“3·29”火災最終沒有人員傷亡。這場鋁線碰撞熔化引發(fā)的山火,蔓延過萬畝綠地,1.5萬人參與了救災。內蒙古、甘肅、北京的1300名森林消防員跨省馳援,創(chuàng)造了自去年森林消防隊伍改革以來,調集范圍、投入力量最大,增援距離最遠的紀錄。
4月4日,火勢基本控制。一位老消防員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條消息:“九死一生?!?/p>
超出當地處置能力
高溫烘烤下,林木已脆如薄紙,風向不穩(wěn),山路很難走,密林和濃煙遮蔽了視野。3月31日下午,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某支隊支隊長李然帶隊深入山間火場時,險情轉眼間發(fā)生了。大風猛然轉向,一股氧氣涌入閉塞的山谷間,積蓄已久的能量即刻“爆燃”。幾十秒內,遠在另一座山的火頭撲至面前約50米處。
李然曾在內蒙古和東北三省指揮撲過眾多大火。3月31日,他帶隊抵達沁源,截然不同的地勢令他暗自心驚。東北林場山間谷地寬闊,足以排兵布陣。沁源山地間溝壑狹窄,山坡上的火焰被大風卷起,很容易飄到另一個山頭。他很清楚,隊員們一旦困在烈火之間,轉瞬便會被濃煙悶住、暈倒。
警惕令他及時發(fā)現了異常。伴隨著“撤”“快跑”的嘶吼聲,上百名森林消防員和解放軍跑步后撤,有人在奔跑中甩飛了鞋。
全體人馬撤下20分鐘后,整座山徹底被火?;\罩。
應急管理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沁源火場地形復雜;易燃植被多,腐殖層厚,樹冠火、地表火交錯發(fā)生;大風天氣持續(xù),山內“小氣候”叢生,風向、火勢亂流嚴重。以上因素都增加了撲救難度。
風是李然揪心的敵人,皮膚觸感、煙的走向都提醒著他風的變化,“但這里的風太煩人”。3月31日夜間,李然再次帶隊撲火,又是一陣大風帶起火勢,將他們困在山脊。他和隊員3次試圖從火線邊緣下山,都被大風拍起的火浪壓回高處。
第3次嘗試時,他和參謀長帶領3名隊員突擊。向下突進了10米,一股大風掀起黑煙,李然眼前瞬間一片漆黑。
“壞了!”他當時心想。濃煙和高溫極易引發(fā)窒息,人昏厥后就可能順著山坡滾進火中。所幸,所有人平安無事。
多變的情況考驗著一線指戰(zhàn)員的經驗與應變能力。一位森林消防中隊長在沁源火場接到命令,保衛(wèi)山腳下的一組液化氣罐。當火迅速撲過最后一個山頭,迎面對敵的中隊卻無路可走。唯一具備通行條件的一條溝壑被荊棘填滿。其間數個兩三米高的斷崖,只能由人在下面托舉,讓隊員手腳并用爬過。
東北的一些林火,火勢雖大,可火線大致有規(guī)律擴散?!斑@兒就像狗皮癬?!崩钊徽f,沁源地勢復雜,山頭林立,火勢星星點點,很難合圍。有時掐滅一段火線,火第二天又順著山的另一邊燒了上來。大風和充足的可燃物令復燃屢見不鮮。
沁源縣當地的森林消防大隊教導員承認,這場火迅速超出了當地的處置能力?!爸豢慨數亓α浚拖褚槐疂策M篝火,看不出效果?!眱让晒派窒揽傟牫喾逯ш犝尾恐魅螌毩终f,滅火的關鍵是“打早打小”。面對大火,外地專業(yè)隊伍必須盡快機動。
前述應急管理部人士告訴記者,跨區(qū)域滅火,對當地情況不熟悉,必然增加救援難度。這要求專業(yè)隊伍對全國重點防火區(qū)基本情況有充分了解,預先制訂滅火預案,模擬各類可能發(fā)生的火情和撲救方法。
湖南省林業(yè)局局長胡長清曾在一線撲火20年,他表示:“火場瞬息萬變,只有靠經驗應對,沒有理論和模型可以適應。沒有任何人有把握萬無一失。我20年沒出事,只能說運氣好?!?/p>
缺編百余人
李然的隊伍開赴山西時遭遇了大雪。雪覆蓋了防撞欄,淹沒了車輪,融化后結成的冰凌一度擋住玻璃。很多隊員第一次遠離駐地,跨省援助,展開漫長戰(zhàn)斗。
有的指戰(zhàn)員開玩笑,說一上前線就清醒:面前熱,后背冷;風力滅火機掀起的余燼不時鉆進領口,高溫燒灼令人提神。
沖在最前線的隊員生活很難得到充分保障:有人除了方便食品,一天只吃上一餐近乎涼透的飯:一位指戰(zhàn)員說,自己6天大約睡了12小時安穩(wěn)覺。
輪胎、燒焦的樹干、隊友的后背都是小睡時的依靠。更多時候,森林消防員們躺在地上休整。最舒服的是躺在車座上。
很多老森林消防員有關節(jié)炎。李然說,東北原始林區(qū)夜里寒冷潮濕,能睡著的都是年輕人,他這樣的“老人”就醒著,坐著。那里的蚊子會把臉咬成不對稱形狀,手則腫得像嬰兒的手,皮膚疼得像要裂開。飲用水大多源自水洼,重金屬含量高,燒開后仍現出濃重的黃色。
一位指揮員打趣,沁源火場的保障已然不錯。原始林區(qū)火場的餐食,往往是煮點兒大米粥,撒上方便面調料。
根據森林消防改革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的要求,這支隊伍日后還將增添綜合性職能,包括地震、水災、重特大安全事故等救援。一位支隊負責人說,隊內新增各類培訓,加之機動救援越來越多,工作量比之前多了一倍,“弦一直緊繃著”。
赤峰支隊參謀長丁海波告訴記者,目前過渡時期,他所在的支隊缺編百余人。
2018年10月10日,應急管理部網站發(fā)布公告,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隊員不再受義務兵役2年期滿需退役的限制,而是在招錄、系統培訓后簽訂5年期合同。專家分析,這將有利于人才素質提升、有經驗隊員留存。
今年1月,應急管理部宣布,首批消防員的招錄工作即將開展,共招錄3萬人。3月29日,應急管理部專場發(fā)布會上,森林消防局副司令員閆鵬表示,這次改革在森林草原防滅火領域力度很大。目前處于舊體系打破、新體系重建的磨合階段,重建重構任務很重。
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北京的密云、懷柔、平谷,大連,西安,赤峰……全國多地報告火警險情。4月5日,各地馳援的森林消防隊伍陸續(xù)從沁源撤離,很多隊伍連夜撲向新的火場。
不要以犧牲為代價
在一線撲了24年火的寶林發(fā)現,新的體制下,“配合不一樣了”。他的隊伍需要水泵水槍,城市消防和地方水利局的領導立刻響應:“我把車給你停在這兒。你還需要什么,再和我說?!?/p>
沁源人自己也動了起來。過去一周,不少森林消防員嘗到了當地人的手藝。一個村的村民們包了五種餡兒的包子;一對開飯店的夫妻關了店,為他們煮飯,要求他們盛飯時必須舀稠一點兒,多吃一點兒;一家少幾托管機構的員工包了餃子,盒上貼著孩子們寫的字條:叔叔,你們要吃好。
在沁源火場,每一名森林消防員配屬著一名解放軍、兩名地方群眾。應急管理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種安排下,森林消防隊伍負責打火頭、攻險段,其余人清理和看守火場,開設隔離帶,供給物資和水。
寶林感受著這支隊伍的變化。他剛入伍時,上火線要坐敞篷大貨車,人和設備擠在一起。土路上,人總被磕得生疼,下車累得要命。那時的風力滅火機質量很差,連續(xù)用上一周,“叮呤咣啷的”。下了火線拆開檢修,“10臺重組成5臺好的?!爆F在,新配發(fā)的滅火機幾乎零故障,有了單獨的運兵車。
也有一些東西仍未變化。森林消防隊不再隸屬部隊后,一位中隊長說,6點的起床號,7點的早操,8點的操課,直至晚上集體收看《新聞聯播》,一切都像往常一樣。
四川涼山的31名滅火人員犧牲后.全國各地的消防駐地開始收到各種慰問品,比如鮮花、食品、感謝信以及一輛轎車。一位沁源火場的消防指戰(zhàn)員轉發(fā)了這條新聞,并配上了一段文字:“我希望我的隊伍被人們認識,但不要以戰(zhàn)友的犧牲作為代價。”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李然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