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皮
想起一句話:打拼很累,不打拼更累。打拼,一次只需要承受九九八十一難;不打拼,承受的“難”遠遠大于八十一難。一言以蔽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的人才會贏。
在一線城市工作和生活,最常見的是:生活就是一個鄙視接著另一個鄙視,俗稱鄙視鏈;最難的是:做那個站在鄙視鏈頂端的人;最容易的是:一個不小心,我們繞來繞去又繞回去當小白了;最直接的是:“她”得變成“他”。
從事媒體行業(yè),注定不能只掌握一方面的知識,最基本的是文字功底和新聞敏感性,再來就是各個行業(yè)的知識你要了解一點,要雜食,不然你就out了。所以,我也焦慮了。隨大潮流,我在網(wǎng)上找起了適合自己工作的網(wǎng)課。就算是這樣,我還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想學會一門技能,并把這一項技能打磨得爐火純青。此時,短視頻正火熱。
我通過下載網(wǎng)上的破解軟件找到負責破解這個軟件的負責人。原來,他的主要職責便是通過網(wǎng)絡(luò)授課教學生PS、PR等各類Adobe軟件技能。我詢問PR的網(wǎng)課價格。課程分兩個階段:入門和進階。其費用也分兩部分,當然,你可以一次報滿兩個階段的課程,還可以折扣,折后8888元。他誘惑道:當天會有直播授課,也會錄播下來,學員們可以反復(fù)觀看,保留期三年。
那時候,雖然知識付費不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我對網(wǎng)課的有效性還是抱著一定的懷疑:若是報了班,沒有效果怎么辦?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的錢打水漂了。他們也有線下授課,但費用高了一倍多。我反問自己:我一定要確保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萬無一失時才去報這個名嗎?這豈不是最平庸的做法,這個節(jié)點我要什么時候才能夠遇得上呢?
報了,倘若無效,我會心疼下撒出去的錢;不報,我則會斤斤計較得失,甚至后悔這一次的退卻。哪一個更嚴重,更持久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我要等到每一個事件都具備了相應(yīng)的條件才去做,那也只能等下去了。干等。最終,我還是報了一期入門階段的課程,每周三、周五晚上八點開課。
授課時,直播老師會時不時關(guān)注互動平臺里學員們的提問,選出幾個較容易犯錯的問題,然后在授課中一一解答。這個時候,我的活躍度莫名地高。要知道,在學校上課,我是屬于上課不提問不回答問題的學生,每節(jié)課坐在角落里,上課認真聽,下課埋頭刷題。在這里,誰也不認識我,我與網(wǎng)課老師之間的距離也只是類似于在講臺與臺下之間加了塊窗簾布,而我仿佛蒙上了一面紗。我只需要動動鍵盤,便可直接向老師提出我的疑問,偶爾還會和其他學員調(diào)侃。這就是悶騷吧。
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床就在旁邊,我想去睡覺;手機在旁邊,我想刷下微博;晚了,我還想去洗個澡。后來,我端著電腦去了附近的圖書館或咖啡吧。對于自律性差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氛圍。
這一門課程一期四個月。學完之后的效果?我只能說還可以,我本人也有些迷糊,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網(wǎng)課,上完之后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后來,我看到了一個詞:“信仰”?;蛟S,獨自坐在電腦邊的我正是少了份在現(xiàn)場面對教師的那一點信仰和崇拜感吧。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能如此輕松地在互動平臺上刷屏。突然間,我理解了社交媒體上那些鍵盤俠的爽感了。
所以,我想我還是會報網(wǎng)課。要想得到,無論在什么條件下,你還是得拼,經(jīng)歷“難”才能滲入精髓,只不過方式不一樣罷了。
后來,我拿著那些錄播視頻反復(fù)看,直到此時此刻,我也還在學習中。這是網(wǎng)課的好處:可以回頭。但我們沒有多少次可以回頭,站在鄙視鏈頂端的人也不會等著你來追趕他。對比之下,何不利用“可回頭”來提升下自己的的技能,稍稍趕趕呢?起碼不要讓自己專業(yè)里的短板拖了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