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
20世紀中國有三門顯學:甲骨學、敦煌學、紅學。三者面對的都是已故的對象,終南文化卻是一個歷時的活體,是橫亙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的一大課題。
終南學建立的理由,在于終南山作為古代中西文化互滲的東方結點,在經濟、政治、文化的交流中,始終是見證之地。唐代和唐代以前,儒教、道教、佛教、摩尼教、祆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在終南山內外留下了記錄和遺跡。這在世界文明史上沒有先例。周、秦、漢、隋、唐五個大一統(tǒng)國家都在終南山下營造都城,其文明內涵不僅影響了西方,更是強烈影響了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東南亞列國,使之成為一個寬泛的文化共同體。其輻射范圍,遠達半個世界,同它相關的遺物更是分布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因而終南學不只是中國的學問。比如美國當代學者比爾·波特造訪終南山寫的《空谷幽蘭》,成了揭示中國隱逸文化的暢銷書。20世紀由于專業(yè)分科,沒有一所大學或研究機構能統(tǒng)攝終南學,致使這門潛在的學問懸置至今。終南學是全方位的、跨專業(yè)的學問,不同于上述三門顯學。甲骨學重在考辨商朝后期的文字,敦煌學揭示幾個朝代的宗教洞窟,《紅樓夢》學只是研究一部小說,均屬單科學問,凡是兼具史學功底的學者都能駕馭。終南學不同,它的建立,需要各學科的書齋型學者和實證型學者共同參與。
終南學所謂的終南,一是地理概念,二是歷史概念,三是開放的文化概念。三者交織在一起,構成終南學的基礎。它涉及政治、軍事、宗教、隱逸、民俗、文學、藝術、景觀、旅游、氣象、水文、地理、地質、生物、生態(tài)、國際交往等。美術學同上列領域都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終南山同美術密切掛鉤的是山水畫。山水畫被分為南北宗,南宗鼻祖王維隱居終南山輞川;北宗鼻祖李思訓作為唐朝宗室成員,曾擔任右武威大將軍,管理御苑,所轄地盤相當于秦漢上林苑,南界直抵終南山脈的中段。
終南學的起點,首先需要定義終南山。終南山別名周南山、中南山、太一山、太壹山、太乙山、地肺山、秦山,簡稱南山。終南山脈的地望,古代文獻記錄相互矛盾。地理學家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是中國文人必備的工具書,不過該書標注終南山出錯,原因在于他輕信了漢代孔安國的解釋??装矅强鬃拥氖缹O,儒家經學權威,被人判定為《古文尚書》等儒家經典的偽造者?!渡袝び碡暋穼懙溃骸敖K南惇物,至于鳥鼠?!笨装矅忉尳K南、惇物、鳥鼠是三座山。東漢鄭玄、北魏酈道元、唐代顏師古都相信了他的話,以為惇物指太白山,或指華山。其實惇是形容詞,惇物指豐富的物產。按西漢東方朔《諫除上林苑》、唐代柳宗元《終南山祠堂碑》和宋代程大昌《雍錄》等三個被地理學家忽視的文獻記載,終南山的范圍非常清楚。簡明地說,終南山脈是秦嶺的精華地段,它的東端是潼關附近的西岳華山,它的西端正對隴首山,即西鎮(zhèn)吳山。終南山脈橫貫當今陜西省,距離號稱八百里。終南山脈的主峰或標志山,周朝是周原之南的太白山,秦朝是都城咸陽之南的圭峰山,漢唐是長安城南的太乙峰。
作為文化山脈,全球能和終南山相提并論的只有兩條山脈:一條是小亞細亞半島的托羅斯山脈,一條是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的兩支余脈孕育了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托羅斯山脈孕育了兩河流域文明。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山谷中,有考古學家考證那里是傳說中的伊甸園。朝北走二三百公里是阿勒山,諾亞方舟的停泊處,有人認為它是中國古籍記載的昆侖山?!渡胶=洝返摹拔魃浇洝保瘘c在華山東邊的一座山,名叫錢來山。錢來山朝西一百零五里是華山,華山朝西八十里是少華山。又經過十座名山到達漢水源頭的嶓冡山,然后經過不周山、昆侖之丘、玉山、軒轅丘等,山與山之間都記錄了距離,累計一萬多里。按照“西山經”的記載,昆侖山真有可能是阿勒山。從底格里斯河上游騎馬出發(fā),經過波斯、蔥嶺到天水,每天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連續(xù)行走,不過幾個月的路程。相傳伏羲生于天水,我斷定他不是漢人,因為他有很多異名,比如伏戲、包羲、包犧、庖犧、庖羲、炮犧、宓羲、宓犧、宓戲、虙戲等。這些名字大抵是漢人用各地方言翻譯出來的,就像一個荷蘭畫家,大陸翻譯為凡高而臺灣翻譯為梵谷一樣。伏羲究竟在中國出生,還是出自伊甸園,抑或出自埃及的王室,現(xiàn)在有很多說法。伏羲是中國的“人文初祖”,可是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血緣不同。這一切,將來都能成為終南學的課題。解決了這些課題,就能確定終南文化的內涵與源流。
面對過往的終南文化,會形成種種歷史主義和非歷史主義的觀念。研究它既不是讓它裝飾我們,也不是讓它指引我們,更不是讓我們拜倒在它的面前。歷史形成的終南文化不是一具僵尸,它的正負價值作為現(xiàn)實的鏡像和未來的參照,會給予當下和未來以提示和警醒。