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春民
學校從2017年10月份開始,開展日記教育校園特色活動。從最初的語文日記到全學科日記,再到今天的日記教育,經(jīng)歷了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豐富、從做“表面文章”到內(nèi)涵提升發(fā)展的歷程。核心內(nèi)容有以下幾點:
一、 為什么要開展日記教育
毋庸諱言,當前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的現(xiàn)象還比較普遍。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學習與思考脫節(jié)、學習與生活割裂的問題。作為農(nóng)村的孩子,不知道小麥玉米幾月份播種、什么時間收獲。校內(nèi)的法桐樹和校外的白楊樹不認識或者分不清。更別說最前沿的科技發(fā)明成果、最新的國內(nèi)外重要事件了。少部分同學更是勞動教育匱乏,干什么都沒興趣,最感興趣的可能是抱著手機、圍著電腦打游戲!
基于這種現(xiàn)狀,我們就要做日記教育,旨在用引導的方式強化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參加各項活動,用日記寫作這根線,努力牽引學生從課本中走出來,從手機、電腦、網(wǎng)絡游戲中跳出來,與音體美握手,與綜合實踐活動擁抱,與大自然和社會接軌,成為自然人、社會人,而不僅僅是書蟲、書呆子或者網(wǎng)蟲。從而努力實現(xiàn)習總書記提出的,教育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標。
二、 如何實施日記教育
經(jīng)歷了反復論證、實踐和修訂,學校逐步構建起“三融合兩平臺一評價”實施策略,大力實施日記教育。
(一) 三個融合
1. 把日記與學科課程融合。傳統(tǒng)觀點認為寫日記就是語文老師的事,在石灣小學,語文、數(shù)學、英語、品社(道德與法治)、科學等所有老師都要引導學生寫日記,也就是開展全學科日記寫作,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
2. 把日記與校內(nèi)德育活動融合。學校創(chuàng)建了日記節(jié)(日記節(jié)上學期為10月、11月,下學期是4月、5月)。以日記節(jié)為載體,每個月側(cè)重一兩個活動開展日記寫作,就是先組織活動,活動完根據(jù)組織方案寫日記、評選日記,最后表彰、展示。先后開展了讀書、藝術、體育、科技、勞技、安全、法制等教育活動。有效引導了學生主動動腦、動口、動手,學會競爭和合作,在活動的樂趣中自然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3. 把日記與校外實踐活動融合。石灣小學周邊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學校往東100多米就是石灣古街、石灣非遺小鎮(zhèn);往北兩三里就是石灣花海;石灣花海東面就是大濰河和濰水濕地公園。另外周邊村莊果園、菜園特別多,苗木遍地都是。這些為我們集體開展研學活動、田園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學生不是整天困在教室里了,自然也樂于參與。我們還經(jīng)常開展家務勞動、社會公益活動等。這些活動開闊了學生視野、增加了文化知識、鍛煉了學生戶外適應能力、增強了學生實踐經(jīng)驗。還融洽了親子關系,讓學生逐步融入社會大家庭,收獲滿滿、益處多多。
(二) 兩個平臺
1. 打造線上日記交流平臺。成立石灣小學日記寫作坊,讓老師的反思日記、家長的陪伴日記、學生的優(yōu)秀日記隨時進行展示、交流,三位一體,實現(xiàn)分享和共享。
2. 打造線下日記文化熏陶與展示平臺。先后創(chuàng)建了日記漂流長廊、班級日記墻、日記吧、拾貝館、校園明星墻等平臺,讓師生和家長充分展示自己、放飛自我。豐富了教育內(nèi)涵,拓寬了教育外延。
(三) 一個評價
學校主要采取班級周周評、學校月月評的評價方式。以榜樣做引領,一個活動結束或者一個階段以后,對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班級的表現(xiàn)、教師和家長的表現(xiàn),適時跟進評價,保證日記教育有序、健康、全面發(fā)展。
三、 實施日記教育的成效
得益于日記教育校園特色的廣泛開展,學校整體工作有了全面提升。從學生來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變好了,提高了。各項活動能夠積極參與了,學生普遍變得自信了,陽光了。從個體來看,朱百石同學在去年市教研室組織的質(zhì)量檢測中獲得全市六年級總成績第六名。藺一冉同學在濰坊市手繪風箏節(jié)活動中,榮獲小學組一等獎。學校整體教學質(zhì)量也逐年穩(wěn)步提升。其他活動也是捷報頻傳。學校安全、惠民服務等工作也得到了家長、社會的普遍認可。在本學期辦學滿意度測評中,滿意度是100%,今年被評為“昌邑市文明學?!?,連年都被評為“濰坊市零投訴學?!?,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四、 愿景
下一步,學校將繼續(xù)創(chuàng)新思路、深入研究、廣泛學習、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精益求精,爭取把石灣小學日記教育校園特色打造得更大更強,影響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