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媛媛
最近,我們游玩了孫子文化園。
孫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軍事家,原名孫武,因其撰寫了《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后來被人們尊稱為“兵圣”。
一進大門,三卷巨大的書映入眼簾,它們記載著《孫子兵法》的第一、二、三篇。
從幾卷書中穿過,就來到了地形橋。地形橋是以《孫子兵法》十三篇中的《地形篇》來命名的。地形橋的橋欄桿上有許多奇形怪狀的樹枝交叉在一起,犬牙交錯,代表著戰(zhàn)爭中復雜的地形。
再往前走就到了行軍橋。行軍是一定要吃飯的,吃飽了才好打仗嘛,所以橋欄桿是由十六口鍋連接而成的,那一口口大鍋,使古人行軍打仗吃飯時的情景歷歷在目,這使我不由想到了“埋鍋造飯”這個成語。
在說說笑笑間,我們來到了最有趣的兵勢橋。因為古時候不像現(xiàn)在的科技這么發(fā)達,打仗時他們是靠擊鼓來傳遞信息,鼓舞我方士氣,壓制敵人氣勢的,所以在我們的兩邊,是用一面面大鼓做成的象棋,一邊紅,一邊綠,代表了正在對抗廝殺的戰(zhàn)爭雙方。
離開了兵勢橋,便是觀象臺。登上觀象臺,孫子文化園的美景盡收眼底,蔥郁的樹叢,平靜的河水,真是美不勝收。沐浴陽光,看著美好的景色,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孫子文化園的美景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能去細細游賞。
指導教師 ? 孟凡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